國商吳羹梅:用鉛筆抗日

一支中華牌2B鉛筆,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但在這根並不起眼的鉛筆背後,卻有著一段逐漸被人淡忘的歷史。自從1935年,中國第一家鉛筆廠——中國標準鉛筆廠在上海誕生,中華鉛筆便開始了它的艱難起步,而它的創始人,就是被後世稱為“鉛筆大王”的吳羹梅。

國商吳羹梅:用鉛筆抗日

在吳羹梅之前,中國本土的企業家們從未關注過這個產業。從清末“廢科舉、辦學堂”起,外國鉛筆開始湧入中國,有資料顯示,僅此一項,外國鉛筆商每年能從中國人口袋中掏走數百萬元。

 年輕時的吳羹梅也不曾想過,自己日後會和鉛筆打一輩子的交道。在同濟大學就讀時,他組織學生運動,抗議段祺瑞政府向學生開槍,遂被校方開除。隨後,在日本留學期間,他進入一家鉛筆公司實習。雖然工作努力,但日本老闆依然瞧不起這個中國人,還曾不屑地當面說道,即使到你下輩子,“中國人也製造不出鉛筆。”

日本人的挑釁,反倒成了吳羹梅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鉛筆工業最大的動力。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潛伏”,從日本人那兒學會了一整套鉛筆製造工藝。1934年,回國後的吳羹梅變賣家中房產,創辦了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鉛筆工廠。

國商吳羹梅:用鉛筆抗日

為了尋找國產原料,經過多方調查,他在蘇州找到了黏土,從湖南尋到了石墨礦,又在雲南採購了紫膠(蟲膠),還採用胡桃木、柏木、銀杏和椴木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製成了“完全國貨”的鉛筆。

中鉛公司生產的鉛筆,比同檔次的外國鉛筆,價格上要便宜10%~15%,利用價格戰,吳羹梅成功地把自己的鉛筆擺上了當時上海灘著名4大百貨公司的文具櫃檯,到了1936年,教育部甚至通令全國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推薦採用中鉛公司的鉛筆,這也為其帶來了大量訂單。

在8年抗戰期間,中鉛總共生產了5000餘萬支鉛筆,它的用戶從重慶到延安、從城市到窯洞、從戰場到教室,從將軍、士兵,到正在一筆一畫學漢字的孩童。這家中國大後方唯一的鉛筆廠,承擔起維持中國文教事業的重任。

國商吳羹梅:用鉛筆抗日

戰爭結束後,這個江蘇人依舊在現代化的戰場上抵抗著外國人。

在1954年之前,中國從來就沒有品質過硬的國產繪圖鉛筆,專業人員大量使用的,還是價格昂貴的美國“維納斯”牌鉛筆。經過吳與同仁們數百次的試驗,1954年3月,中鉛終於製造出“中華”牌繪圖鉛筆,其質量與舶來品不相上下,這成為中國鉛筆工業史上劃時代的一筆,外國繪圖鉛筆就此在中國市場上絕跡。

最有趣的“抵抗”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年逾七旬的吳羹梅前去日本訪問,他點名要去當年實習的那家日本鉛筆公司,在接待宴會上,這個老人掏出兩支用新技術生產的中華牌細槓鉛筆,對日方說道:“我為我們的新產品做宣傳來了,請大家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