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1873年肅州之戰結束後,長達12年的陝甘回亂終於平定,左宗棠開始籌集糧餉,準備揮師西征,收復新疆。沒想到,第二年,原本投降的回軍首領、河州撫回閔殿臣又再次叛亂。左宗棠遂命劉錦棠率董福祥、馬佔鰲等部圍剿,攻破河州,閔殿臣伏誅。

過了20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河湟又爆發了因新老教派衝突引起的叛亂,這一年是乙未年,史稱“乙未河湟事變”。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回教華派第六代教主馬桂源在河州之戰中被左宗棠誅滅後,華派分裂為以青海循化馬如彪和以甘肅河州馬永琳為首的新、老兩派。馬如彪在光緒中去麥加朝覲,學了沙孜林耶理論,準備對華派進行改革,結果遭到了其叔馬永琳的斥責。最初,由於馬如彪有馬佔鰲的支持,所以馬永琳不敢以強硬手段反對;馬佔鰲去世後,馬永琳便打壓馬如彪。於是新老兩派又起紛爭,經常聚眾械鬥。

光緒二十年(1894年),新派阿訇韓母撒與老派阿訇韓奴勒又因講經發生爭執,再次引起械鬥,老派仗著人多勢重,放火燒燬了新派房屋,新派遂將老派告上循化廳西寧府。河州總兵湯彥和認為是華派內部相爭,就派兩派頭面人物馬永瑞與馬永琳兄弟到循化調解。馬永琳暗中支持循化“老派”頭人韓奴勒,調解無效。此後,老教的人又將兩個新教阿訇圍困在“張噶工”活活打死,此外,他們還把一些抓來的新教信徒嚴刑拷打,強迫他們剃掉鬍子。於是新派將馬永琳告到蘭州總督府。陝甘總督楊昌濬派西寧道臺陳嘉績、道員徐錫祺赴循化查辦。陳嘉績、徐錫祺認為事情是老教挑起來的,於是一改從前護“老派”、抑“新派”的作法,將“老派”臘月保等11人“梟首示眾”。這一下把“老派”激怒了,萬餘教眾在韓奴勒的領導下,從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初八起,開始圍攻循化廳城,揭開了乙未河湟事變的序幕。清軍聞訊即開始鎮壓,在鎮壓過程中,根本分不清老教新教,於是“不分新老,一律剿辦”。這一下新老教派停止了教爭,一起反了。馬永琳也率眾圍攻河州城。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前一年,甲午戰爭爆發,京師防務吃緊,清廷急召董福祥從新疆入京勤王。此時馬佔鰲已死,其子馬安良承襲父職。董福祥率部經過甘肅時,清廷特意關照要讓董福祥帶一撥甘肅回軍北上,董福祥即令馬安良、馬海晏等回軍十營隨軍赴京。馬家軍一走,甘肅防務一下空虛起來,所以也才有了這次大規模的叛亂。

自三月至九月間,狄道馬維翰、海原李昌發、西寧韓文秀、化隆馬成林、樂都冶主麻、哆吧馬大頭三三、大通劉四伏、北大通劉輔等先後奮起響應,回匪人數達十多萬人。一時甘肅震動!總督楊昌濬急令各路淸軍分頭進剿。先是河州鎮總兵湯彥和部在夾塘灣全軍覆沒;繼而,西寧鎮總兵鄧增部在甘都堂被困;河州提督雷正綰部也被回軍圍困,情勢危急;甘肅提督李培榮被困於平戎驛。另外,大通營、甘都營相繼失陷,巴燕戎格廳、大通縣城吃緊,形勢非常緊迫。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因鎮壓不力,總督楊昌浚被清廷革職,發回原籍,另派董福祥督辦甘肅軍務。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董福祥星夜率部自北京馳援甘肅。十月中旬,抵達河州,先利用馬福祿與馬永琳、馬永瑞的關係,誘降了兄弟倆,然後殺了其全家15口;又利用馬安良、馬海宴的關係誘降了韓奴勒,而周七十、馬顯文、閔伏英等600餘回匪先後伏誅。於是河州平定。

光緒河湟又生回亂,地方鎮壓不力,董福祥率師自北京馳援甘肅

董福祥令何得彪、張銘新率部於十二月間撲向西寧府。由於清兵巨增,槍炮精良,西寧南川、北川、哆吧、北大通、米拉溝、巴暖營等處回軍據點相繼失守,清軍開始“肆行殺戮,所部弁兵,任意淫擄,慘不可言”。暴亂平息後,董福祥令馬福祿處理“河湟善後”。馬福祿率其“安寧軍”開始了殘酷的大掃蕩,回匪近3萬人被誅,韓文秀、馬大頭三三、馬成林、冶主麻等匪首授首。第二年二月,漏網的劉四伏部轉戰於青海柴達木和河西等地,又轉移到新疆羅布泊。至此,河湟事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