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一加工窩點偷排 臭味「熏」一二百米

“距離一二百米就能聞到臭味,味道沾到衣服上如果不洗,兩天後還能聞到”。近日,通州區漷縣鎮黃廠鋪村民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村外有一處加工窩點,長期排放汙水、廢渣汙染環境。

記者暗訪發現,這一窩點晚上8時左右開始加工,生產前有人守著,生人很難靠近。而寬約5米、長約40米、深達2米的大坑挖在果林深處,排放滿了就填埋上再挖新的。

6月28日,通州環保局執法人員根據記者舉報,依法對這一加工禽類內臟、汙染環境的窩點進行了取締,並對汙染源頭進行了處理。現場並未發現熬製的地溝油。

吐槽

汙水廢渣溝中直排 臭味就像腐爛動物

村民“快樂人”發給記者兩張圖片,一張是一條被倒滿廢渣汙水的溝,一張是大門緊閉、門前堆著汙物的院子。

“快樂人”說,大門裡就是加工窩點,這裡夜裡加工,白天出貨,至於加工什麼由於不讓靠近,周圍村民大多不知道。而溝裡的廢渣、汙水都是,有管道直接從加工窩點向大溝排放,管道直徑像水桶一般粗。

“距加工窩點一二百米就能聞到臭味。臭味就像腐爛動物散發出的,非常刺鼻,沾到衣服上如果不洗兩天後還能聞到臭味。”“快樂人”說,周圍蒼蠅成群,還有加工窩點丟棄的不明東西,生出的蛆四處亂爬非常噁心。

通州一加工窩點偷排 臭味“燻”一二百米

記者剛靠近加工窩點,一男子就出來讓趕快離開。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暗訪組

暗訪

晚上8時開始加工 見生人靠近忙“驅離”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首都環線高速西、永黃路北側的加工窩點,其在一農家大院內,距永黃路約150米左右。記者本想趁著天亮近距離觀察,不料剛到永黃路通向加工窩點的路口,就被一坐在路口附近的男子喊住。他問記者幹什麼的,記者稱去黃廠鋪工業小區。該男子隨後稱這條路不通,讓記者到東邊沿首都環線向北走。

守在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人是加工窩點的,天黑加工生產前都會有人守在這裡,生人很難靠近。

記者跟隨村民來到加工窩點所在大院東側的首都環線高速高架橋上,這裡可以看到加工窩點的屋頂。當晚8時左右,藉著亮光記者看到加工窩點的屋頂有濃煙冒出,加工窩點開始生火加工。9時左右,村民帶著記者繞道來到加工窩點西面的果林,村民讓記者跟緊,否則稍不小心就會掉進汙水坑。而這些汙水坑據說是加工窩點所挖,用來偷排廢水和廢渣,等到排放滿了就填埋上再挖新的。

在距加工窩點約五六十米的地方村民停了下來,這裡臭味非常濃,村民告訴記者再往前走是一條排水溝,過了排水溝就是加工窩點了,周圍有監控。

隨即記者來到加工窩點,此時加工窩點的兩扇大門敞開著,裡面只見昏暗的燈光下有人在不停地忙碌,旁邊地上堆放著一些塑料箱,一個腰繫圍裙的男子在搬動塑料箱。

發現記者後,男子詢問過來幹什麼,記者稱天黑走錯了路,問對方這是哪裡。對方沒有答話,而是堵在門口讓記者趕快離開。

通州一加工窩點偷排 臭味“燻”一二百米

加工窩點的幾十個塑料大筐內裝著禽類內臟。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暗訪組

揭秘

寬約5米大溝藏果林 窩點內發現禽類內臟

記者聯繫到經常到該加工窩點拉貨的司機小李。他告訴記者,這一窩點主要是加工鴨內臟,加工的辦法就是用大鍋煮。小李稱,這些鴨內臟是從一食品廠拉來的,每天有上千斤。

據村民介紹,這一加工窩點在此加工鴨內臟已有幾年時間,由於地方比較隱蔽,再加上工作人員都是晝夜顛倒幹活,才使得這個窩點存在這麼長時間。

過了幾天,記者接到村民電話,稱加工窩點剛剛挖出一個用來排放廢水、廢渣的大坑。記者在加工窩點西側的果林深處找到這個寬約5米、長約40米、深達2米的大坑,坑中已經排放了大量灰色粥一樣的廢渣,散發著刺鼻臭味。

記者注意到,大坑東側是一條寬約1米的排水溝,一直向東延伸。記者沿著排水溝來到加工窩點門前道路的西側,這裡有一條南北方向的溝,寬約2米、長約20米,這條溝就是舉報村民拍照的那條溝,此時該溝已經排放滿了灰色粥一樣的廢渣。排水溝的盡頭有個水桶一般粗的管子。

記者發現此時加工窩點的門敞開著,裡面只有兩隻狗。記者快步走進了加工窩點,只見裡面地面滿是油泥,踩在上面粘腳。這一加工窩點的面積有上百平方米,南側堆放著大量油桶,靠門北側是一個滿是油汙的池子。池子北側是一口直徑一米以上的大鍋,大鍋旁邊擺放著數個油桶,再向裡面的地面上擺放著幾十個塑料筐子,裝著禽類內臟一樣的東西。

窩點內蒼蠅成團亂飛,直往記者臉上撲,由於氣味難聞,記者在裡面不到3分鐘就感覺快要窒息。

通州一加工窩點偷排 臭味“燻”一二百米

通州區環保局對這一窩點查抄,清理出廢舊油桶以及大鐵鍋等物品。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暗訪組

查抄

責令窩點立即關閉 加工工人就地遣散

6月28日,通州區環保局執法人員與漷縣鎮政府以及當地食藥部門等聯合對該處黑窩點進行查抄,並當場取締了正在進行加工活動的窩點。

通州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6月28日,通州區環保局聯合執法,對轄區內漷縣鎮黃廠鋪一加工禽類內臟、汙染環境的窩點依法進行了取締,現場發現數口用來加熱動物內臟的大鍋以及數十個盛放禽類內臟的塑料筐子,另外還有數十個大油桶,但現場沒有發現熬製的地溝油。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通州區環保局執法人員現場責令該窩點立即關閉,就地遣散了正在進行加工活動的工人,且不許在當地再次加工生產。隨後幾天,當地鎮政府執法部門對加工窩點內的各種器具進行清運,並將窩點內一個水泥制的長方形汙水池進行剷除,隨後用黃土將窩點內的被汙染的土地進行覆蓋。對於窩點對面果園裡被傾倒汙染物的大坑,也已經用黃土覆蓋的形式做了處理。

7月5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這一窩點,發現已被徹底取締,對面果林裡原來幾個被汙染的大坑已經掩埋。在果園的另一側,窩點內清理出來的兩口大鐵鍋以及十多個油桶、推車等生產運輸工具暫時堆放在這裡,等待徹底清運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