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農業合作社成爲脫貧致富大平台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周雲峰 通訊員 陶澤文)“新農民不僅能種出好產品,還能講好故事、做好經營,把紅皮小籽花生賣出好價錢。”日前,安化蚩尤故里種植生態農場80後“場主”夏勇彬對來訪的記者說。他大學畢業返鄉創辦家庭農場,帶動周邊400多戶貧困戶種植花生,通過電商一年賣出6萬公斤紅皮小籽花生,銷售額達180多萬元。

如今,安化縣391個村,村村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全縣合作社總數達到1380個,入社農戶數萬戶,家庭農場總數達到536個。這千多家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深耕田間山川,助力脫貧攻堅,激發出農業經濟的生機活力,成了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生力軍。2017年,安化縣實施各類農業產業幫扶項目165個,5萬多貧困人口嚐到了農業產業幫扶帶來的甜頭。

近年來,安化縣著力提升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經營水平,出臺《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安化縣農業和糧食局負責人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山村最缺乏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引入土地,通過適度規模化、產業專業化,實現農業、農村和農民的融合互動。該局積極鋪路搭橋,鼓勵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項目,探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採取訂單、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形式,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註冊家庭農場,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發展服務體系。

專業合作社帶頭,發家致富不用愁。在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扶持下,安化縣新型經營主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經營機制不斷創新,發展活力愈加充沛,真正成為了安化縣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大平臺。據悉,今年,安化縣將啟動縣級項目39個,可帶動貧困人口222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