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都去哪了 傳統電商要走麥城

流量都去哪了 傳統電商要走麥城

今年的618各大電商公佈的數據都是幾倍增長,百分之幾百的增速。藉助於618、雙十一等電商促銷活動,從宏觀上講創造了一個消費爆棚的時點,從微觀上說,確實對電商平臺業績帶來的貢獻不小。中國發達的電商平臺受到全球矚目,中國雙十一、618網購狂歡節受到全球關注。

不過,在傳統電商平臺沾沾自喜的同時,一種危機像三伏天裡乾草地的熱風正在悄悄地吹著。傳統電商平臺流量腰斬,大幅度下降。通常說電商流量(traffic)是指電商網站的訪問量,是用來描述訪問一個電商網站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所瀏覽的電商網頁數量等指標,常用的統計指標包括電商網站的獨立用戶數量、總用戶數量(含重複訪問者)、網頁瀏覽數量、每個用戶的頁面瀏覽數量、用戶在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等。

可以看出流量是電商乃至所有網站的最重要指標,是電商平臺的基礎性支撐。電商主要是依靠流量存活發展盈利的。618網購狂歡節出現流量大幅度下降絕對是電商平臺的凶兆,或預示著傳統電商就要面臨走麥城的極度困境。那麼,618網購狂歡節電商平臺流量下降程度如何呢?

一些快銷品電商店鋪反映:今年618流量下滑的出乎意料。相比去年同期,店鋪流量下跌了50%。該花的錢都花了,該上的位置也上了,但流量還是不及預期。目前還沒有感受到618大促節點帶來的流量優勢。有多位淘寶C店店主發帖表示,從5月29日開始,店鋪流量就在持續下滑,最嚴重的情況,店鋪銷量和流量直降三分之二。

兩句話給我印象極為深刻:618,不知道流量去哪兒了?靠著流量紅利可以風光無限的日子消失了,電商流量紅利期已經過了。

一個幾乎是要了傳統電商平臺命的問題提出來了:沒有了流量,找不到流量了,電商平臺吃什麼、喝什麼?在電商平臺前面真不想加“傳統”兩個字,但又不加不行,因為確實成為“傳統”了,618再次得以佐證。

流量都去哪了 傳統電商要走麥城

那麼到底流量去哪兒了呢?過去電商獨霸流量的格局已經被搜索門戶、社交網絡、各路大V、內容電商等新興電商模式的快速崛起奪去了。一個百萬、千萬大V可以帶動一股流量滲透到商品銷售等商業領域;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風生水起;微信群裡每天的叫賣聲不斷,成交率很高,成交額很大;一篇文章看完後勾起你購買慾望的商品鏈接入口就在文尾;玩著遊戲、看著抖音短視頻就可以隨手隨心碎片化時間購物。每一個人都應該感受到去天貓、淘寶、京東、聚美優品等平臺少了。

流量已經被上述幾種業態大大地分流了,風光一時的大型電商已經落伍成為傳統了。最沒有想到的是,一個非常火的概念竟然率先在電商領域落地了,那就是:去中心化!

搜索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大V電商、圈子電商等相對於類似天貓、淘寶、京東這些綜合性的電商巨頭都是去中心化的。直接挑戰與競爭的就是這些中心化的電商平臺,直接分流的就是這些大型電商巨頭。這種挑戰已經迅猛洶湧而來,中心化的傳統電商巨頭們的好日子正在走下坡路。這種挑戰之劇烈,傳統電商頹廢與衰敗速度之快,或出乎包括天貓、淘寶與京東們的想象。今年的雙十一會怎樣?明年的618、雙十一又會怎樣?著實很難說啊!

流量都去哪了 傳統電商要走麥城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為主的第四次技術革命帶來最大挑戰是去中心化。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這種去中心化衝擊將會越來越大。而過去幾乎一切經濟金融業態都是中心化的產物,這就說明去中心化的衝擊多麼之大之猛烈。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們等,你們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