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要靠新科技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要靠新科技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問題是目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出現惡化狀況。去槓桿、金融秩序整頓是非常正確的決策,我曾經是最早站出來竭力支持的。不過,在具體操作中還是習慣於傳統一刀切的做法,或者關閉一切通道一關了之的做法,必然重蹈“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令人驚訝的是,目前這個怪圈的危害性竟然比任何時候都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甚至因為融資難融資貴被逼到了絕路。

中小微企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對一國經濟就業稅收的貢獻就不再贅述,因為幾乎已經說爛了。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包括牛逼的美國在內。曾記得克林頓當總統來華訪問在清華大學演講談到自己的政績時第一個講的就是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現任總統特朗普放鬆金融管制的唯一目的就是支持小企業融資便利化。

對於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惡化情況,政府非常重視,也已經敏銳的觀察到,並且日前國常會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定向降準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6月20日的國常會確定指出,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不過,定向降準已經實施多年,被一些專家美其言為貨幣政策工具箱裡的最佳工具。然而,效果卻不盡如意。一邊是央行苦口婆心“定向降準”不斷,另一邊卻是中小微企業正在遭遇罕見的熬煎。

定向降準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效果非常有限。因為其是間接又間接的融資工具。降準是央行把本就屬於商業銀行的資金解凍釋放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是否貸款給中小微企業由其自己決定。資金到達中小微企業有好幾道坎呢,變數很大。這幾年的一個怪象必須引起決策層警覺:一邊是統計數據上支持實體經濟與中小微企業的貸款等融資規模越來越大,增速高於其他貸款增速;另一邊是實體經濟、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上加難、貴上加貴。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要靠新科技

不是商業銀行不願意給中小微企業貸款,而是商業銀行沒有獲取中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的手段。一些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個體工商戶、攤戶以及個人,連一張完整的財務報表都沒有,依靠傳統手段根本無法獲取其信用狀況,又提供不了擔保抵押質押的第三方保證,貸款風險完全不可知,商業銀行怎敢給其貸款呢?也怪不得商業銀行。

這就導致了定向降準資金往往是打著服務中小微企業旗號,通過銀行截流與中小微企業挪用進入股市和樓市。結果是加劇中小微企業實業經營融資難融資貴。

類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最近20年每年都開許多會議,每年都出臺很多政策措施,不能說一點點效果都沒有,但總體來說效果不大。而現在一些措施基本是回到了過去已經被證明沒有多大效果時期。

在小微經營者在連一張完整財報報表數據都沒有的情況下,能夠獲取其信用狀況,進而敢於發生信用業務,才能釜底抽薪解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就必須創新金融工具。

基本思路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創新出給小微企業、個體商戶、小微經營者量身定做的金融支持工具。在互聯網商用最先進的中國已經有成功案例,拿來複制擴大擴散推廣即可。那就是浙江網商銀行支持小微經濟體融資需求的模式與經驗。

2015年6月浙江網商銀行在杭州開業,當時我在現場。馬雲講話時立下誓言:未來5年內服務1000萬家中小企業。我一直在期待著結果,整整三年過去,進展如何呢?這個目標已經達到,提前兩年實現。金融科技刷新了普惠金融的中國速度。新的目標是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未來3年要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在服務小微的道路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很自然地要走到一起,優勢互補,以最大程度釋放新動能。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要靠新科技

拿什麼支持小微經營者呢?自2017年6月開始,網商銀行聯合支付寶收錢碼推出“多收多貸”服務,探索將網商銀行創新的“310”貸款模式帶到對線下小攤小販的服務中。一年來,多收多貸已經服務超過300萬“碼商”。

所謂“310”模式就是,基於創新的微貸技術,客戶花3分鐘在線申請,1秒鐘資金到賬,全程0人工干預。如今,“凡星計劃”還要將這一模式與金融機構共享。

從線下普及情況來看,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300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達到35%。

普遍擔心的大數據獲取信用的準確率以及風控問題,網絡銀行已經很好解決,這是互聯網銀行的優勢。網商銀行在商戶身份識別、商家經營狀況分析和預測、反欺詐等一系列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風控技術探索,AI、雲計算等能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還是拿數據說話,目前網商銀行的不良率僅為1%左右。

像網商銀行這樣的互聯網銀行金融產品,誕生那天就是草根銀行、普惠金融、給小微經營者量身定做的現代新科技金融。

急需把310模式快速在全國範圍內推開推廣,使其快速普及開來,或是解決中小微企業、小微經營者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根本性有效途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