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心安理得,一事无成还追求岁月静好”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心安理得,一事无成还追求岁月静好”

图片来自网络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心安理得,一事无成还追求岁月静好。”

文 | 倚风

朋友小七一直跟我说:“其实,我们每天都至少要赚100块钱,工资之外的。”

我对他说:“其实,我感觉这对你来说挺容易,对我来说有点难。”

小七这个人性格比较外向,兴趣多,人脉广,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挺适合他去做,不像我这个人性格有点内向,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还没开始做就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好。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是有“副业”的,除了本身工作之外,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做生意开店啊,做微商,兼职卖保险什么的。

也许他们也算是“斜杠青年”,或许应该叫“斜杠中年”吧,他们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至少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

最开始看到有关“斜杠青年”文章的时候,我曾经也有过羡慕,羡慕他们多元化的生活体验,羡慕他们有能力赚钱而不只靠一份死工资。

可结果呢,在幻想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之后,就是那种领悟完保持了三分钟热度,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去改变自己之后,还是没有去真正行动起来,等到年底发现自己还是老样子。

那天给朋友小七打电话,他说他最近太忙了,又是准备花店开业,又是在做海外代购。我惊讶地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店了,你什么时候做起海外生意了,满脸疑问,更多的是吃惊朋友的行动力。

其实,他之前跟我说过他的想法,只不过现在他已经慢慢做起来,付诸于行动,而不是说说和想想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眼前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发现了机会,却没有抓住它们,而抓不住的原因是你根本就没有伸出手去抓,在脑海里想过去做和真的做起来结果是不一样的。

你失败了总不能归结为:我本想去试一试的,可一直没开始,就错过了失败,也错过了成功。

02

吃过午饭,我和同事讨论起我们身边那些“牛人”怎么突然就成功了。

天天炒股的那个突然变成我们眼中的“股神”,天天外出跑业务的那个突然辞职自己做了老板,还有那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低调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

这些人在我们看来,人生就如同开了挂一样,好像突然就跃到我们所在金字塔的上一层,成了我们羡慕的人。

我和同事说着这些事,觉得他们这种人共性:机遇好,关键是抓住机遇之后,他们默默地努力并坚持了下来。我们往往都是看到别人的突然成功,却忽略了别人的努力付出。

有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机遇,却因为万事开头难的那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轻易就想而止步,思想上三分钟热度,行动上零分钟开始,全因为一个懒字。

我们觉得自己懒,是因为我们太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总觉得现在拥有的就是稳定的,不用急于去改变什么。

对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来说,会觉得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属于“老成”了,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改变稳定现状。

尤其是在职场工作快十年的人,思想已经锈蚀而快要老化,很容易像网上所说的成为“油腻的中年大叔”。

著名的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过:“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都说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是因为半途而废,那么是不是90%的失败就是因为我们连开始都没有开始。

03

那天晚上十点哄女儿睡着后,直到凌晨一点多我还没有睡意,也许是因为是2017年最后一天,也许是因为看了朋友圈那么多的年终总结和新年展望,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要好好想想新的一年有什么计划。

做个人计划跟公司计划是有点类似的,都是开头长篇大论要计划如何如何,可真正实践起来呢,就成了虎头蛇尾。

好比你买了一本新日记本打算每天写日记,开头几天认认真真写了很多,可越往后日记就慢慢全成了空白。

我记得我这个公众号在2014年11月就开通了,开始写了几篇文字,后来就没有坚持下来,等到后来出现了很多自媒体大咖都是那年开始写公众号的,甚至有的比那还晚一些,虽说自己写的不怎样,可至少应该坚持下来啊。

直到2016年4月份,我才继续在公众号上写点东西,中间还间断了半年,总有人说我真有闲心啊,还有空写文章,其实我自己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自己找点事情做,至于写的怎么样我全不在意。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一篇作者江徐写的文章,读起来感觉写的真好,后来知道她就是我生活所在城市的80后作家,于是我就找到了她的公众号去看了她的文章。

原来她是十点读书的签约作者,我更加佩服她了,本觉得作家对我来说只是某种遥远的存在,没想到我“身边的人”就是作家啊。

于是,我想我是不是能多读读她的文章,向她学习一下,说不定我也能写出她那样的文字呢。

谁知道,又是一场“只是想想而已”,后来我所写的又是随便写写,根本没有好好学习。

没有好好努力付出,却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变得多厉害,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了。

04

也许是某种你该好好努力、好好学习的信号提醒过你一次,还会眷顾你第二次,只是看你有没有注意到。

周末晚上玩手机上网,突然看到树獭先生的写作课,于是就去听了,感觉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树獭先生虽然是个93年的女生,我这个80后大叔本着虚心的态度认真向她学习,后来看了她很多文章。

她毕业2年,做过两个行业,在3个城市,从月薪2700的财务会计,到月薪过万的资深新媒体编辑,再到自己写书出书,到现在还开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又一个“很年轻就已成功”的例子,活生生地把我这样的大叔打击的无地自容。

我元旦之前买了她的第二本书《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一个晚上就把它看完了。

在第一章题目的最下方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心安理得,一事无成还追求岁月静好。”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啊,我们喜欢引用那句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承诺“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我们并没有为了这美好愿望真的去“折腾”啊,我们在折腾得起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慢慢迷失在庸碌的生活里。

以前自己写东西毫无方向,看了树獭先生的文章后,让我觉得一个人还是要多思考,多找方法去写东西。

这不,我又决定好好学习,向那些成功的人如何写文章,希望这次不是只是想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