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請爲我哭泣

阿根廷,請為我哭泣

It won‘t be easy

You‘ll think it strange

When I try to explain how I feel

That I still need your love

此事原非簡單,

你或許深感疑惑,

當我試圖申述,

願愛仍循既往。

梅西走了,帶著一粒進球和黑鐵一樣的表情。這是一個堅硬的時刻!雨水打在鐵軌上,有人趁夜色奔赴遠方,另一些人在苦苦守候黎明。

對打道回府的阿根廷而言,法國隊就如一騎絕塵的姆巴佩揚長而去。競技場上絕無同情一說,只以成敗論英雄。友誼與和平是人類的信念,競賽確屬於狩獵般的遊戲,雙方無意於握手言和。

進入淘汰賽階段之後,足球場上的規則發生了微微的改動,氣氛如秋水在寒霜中凝固起來。

第一場八分之一決賽就在潘帕斯雄鷹和高盧雄雞之間角逐,在過去的歷史和經驗中,最健壯的雄雞見到盤旋在高空中的鷹都會悚然顫慄,收攏翅膀四下裡亂顛。

然而歷史總有波詭雲譎的時刻,向來縱橫捭闔的阿根廷隊,缺乏能夠在中後場位置阻擊法國中前場的鐵血後腰,並且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在中後場進行精確的長傳,只能圍繞在法國隊銅牆鐵壁般的橢圓形中場線外來回倒腳,苦苦尋覓時機以便通過迪馬利亞或梅西從邊路前插。

而這種慢條斯理的前插除去偶爾的運氣之外,付出的高昂代價是法國隊的後防線總是以逸待勞。一個奇怪的現象,上半場阿根廷控球時間遠超法國,然而並無卵用。

阿根廷越是努力盤帶與倒腳,法國隊越是輕鬆自如。以博格巴為首的中後場清晰地掌握著比賽節奏,如果阿根廷硬突,博格巴與坎特就會如同分身有術的人瞬間出現,將球截斷——而此時往往是最要命的時刻,博格巴根本無意於帶球前突,總是在於無聲處一腳挑傳,將皮球精準地投放到前線。

此時的吉魯、格列茲曼和姆巴佩總能在最舒服的位置擺脫防守接球,迅速憑藉超強的個人能力直面門將或傳中。

噩夢!阿根廷從未有過的噩夢!薄弱的防守首先輸在中場阻截能力的欠缺,守衛門將的左膀右臂也沒有金剛怒目的硬漢。

除去姆巴佩這一無解的因素之外,阿根廷的噩夢首先來自博格巴的阻截與傳球。

在後齊達內時代,法國中場大將博格巴雖不能一人挑起重振高盧雄雞的重任,但他有著與齊達內相似的的冷靜與殘酷——絕不會讓自己虛耗體力或無謂受傷,而是在極度安全的情形下將皮球以手術刀般地腳法傳到最能威脅敵人陣地的位置上去。

與梅西的孤單不同,他的前方有一群天分爆棚的年輕前鋒。對此,博格巴似乎比主帥德尚更加清晰,他的聰明做法是設法將自己隱匿起來,在不引起更多注意的前提下,以最省力的打法擊潰對手。

回憶一下奪冠時期的齊達內,也是一位隱匿在中場的靈魂人物,直至與巴西的決賽才挺身而出。

更多時候,德尚是坐著看球的,他刀削般的峻骨峭顏不露聲色,反觀阿根廷主帥桑保利,總是在球場邊拖著發福的身體走來走去,場上隊員的表現差強人意,人們記住了梅西的無奈,也記住了桑保利胳膊上的豪華紋身——當他伸出雙臂對著場邊裁判做出各種「不解和憤怒」時。

阿根廷,請為我哭泣

然而,阿根廷在極端艱難的時日裡,依舊打進三個球,假如老天眷顧的話,甚至有可能把比賽拖進加時。梅西與迪馬利亞的個人能力無需證明,運氣不可能帶來三粒進球。

這是攻擊力的體現。那麼阿根廷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圍繞在梅西周圍的巴塞羅那式的戰術體系轉換至阿根廷國家隊之後無法成型,沒人能夠小範圍內迅速有效倒腳,不丟球且能夠以穿插性的無數三角形隊列迅速同步前移,將對手的防守體系撕裂,這讓在巴塞羅那如魚得水的梅西感到「窒息」,他如同涸轍之鮒孤獨地掙扎,默默地看著隊友漫無目的的倒腳,連一個像樣的三角撞牆都很難出現。

梅西的助攻和進球幾乎都是自己撿到球后憑藉個人能力見縫插針式地完成的,既不從容,也不具有絕對的可行性和複製性。

其次是略顯老邁的中後場陣容。面對弱隊時這一點尚不足以致命,但面對法國隊則暴露出致命的性質。每當看到阿根廷中場球員在硬碰硬時的孱弱之態,我不禁想起大將貝隆,既能堵截,也能帶球衝鋒,哪怕是防守略差的裡克爾梅也能傳出致命的威脅球。

再看看這一屆阿根廷的中後場,缺乏堵截能力再加上不能有效輸送炮彈,能打進十六強已然值得慶幸,止步於八強也在意料之內。

但我們依然感到難過。

阿根廷,從不畏縮的足球精神和長短結合的均衡打法,加上人才輩出的歷史傳統,使得這支球隊永遠備受尊崇。

我們喜歡它,是源於它的進取精神,我們熱愛它,是基於它的榮譽之光,我們惋惜它,是來自我們對自身信念的執著。

沒有人會為失敗鼓掌,承擔失敗的人永遠得不到原諒。「原諒」不具備如下力量——卸載揹負者的傷痛。

梅西將在31歲年紀裡再次與世界盃失之交臂,我們清楚,他已經走在了足球的下坡路上,未來的阿根廷隊不再屬於他。

阿根廷,請為我哭泣

但那些發生在他身上的歷史的瞬間,那些匪夷所思的進球和光耀萬丈的時刻,並不會因世界盃的失敗而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