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上:33、34歲)

釋超琦 輯錄

徐華根 點校

徐梵筂 註譯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題解】

這次分享的是玉林禪師33、34歲這兩年的內容,玉林禪師離開報恩堂,四處行腳,去西天目山禮拜高峰原妙祖師的靈塔,回磬山匆匆而過,寓居之地都是小庵,看來他生平喜靜。即便如此,他在路途中,照樣帶領徒眾用功,片刻不耽誤修行。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原文】

順治三年丙戌,師三十三歲。

是年,前溪令安籍記僧,師往大雄山結茅。冬出大雄,獨上西天目,禮高峰祖塔。過雙清莊,留題一絕,去:

兩峰青拍肩,雙溪寒共語。

中有一徑清,昔人此遐舉。

登死關祖塔,掃除四十九日,雙清住持白車鼎公送被席、米菜之屬供師,師願:“世界清平,我來修復祖塔。”

【今注】

前溪:舊地名,在今湖州市德清縣境內。玉林禪師的報恩堂亦載德清縣境內。

安籍記僧:為僧人登記僧籍,並由專人記錄相關信息。

遐舉:遠行。

【今譯】

1646年,33歲。

這一年,報恩寺一帶登記僧籍。玉林禪師前往大雄山結茅住山。冬天,才離開大雄山,獨自登上西天目山,禮拜高峰原妙祖師的靈塔。路過雙清莊的時候,題了一首絕句,然後離開。絕句說:

兩峰青翠拍著肩,雙溪寒冷共話語。

其中有條山徑清,前人也有這遠行。

玉林禪師登上閉死關的高峰祖師的靈塔,掃塔四十九天。雙清莊的住持白車鼎禪師送來被席、米菜等供養玉林禪師,玉林禪師發願:“等世界清平了,我來修復祖塔。”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原文】

順治四年丁亥,師三十四歲。

是春,重至宜興磬山、龍山諸處。入磬山,有偈雲:

隱居風範依然在,說法堂前任草生。

莫謂門庭能闃寂,從來此道少人行。

遂由溧陽往金陵,隨喜華山蘭若,於牛首祖堂聽素華法主講唯識,有禪者識是,師遂去。寓吉山古寺度夏。

按,師有《吉山旅堂對客絕句》雲:

衣冠日垢敝,樵牧復何疑。

對客堆堆坐,痴呆王老師。

又按,師《自題肖像》雲:“丁亥春夏,倚杖吉山旅堂不半載,然餘每飯不忘吉山,而吉山過近諸檀越,亦未嘗忘餘,此中山幽人厚,洵江南首善之地也。”云云。

至秋,往蕪湖,適“報恩”棲雲嶽公與嵩雪倫、淨圓果三人尋師至蕪湖,遂相從浦口渡江北行,至鳳陽懷遠縣荊山下住止,北地廟多庵少,惟此庵供觀音羅漢,住庵止一僧,亦甚樸厚,遂寓庵中度歲。棲募糧邑中。嵩拔茅為薪,淨圓果令持書回“報恩”,問太師母安,並寄理安和尚書。時骨巖峰公挾袱訪師已年餘,同葦波楫,自淮上聞風趨至師前,乃十二月朔旦也。楫回淮上,峰留度歲,師宿破床,三人地臥。

按,峰公錄舉師於荊山度歲,一日,師問峰雲:“如何是日間浩浩時作得主?”峰雲:“曲不藏直。”“如何是夢中作得主?”峰雲:“真不掩偽。”“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人公在甚麼處?”峰連下數語,師全不肯。一日,至師前,師復問,峰雲:“家無二主。”師雲:“一個驢子系在橛上。”峰通身輕快,遂大聲雲:“有語了。”師雲:“速道!速道!”峰雲:“時值天寒,請和尚保重。”師雲:“此中難得禪和到,與你一盞茶吃。”峰雲:“看這老漢一場敗闕。”師雲:“何不早恁麼道。”峰禮拜。於是見師折旋俯仰,無斯須不以此事提掇後進者,即嶽公事。師行腳,凡放袱處,即持缽執爨,得少間,刻香令坐,香消,輒為錐札,乃於途次發明本分,蓋師生平為法之心,乃如是夫!

【今注】

:包裹或覆蓋用的布單。

:燒火做飯;灶。

【今譯】

1647年,34歲。

那年春天,玉林禪師重回宜興磬山、龍山等地。回磬山時,有一首偈子說:

隱居的風範依然在,說法堂前聽任草生。

別說謂禪門能寂寞,從來這路人跡罕至。

於是,從溧陽前往金陵,在華山蘭若隨喜,在牛首祖堂聽素華法主講唯識,因為有禪者認識玉林禪師,玉林禪師又悄悄離開。寓居吉山古寺度夏。

玉林禪師有一首《吉山旅堂對客絕句》說:

衣帽天天又髒又差,樵夫牧童也沒疑問。

對面著一堆客閒坐,我就是痴呆王老師。

另外,玉林禪師《自題肖像》上說:“1647年春天道夏天,我暫住在吉山旅堂小半年,但每次用飯都沒有忘了吉山的法緣,吉山附近的施主也沒有忘掉我。這個地方,山林幽靜,人民厚道,算得上是江南首善之地啊。”等等。

到了秋天,前往蕪湖,正好報恩堂的棲雲嶽禪師與嵩雪倫禪師、淨圓果禪師這三人尋找玉林禪師也到了蕪湖,於是跟著玉林禪師一起,從浦口渡江北行,到鳳陽懷遠縣荊山下住了下來。這個地方大廟多,小庵少,只有這個小庵供觀音羅漢,並且只住著一個淳樸厚重的僧人,所以決定寓居在這座小庵過年。棲雲嶽禪師在鄉里化緣,嵩雪倫禪師拔茅草作為柴火,淨圓果禪師受命帶著玉林禪師的書信會報恩堂,問候太師母安好,還寄了一封書信給師兄杭州理安通問和尚。

當時,骨巖行峰禪師揹著包袱尋訪玉林禪師已經一年多了,撐船漂流,在渡淮河時聽說了玉林禪師的行蹤,就一路趕來,在農曆十二月初來到玉林禪師跟前。渡船重回淮河,骨巖行峰禪師留下來陪著一起過年,玉林禪師睡破床,三個弟子打地鋪。

根據骨巖行峰禪師的語錄,說他在荊山過年的時候,有一天,玉林禪師問:“什麼是白天明明白白的時候能夠做主?”骨巖峰說:“彎曲藏不住正直。”

又問:“什麼是夢裡做主?”骨巖峰說:“真的掩蓋不了假的。”

又問:“睡著了,沒有做夢也沒有胡思亂想,看不見也聽不到,主人公在什麼地方?”骨巖峰接連下了幾個話語,玉林禪師都沒有認可。

有一天,骨巖峰來到玉林禪師面前,玉林禪師又問了同樣的話。骨巖峰說:“家裡沒有兩個戶主。”玉林禪師說:“一頭驢拴在了樹樁上。”骨巖峰頓覺周身輕快,於是大聲說:“我有話語了。”玉林禪師說:“快說,快說!”骨巖峰說:“現在天冷,請和尚保重。”玉林禪師說:“難得有禪客能到這個境界,讓你喝一杯茶。”骨巖峰說:“老和尚你這下出錯了吧?”玉林禪師說:“你為什麼不早這麼說呢?”骨巖峰禮拜。

玉林禪師無時不刻都用高峰祖師的無夢無想話頭提掇後輩僧人(「即嶽公事」一句頗費解,不譯)。玉林禪師行腳時,都是放下包袱先吃飯,稍作休息後上香坐禪,坐禪以後(「輒為錐札」亦費解,不譯),在路上也會抓住一切機會帶領大家修禪。大概玉林禪師這一身為了禪法的發心,達到了這樣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