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释超琦 辑录

徐华根 点校

徐梵筂 注译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题解】

这次分享的是玉林禅师33、34岁这两年的内容,玉林禅师离开报恩堂,四处行脚,去西天目山礼拜高峰原妙祖师的灵塔,回磬山匆匆而过,寓居之地都是小庵,看来他生平喜静。即便如此,他在路途中,照样带领徒众用功,片刻不耽误修行。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原文】

顺治三年丙戌,师三十三岁。

是年,前溪令安籍记僧,师往大雄山结茅。冬出大雄,独上西天目,礼高峰祖塔。过双清庄,留题一绝,去:

两峰青拍肩,双溪寒共语。

中有一径清,昔人此遐举。

登死关祖塔,扫除四十九日,双清住持白车鼎公送被席、米菜之属供师,师愿:“世界清平,我来修复祖塔。”

【今注】

前溪:旧地名,在今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玉林禅师的报恩堂亦载德清县境内。

安籍记僧:为僧人登记僧籍,并由专人记录相关信息。

遐举:远行。

【今译】

1646年,33岁。

这一年,报恩寺一带登记僧籍。玉林禅师前往大雄山结茅住山。冬天,才离开大雄山,独自登上西天目山,礼拜高峰原妙祖师的灵塔。路过双清庄的时候,题了一首绝句,然后离开。绝句说:

两峰青翠拍着肩,双溪寒冷共话语。

其中有条山径清,前人也有这远行。

玉林禅师登上闭死关的高峰祖师的灵塔,扫塔四十九天。双清庄的住持白车鼎禅师送来被席、米菜等供养玉林禅师,玉林禅师发愿:“等世界清平了,我来修复祖塔。”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33、34岁)

【原文】

顺治四年丁亥,师三十四岁。

是春,重至宜兴磬山、龙山诸处。入磬山,有偈云:

隐居风范依然在,说法堂前任草生。

莫谓门庭能阒寂,从来此道少人行。

遂由溧阳往金陵,随喜华山兰若,于牛首祖堂听素华法主讲唯识,有禅者识是,师遂去。寓吉山古寺度夏。

按,师有《吉山旅堂对客绝句》云:

衣冠日垢敝,樵牧复何疑。

对客堆堆坐,痴呆王老师。

又按,师《自题肖像》云:“丁亥春夏,倚杖吉山旅堂不半载,然余每饭不忘吉山,而吉山过近诸檀越,亦未尝忘余,此中山幽人厚,洵江南首善之地也。”云云。

至秋,往芜湖,适“报恩”栖云岳公与嵩雪伦、净圆果三人寻师至芜湖,遂相从浦口渡江北行,至凤阳怀远县荆山下住止,北地庙多庵少,惟此庵供观音罗汉,住庵止一僧,亦甚朴厚,遂寓庵中度岁。栖募粮邑中。嵩拔茅为薪,净圆果令持书回“报恩”,问太师母安,并寄理安和尚书。时骨岩峰公挟袱访师已年余,同苇波楫,自淮上闻风趋至师前,乃十二月朔旦也。楫回淮上,峰留度岁,师宿破床,三人地卧。

按,峰公录举师于荆山度岁,一日,师问峰云:“如何是日间浩浩时作得主?”峰云:“曲不藏直。”“如何是梦中作得主?”峰云:“真不掩伪。”“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人公在甚么处?”峰连下数语,师全不肯。一日,至师前,师复问,峰云:“家无二主。”师云:“一个驴子系在橛上。”峰通身轻快,遂大声云:“有语了。”师云:“速道!速道!”峰云:“时值天寒,请和尚保重。”师云:“此中难得禅和到,与你一盏茶吃。”峰云:“看这老汉一场败阙。”师云:“何不早恁么道。”峰礼拜。于是见师折旋俯仰,无斯须不以此事提掇后进者,即岳公事。师行脚,凡放袱处,即持钵执爨,得少间,刻香令坐,香消,辄为锥札,乃于途次发明本分,盖师生平为法之心,乃如是夫!

【今注】

:包裹或覆盖用的布单。

:烧火做饭;灶。

【今译】

1647年,34岁。

那年春天,玉林禅师重回宜兴磬山、龙山等地。回磬山时,有一首偈子说:

隐居的风范依然在,说法堂前听任草生。

别说谓禅门能寂寞,从来这路人迹罕至。

于是,从溧阳前往金陵,在华山兰若随喜,在牛首祖堂听素华法主讲唯识,因为有禅者认识玉林禅师,玉林禅师又悄悄离开。寓居吉山古寺度夏。

玉林禅师有一首《吉山旅堂对客绝句》说:

衣帽天天又脏又差,樵夫牧童也没疑问。

对面着一堆客闲坐,我就是痴呆王老师。

另外,玉林禅师《自题肖像》上说:“1647年春天道夏天,我暂住在吉山旅堂小半年,但每次用饭都没有忘了吉山的法缘,吉山附近的施主也没有忘掉我。这个地方,山林幽静,人民厚道,算得上是江南首善之地啊。”等等。

到了秋天,前往芜湖,正好报恩堂的栖云岳禅师与嵩雪伦禅师、净圆果禅师这三人寻找玉林禅师也到了芜湖,于是跟着玉林禅师一起,从浦口渡江北行,到凤阳怀远县荆山下住了下来。这个地方大庙多,小庵少,只有这个小庵供观音罗汉,并且只住着一个淳朴厚重的僧人,所以决定寓居在这座小庵过年。栖云岳禅师在乡里化缘,嵩雪伦禅师拔茅草作为柴火,净圆果禅师受命带着玉林禅师的书信会报恩堂,问候太师母安好,还寄了一封书信给师兄杭州理安通问和尚。

当时,骨岩行峰禅师背着包袱寻访玉林禅师已经一年多了,撑船漂流,在渡淮河时听说了玉林禅师的行踪,就一路赶来,在农历十二月初来到玉林禅师跟前。渡船重回淮河,骨岩行峰禅师留下来陪着一起过年,玉林禅师睡破床,三个弟子打地铺。

根据骨岩行峰禅师的语录,说他在荆山过年的时候,有一天,玉林禅师问:“什么是白天明明白白的时候能够做主?”骨岩峰说:“弯曲藏不住正直。”

又问:“什么是梦里做主?”骨岩峰说:“真的掩盖不了假的。”

又问:“睡着了,没有做梦也没有胡思乱想,看不见也听不到,主人公在什么地方?”骨岩峰接连下了几个话语,玉林禅师都没有认可。

有一天,骨岩峰来到玉林禅师面前,玉林禅师又问了同样的话。骨岩峰说:“家里没有两个户主。”玉林禅师说:“一头驴拴在了树桩上。”骨岩峰顿觉周身轻快,于是大声说:“我有话语了。”玉林禅师说:“快说,快说!”骨岩峰说:“现在天冷,请和尚保重。”玉林禅师说:“难得有禅客能到这个境界,让你喝一杯茶。”骨岩峰说:“老和尚你这下出错了吧?”玉林禅师说:“你为什么不早这么说呢?”骨岩峰礼拜。

玉林禅师无时不刻都用高峰祖师的无梦无想话头提掇后辈僧人(「即岳公事」一句颇费解,不译)。玉林禅师行脚时,都是放下包袱先吃饭,稍作休息后上香坐禅,坐禅以后(「辄为锥札」亦费解,不译),在路上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带领大家修禅。大概玉林禅师这一身为了禅法的发心,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