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廣釋 杜稿鍾隸,漆書壁經

千字文广释 杜稿锺隶,漆书壁经

【此節承上文《墳》、《典》而言,見書籍之多也。】

這段話是承繼上文「既集墳典」而言,詳述書籍之多。分別由草書、隸書、漆書、古文等字體書寫。

順便說一句,「墳」專指古籍,「墳」專指墳墓,簡化後兩字合一。

【杜,杜度也。鍾,鍾繇也。稿,草稿也,凡作文稿,多用草書,故謂草書為稿。漢章帝時,杜度善作草書。隸,賤者之稱。秦始皇時,程邈始變古文篆書為隸。以其簡捷,便於徒隸,故謂之隸。魏鍾繇善作此書。】

「杜稿」即杜度的草書;「鍾隸」即鍾繇的隸書。

杜度是漢章帝時期的書法家,以善寫草書聞名。因為書寫文稿,多用草書,所以用稿代指草書。

鍾繇是三國時代的書法家,以善寫隸書聞名。

隸,是卑賤者的稱呼。相傳秦始皇時代,有一個叫程邈的人,將圓轉的篆書變化為方折的隸書,大大提升了書寫速度,以便「徒隸」書寫,所以才稱之為隸書。

程邈作隸書,這一說法流傳已久。但隨著一些文物的出土,可以證明早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經存在隸書了。所以程邈作隸書的傳說,可以說已經被證偽了。

千字文广释 杜稿锺隶,漆书壁经

【漆,木液可飾器者。古人無墨,以漆書字於竹簡之上。書者,載籍之通稱。壁,牆也。經,《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是也。此所謂經,乃《書經》也。始皇焚書時,孔子八世孫騰,藏《書經》於壁中。至漢時,魯共王壞孔子舊宅得之,謂之《古文尚書》。言書籍之多,有草書者,有隸書者,有漆書者,有若壁中之古文者。蓋篆書不可勝數也。】

「漆書」就是用大漆書寫的文字。大漆是漆樹的汁液,可以用來裝飾器物。莊子曾任漆園吏,也就是看管漆樹園的小官吏。油漆(化學漆)出現後,大漆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現在還有一些高端漆器,以及古琴等,還使用大漆。

此外,揚州八卦之一的金農,獨創了一種具有「刷漆」效果的字體,也稱為漆書。當然,周興嗣次韻《千字文》的時候,還沒有金農呢。

「壁經」即《古文尚書》。秦始皇焚書之時,孔子的八世孫孔騰將《尚書》藏於牆壁之內;直到漢朝,魯共王拆孔子舊宅時,這部《尚書》才得以重見天日。因為是春秋古籍,用古代的文字記錄,所以稱之為《古文尚書》。這一版《古文尚書》後軼失,現在的《古文尚書》是後來出現的,一般認為是偽書。

千字文广释 杜稿锺隶,漆书壁经

【按:隸書即今真書。《書苑》雲:「割程邈隸,取二分,割李斯篆,取八分,為八分書。」則今之稱隸者,八分書也。古之稱隸者,乃真書也。又《唐六典》「校書郎正字……體有五……四曰八分書,石經碑碣所用;五曰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則隸之為真書無疑矣。】

《千字文釋義》認為,古時候所謂的隸書,實際上是真書。並舉例,《書苑》上說:「從程邈的隸書上取二分筆意,再從李斯的篆書上取八分筆意,這就是八分書。」這個八分書,也就是現在的隸書。而古代的隸書,實際上是真書。比如《唐六典》中說校書郎使用正字,有五種字體……第四種是八分書,主要用於石經、碑、碣上面;第五種是隸書,用來書寫典籍表奏,以及各種文疏等。所以,古代的隸書就是真書。

一般認為,真書(或正書)是隸書向楷書轉變中的過渡字體。《唐六典》中的差別,其實可以理解為碑、帖的差別。另外,八分書是不是真的取二分古隸筆意八分篆書筆意而創成,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揚州八卦之一的鄭板橋,將他獨創的字體稱之為「六分半書」,意在說明他的字體,是八分書的八分,八八六十四,0.8×0.8=6.4,約等於六分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