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性

休閒農業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有市場需求、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的朝陽產業,是利國利民、一舉多效的新興產業,發展休閒農業極其重要。

一、休閒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休閒農業是農業與旅遊業結合的一種特殊農業生產和服務過程,不僅使農民獲得生產環節的收入,還能激活、催生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從而有效增加農民就業和收入。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的收入。另據測算,休閒農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動整個產業鏈增加5個就業機會。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休閒農莊,可實現營業收入1000萬元左右,安置300名農民就業,並帶動1000戶農民家庭增收。據報導,三亞16家可常年接待遊客的休閒農業園區2013年營業收入1.4億餘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7158萬元,解決1731名農民就業,帶動4233戶農戶通過休閒農業提升生活質量。

(二)擴大農民收入來源

發展休閒農業能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有效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成為農民“四季不斷”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擁有休閒農業土地資源的農戶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土地租賃、土地轉包)獲得收益。農民一方面從土地中獲得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從事農業或從第二、第三產業的非農服務業中實現就業,從而大大提高收入水平。通過有實力的休閒農業開發企業、經濟組織或個人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開發經營,在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取得優勢,充分發揮土地的規模效益,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利用價值。另外,通過農業以及農業以外的服務業多種經營,可規避或分攤單獨農業生產的風險和農產品價格風險。據報導,三亞鳳凰鎮水蛟村黎族一小夥拿自家土地入股小魚溫泉成為股東,僅10年時間,年收入突破10萬元。另外,負責某園區水稻種植的一農民雖然還從事農活,但因為有地租收入和每月3000元固定工資的保障,心裡更踏實。

(三)創造農民就業機會

休閒農業不僅為旅遊者提供農產品,還提供觀賞、體驗、品嚐、購買、娛樂、療養、度假等服務,創造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尤其是為農村家庭婦女和尚不具備技術專長的青年以及中老年齡農民等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並且休閒農業吸納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屬於農民就地就業,“離土不離鄉”,符合農民的心理需求,也有利於農村家庭穩定。

(四)保護農村生態文化

發展休閒農業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把農業的生態效益和民俗文化等無形產品轉化為合理的經濟收入,拓寬了農民創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潛力,避免了破壞性的過度開發。而且,休閒農業能吸引外出農民回村,解決無人務農和農村傳統文化後續無人問題,保證了農村文化的傳承。

二、休閒農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一)休閒農業促進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發展休閒農業,按原來的傳統農業模式行不通,必須充分體現現代農業的元素。在農業發展中應用設施農業、生物技術、高產優質栽培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因此,發展休閒農業,勢必走從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組織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特色之路。

(二)休閒農業促進農業由農業產生向產業融合轉變

休閒農業以現代種植養殖和觀光型的農業生產取代傳統農業簡單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方式,使農業生產產業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的延伸,使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融合,打破了產業的界限,優化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轉變了農業增長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現代產業體系。休閒農業的發展,也是以休閒農業為主導, 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綜合開發休閒農業的規模化、現代化和國際化,形成農業休閒的產業集群化過程。

(三)休閒農業促進農業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

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功能主要是經濟功能,具體地說就是食物保障、原料供給和就業增收功能。休閒農業能夠融合一、二、三產業,將農業從單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涵養、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人文創意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滿足城鄉居民休閒消費需要,開闢了現代農業建設新途徑。

三、休閒農業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一)有利於城市資源流向農村

求異是旅遊最基本的驅動因素,城鄉的差異、地域的差異、季節的差異造成了休閒農業旅遊市場的這種定勢性。休閒農業主要是為那些不瞭解、不熟悉和曾經熟悉農業和農村的城市人服務的。所以,休閒農業的市場客源,主要是依託城市遊客。城市遊客把現代化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和自身的意識形態、先進理念、進步的生活方式等,輻射到農村, 影響當地農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 思想觀念得到更新,縮小農民學習和接受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距離,既豐富了農民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農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農民素質,促進了一代新型農民健康成長。

(二)有利於農村融入城市建設

休閒農業能對土地、生態、勞力、資金等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注重生產與生態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資源的長效和循環利用,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休閒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向農村、親近自然、體味田園之樂的機會,使城市居民加深了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認識和了解。人流帶來了物流、信息流,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務意識、文化觀念和市場信息源源不斷向農村滲透,改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了城鄉的相互交融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四、休閒農業促進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目標的實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

(一)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發展休閒農業,勢必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生產發展。同時,農民通過土地租金和參加工作,提高收入水平,使生活變得更加寬裕。

(二)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農村文化的傳承,促進鄉風文明

挖掘和發揚農村文化遺產是休閒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休閒農業得於持續發展的關鍵。發展休閒農業,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 進一步發展和提升農村文化, 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同時,通過發展休閒農業,讓農民樹立鄉風文明才能吸引客流的觀念,促進鄉風文明發展。

(三)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

結合生態文明村和旅遊小鎮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古村古鎮型、民族村寨型、生態觀光型等鄉村旅遊示範項目。依託旅遊城市和重點度假區、景區,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休憩帶。發展休閒農業,將有力地促進村級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村級組織的經濟實力,使之有財力投入到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中去,加大硬件建設力度。另外,改變了農村“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將原先的“窮山惡水”變成現在的“山清水秀”,優美的環境又吸引更多遊客,可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改善鄉村環境條件, 為建設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休閒農業的發展,實現了良性循環。

(四)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促進農村實現管理民主

休閒農業的發展,讓農民接觸到了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和模式,從而內化應用到農村的管理中去。

五、發展休閒農業豐富旅遊產品體系

(一)發展休閒農業豐富我國旅遊產品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集聚了70%的旅遊資源,休閒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集農業生產、農業觀光、休閒度假、參與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對於適應我國旅遊消費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具有重要意義。

(二)休閒農業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重要部分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戰略定位為:“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及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發展休閒農業與這六個戰略定位均有相關性。可以說,休閒農業符合國際旅遊島戰略的產業定位,建設國際旅遊島是海南休閒農業發展的一次難得機遇,發展休閒農業是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