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极其重要。

一、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种特殊农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不仅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的收入,还能激活、催生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从而有效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的收入。另据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并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据报导,三亚16家可常年接待游客的休闲农业园区2013年营业收入1.4亿余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158万元,解决1731名农民就业,带动4233户农户通过休闲农业提升生活质量。

(二)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拥有休闲农业土地资源的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土地租赁、土地转包)获得收益。农民一方面从土地中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从事农业或从第二、第三产业的非农服务业中实现就业,从而大大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有实力的休闲农业开发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发经营,在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优势,充分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价值。另外,通过农业以及农业以外的服务业多种经营,可规避或分摊单独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据报导,三亚凤凰镇水蛟村黎族一小伙拿自家土地入股小鱼温泉成为股东,仅10年时间,年收入突破10万元。另外,负责某园区水稻种植的一农民虽然还从事农活,但因为有地租收入和每月3000元固定工资的保障,心里更踏实。

(三)创造农民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不仅为旅游者提供农产品,还提供观赏、体验、品尝、购买、娱乐、疗养、度假等服务,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以及中老年龄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且休闲农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农民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符合农民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农村家庭稳定。

(四)保护农村生态文化

发展休闲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潜力,避免了破坏性的过度开发。而且,休闲农业能吸引外出农民回村,解决无人务农和农村传统文化后续无人问题,保证了农村文化的传承。

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休闲农业,按原来的传统农业模式行不通,必须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元素。在农业发展中应用设施农业、生物技术、高产优质栽培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势必走从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组织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特色之路。

(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由农业产生向产业融合转变

休闲农业以现代种植养殖和观光型的农业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简单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方式,使农业生产产业链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使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打破了产业的界限,优化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休闲农业的发展,也是以休闲农业为主导, 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综合开发休闲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形成农业休闲的产业集群化过程。

(三)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功能主要是经济功能,具体地说就是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

三、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有利于城市资源流向农村

求异是旅游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城乡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季节的差异造成了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这种定势性。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和曾经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所以,休闲农业的市场客源,主要是依托城市游客。城市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和自身的意识形态、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等,辐射到农村, 影响当地农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 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缩小农民学习和接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距离,既丰富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一代新型农民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农村融入城市建设

休闲农业能对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注重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资源的长效和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向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使城市居民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和了解。人流带来了物流、信息流,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休闲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发展休闲农业,势必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同时,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和参加工作,提高收入水平,使生活变得更加宽裕。

(二)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促进乡风文明

挖掘和发扬农村文化遗产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休闲农业得于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 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 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同时,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让农民树立乡风文明才能吸引客流的观念,促进乡风文明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

结合生态文明村和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古村古镇型、民族村寨型、生态观光型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依托旅游城市和重点度假区、景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憩带。发展休闲农业,将有力地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使之有财力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另外,改变了农村“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将原先的“穷山恶水”变成现在的“山清水秀”,优美的环境又吸引更多游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改善乡村环境条件, 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实现管理民主

休闲农业的发展,让农民接触到了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从而内化应用到农村的管理中去。

五、发展休闲农业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一)发展休闲农业丰富我国旅游产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部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定位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这六个战略定位均有相关性。可以说,休闲农业符合国际旅游岛战略的产业定位,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应有之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