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可以「寬進」,但也需要進一步「嚴管」

民營醫院可以“寬進”,但也需要進一步“嚴管”

社會辦醫正迎來央地多重政策力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已經有近20省市發佈促社會辦醫新政,涵蓋降低准入門檻、提高審批效率、提供財稅和投融資支持等多項關鍵內容。在專家看來,社會辦醫步伐再提速,將為公立醫院破除壟斷以及醫改的深入推進提供又一“強心劑”。(7月9日《經濟參考報》)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雖以公立醫院為主,但社會辦醫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支持社會辦醫也是新醫改倡導的內容之一,2010年以來多份重要文件鼓勵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尤其是去年國辦印發《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後,社會辦醫將迎來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這既是因為公眾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問題,社會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也是因為公立醫院往往人滿為患,亟待非公立醫療機構來分擔。同時,社會資本也看好社會辦醫的前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從國辦文件到地方新政進一步支持社會辦醫,非公立醫療機構從數量到質量必然會不斷“升級”。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全國共有醫院3.0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1.8萬個。相比2016年,公立醫院數量減少了約1000家,而民營醫院增長了2000家。可見社會辦醫“長勢”喜人,民營醫院在數量上已經遠遠超過公立醫院。不過,目前社會辦醫總體“質量”不敢恭維。

“質量”問題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社會辦醫人才不足就限制了其服務質量。再如,術中加價、廣告誘導、誇大病情、過度治療等問題過去多發生在民辦專科醫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非公立醫院佔全國醫院總數的60%,但服務量僅佔20%——“服務量”也反映出其醫療服務質量和社會認可度。

民營醫院可以“寬進”,但也需要進一步“嚴管”

從過去實踐看,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准入門檻不斷降低。2010年相關文件中就提出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範圍,“非禁即入”原則被提出。2015年文件中進一步放寬准入,減少運行審批限制。2016年文件中又提出,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

新一輪支持社會辦醫的新政中,“放寬市場準入”又是重點內容,無論是提出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大力支持社會辦醫發展,還是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等措施,讓社會辦醫門檻越來越低,審批效率越來越高,市場大門越開越大,培育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土壤越來越肥沃。

只有多培育社會辦醫療機構,才能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體系,也才能滿足多樣化需求以及為公立醫院減負。但是,僅降低准入門檻是不夠的,或者說僅重視數量是不夠的,還要在“寬進”的同時嚴格規範非公立醫療機構行為,讓社會辦醫逐步從數量型發展向質量型發展轉變。

從理論上來說,數量增加也能促進質量提升。比如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增多,競爭必然加劇,而競爭是提高質量的重要“推手”。但從過去實踐來看,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並不少,但惡性競爭經常出現,質量提升不太顯著。因此,社會辦醫可以“寬進”,但還需要進一步“嚴管”。

只有“嚴管”,非公立醫療機構才不敢胡來,才有望重塑非公立醫療機構整體形象,更多患者才敢於到這種醫療機構去就醫。假如不“嚴管”,這種機構數量再多,也很難贏得患者認可。所謂“嚴管”,既包括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範和標準,也包括監管者嚴格依法監管。

民營醫院可以“寬進”,但也需要進一步“嚴管”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