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不是药神》一部没有大制作,走写实路线的剧情片,能够在上映短短一周时间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热点,除了影片的制作精良,演员演技精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影片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的问题令每一个观众心痛。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垂死挣扎,拼尽全力,争取到的也许不过是10%的存活几率。

这部以“病”为主题的电影,没有着笔去描述病人的窘况,甚至前半部分剧情特意用了喜剧的处理手法。但看完之后,观众却能感到来自内心的疼。这种表述方式与课本中的《阿Q正传》异曲同工,以笑写悲,其悲更令人深思。

“我不要做什么药神,我要赚钱”

影片中的主角程勇家暴、市侩,碌碌无为,因为偶然踏上走私这条路成为黑心商人后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钱≠命,但是钱=药=命。

对于药商来说,命就是钱;但是对于病人来说,钱就是命。

影片中,一位老婆婆站出来跟警察说:

求你们,别再查印度药了好吗?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便宜药,你们如果把他抓了,等于断了我们的活路。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但是有的时候活着的代价太大了,已经不是一个人或一家人能负担的起。

于是,影片紧跟剧情,提出了另一个话题: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这句话出自卖假药的张院士之口,这句话直白、赤裸,却让人无可辩驳。天价药这一沉痛的话题再次因为一部电影进入公众视线。

不是没有保命的方法,是没有保命的钱。

因为“穷”,连生存的基本权利都要被剥夺。影片中,不管吕受益如何牵挂自己的孩子,不管黄毛有多仗义善良,都无法换来哪怕多一天的生命。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不是药神》主角的原型是江苏无锡的陆勇,也就是当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陆勇案”。当年他的"没钱吃正药,改吃仿制药"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片中提到的抗癌药"格列宁"也就是真实世界的"格列卫"。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2002年陆勇被诊断为"慢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需要配型,只能先吃药稳定病情。那时瑞士格列卫临床效果好,但价格昂贵,一年光吃该药花费就要近30万。2004年,陆勇意外获悉印度有仿制格列卫,如果吃这种药一个月仅4000元左右。随后,他通过药瓶上的信息联系上了印度方面直接购买仿制药。

陆勇吃了一段时间印度仿制药后,发现效果很好,便将自己的服用情况发在了病友群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病友纷纷联系陆勇,希望他能帮忙。让人没想到的是,2013 年 11 月,陆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刑事拘留。随后,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但是有近千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幸运的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最终检察机关撤回了对陆勇的起诉,法院也对"撤回起诉"做出了裁定。

而这起天价药风波因为《我不是药神》被搬上银幕,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人在看过电影后,纷纷留言。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幸运的是如今随着医保政策的落实和原研药专利到期等原因,格列卫"天价药"的帽子被摘掉,已经从当初的几万元一个月到如今只需 1000 多元。

去年7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第二批谈判结果,其中15个疗效确切但价格较为昂贵的癌症治疗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明显。例如5000元左右的100mg贝伐珠单抗,新支付标准仅为1998元。

截至到今年4月18日,两批谈判的抗癌药品因降价节约资金41.7亿元。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近期的公开讲话中表示:“现在医保选的几个品种针对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国内比较高发而且用药负担比较重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希望能够从公众感受最明显的品种和疾病上减轻他们的负担。”

今后,医疗保险将在全民医疗中占据更大的比重。随着我国全民医疗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险的普及,电影中的“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的担忧也将越来越少。

就像结尾中的那样:“现在没人弄假药了,正版药进医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