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不是藥神》一部沒有大製作,走寫實路線的劇情片,能夠在上映短短一週時間佔據了各大媒體的熱點,除了影片的製作精良,演員演技精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影片背後反映出的社會的問題令每一個觀眾心痛。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垂死掙扎,拼盡全力,爭取到的也許不過是10%的存活幾率。

這部以“病”為主題的電影,沒有著筆去描述病人的窘況,甚至前半部分劇情特意用了喜劇的處理手法。但看完之後,觀眾卻能感到來自內心的疼。這種表述方式與課本中的《阿Q正傳》異曲同工,以笑寫悲,其悲更令人深思。

“我不要做什麼藥神,我要賺錢”

影片中的主角程勇家暴、市儈,碌碌無為,因為偶然踏上走私這條路成為黑心商人後深刻明白了一個道理:錢≠命,但是錢=藥=命。

對於藥商來說,命就是錢;但是對於病人來說,錢就是命。

影片中,一位老婆婆站出來跟警察說:

求你們,別再查印度藥了好嗎?4萬塊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3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便宜藥,你們如果把他抓了,等於斷了我們的活路。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活著本身就是意義,但是有的時候活著的代價太大了,已經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人能負擔的起。

於是,影片緊跟劇情,提出了另一個話題: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這句話出自賣假藥的張院士之口,這句話直白、赤裸,卻讓人無可辯駁。天價藥這一沉痛的話題再次因為一部電影進入公眾視線。

不是沒有保命的方法,是沒有保命的錢。

因為“窮”,連生存的基本權利都要被剝奪。影片中,不管呂受益如何牽掛自己的孩子,不管黃毛有多仗義善良,都無法換來哪怕多一天的生命。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不是藥神》主角的原型是江蘇無錫的陸勇,也就是當年引起廣泛關注的“陸勇案”。當年他的"沒錢吃正藥,改吃仿製藥"的行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片中提到的抗癌藥"格列寧"也就是真實世界的"格列衛"。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2002年陸勇被診斷為"慢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移植需要配型,只能先吃藥穩定病情。那時瑞士格列衛臨床效果好,但價格昂貴,一年光吃該藥花費就要近30萬。2004年,陸勇意外獲悉印度有仿製格列衛,如果吃這種藥一個月僅4000元左右。隨後,他通過藥瓶上的信息聯繫上了印度方面直接購買仿製藥。

陸勇吃了一段時間印度仿製藥後,發現效果很好,便將自己的服用情況發在了病友群裡,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病友紛紛聯繫陸勇,希望他能幫忙。讓人沒想到的是,2013 年 11 月,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刑事拘留。隨後,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但是有近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幸運的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最終檢察機關撤回了對陸勇的起訴,法院也對"撤回起訴"做出了裁定。

而這起天價藥風波因為《我不是藥神》被搬上銀幕,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很多人在看過電影后,紛紛留言。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我想活下去,但我怕活下去的成本太高···

幸運的是如今隨著醫保政策的落實和原研藥專利到期等原因,格列衛"天價藥"的帽子被摘掉,已經從當初的幾萬元一個月到如今只需 1000 多元。

去年7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其網站上正式公佈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第二批談判結果,其中15個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的癌症治療藥品價格下降幅度明顯。例如5000元左右的100mg貝伐珠單抗,新支付標準僅為1998元。

截至到今年4月18日,兩批談判的抗癌藥品因降價節約資金41.7億元。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近期的公開講話中表示:“現在醫保選的幾個品種針對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國內比較高發而且用藥負擔比較重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希望能夠從公眾感受最明顯的品種和疾病上減輕他們的負擔。”

今後,醫療保險將在全民醫療中佔據更大的比重。隨著我國全民醫療進程的推進,社會保險的普及,電影中的“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的擔憂也將越來越少。

就像結尾中的那樣:“現在沒人弄假藥了,正版藥進醫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