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暌违9年之久的《宫心计2》在千呼万唤中于5月25日在腾讯视频首播,作为近年来“港剧北上”潮流中的聚焦之作,一经播出,随即引发了一波观众的回忆杀。毕竟作为TVB的杀手锏,《宫心计》《金枝欲孽》等当年的宫斗剧引发的收视热潮堪称现象级。

截止今日,《宫心计2》在豆瓣上评分为6.5,网络视频播放量达4.7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7亿,这一系列数据表现尚可,但是从网友对该剧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如懿传》《赢天下》等宫斗剧的命运多舛来看,古装宫斗戏日渐式微,现象级IP剧恐再难出现。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故事情节老套、人设简单导致受众审美疲劳

宫斗的套路千篇一律,有趣的情节百里挑一。《宫心计2》目前已经播出10集,按照目前播出的剧情以及结合该剧的宣传片和简介来看,剧情大体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以平王、平王妃与太平公主之间的争权夺利为主,另一条线则是以傻白甜女主元玥入宫一路从宫女走上高位的成长为主,而这两条主线势必衍生出妃子斗、宫女斗以及宫心计特有的尚宫局内部斗等副线。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对当前大热电视剧稍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这种深宫内院之中的争斗已经成为宫斗剧的基本模式,抱团结盟、离间陷害、夺嫡争储、掌掴谋杀、姐妹反目、虐恋背叛、霸气上位等基本情节也必不可少。无论故事背景处于何朝何代,无论是架空还是戏说,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基本剧情走向已经引起受众审美疲劳。如果说,此前宫斗剧满足的是受众的猎奇心理,那么在经过轮番轰炸之后,受众俨然已成资深剧迷,既然“奇”已不在,那又何须费时费力去猎?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在人物设定方面,宫斗剧可以说是一群女人的斗争,那么无论是女主还是女配的人设塑造必然要合理、饱满。但是除开部分精品剧之外,宫斗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越来越脸谱化,如在《宫心计2》中,各种身份角色的女性在权谋争夺中为达目的,使尽手段。剧中陈炜饰演的太平公主,霸气侧漏,但是其一举一动,每一个眼神和每一句台词,都能让一个随时刚接触这部剧的受众清晰的感受到:“对!她一定是个坏人!”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而傻白甜女主竟然会在高阶BOSS们议事时随意打断、插话而不会被处罚,会因为300文钱就能随意从普通宫女升级到女史,会仅凭几面之缘,就能让当时尚是小卒的何离为他用剑指着太医院医师进行威胁,仅是为了救她一命......这种明显开挂的女主光环,已经在当前诸多大女主戏中逐渐落伍,其行为的不合逻辑也已引起观众诟病。有网友对此类剧中女主人设总结的一针见血:“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害我”,从此处也可窥见一斑。

演员质量不高、粗制滥造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的古装剧里越来越难找到历史痕迹,很多剧刻意追求戏说,甚至在创作中颜值成为一部戏是否有保障的关键。而如果我们在创作中忽略了故事性和戏剧性,甚至忽略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次开掘,那我们的创作就会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偏离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这样我们的创作就会脱离生活,脚底发飘。中国电视剧经常出现跟风的现象,当某一类型的电视剧创作泛滥成灾之时也就是该类型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因此,如果想要让‘大女主’戏继续有更好的发展,我觉得还需要在故事性、戏剧性和历史性,尤其是人物性格的开掘上多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

《宫心计2》中,或许是因为TVB中青两代演员出现断层状况,致使剧中演员年龄普遍偏大,但是该剧胜在演员均为演技过硬的老戏骨,在化妆滤镜技术和演技保证之下,这一点成为不足为道的瑕疵。但是该剧的另一大特点——“台词成语堆砌”,则引起诸多网友热议,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排比句,信手拈来,句句押韵、字字讲究,特别是太平公主怼起人来,真是气势恢宏、霸气无双。但是这种角色间无区别的说话方式,不仅使观众听着生硬仓促,毫无感情共鸣,更对人物的塑造没有益处,毕竟该剧是对女性群像进行刻画,所有人说话习惯和方式水平都处在同一个层次,显然是不可能的。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但是《宫心计2》也并非都是槽点,36集的剧情与当前动辄7、80集的注水大制作相比,真算是剧情紧凑的良心剧集了。在当前影视剧呈现粉丝经济的态势下,演员演技参差不齐、剧情注水严重、后期粗制滥造、服化道一言难尽,成为当前宫斗剧快速产出所带来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也让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受众逐渐放弃了这一市场,转而投向制作精良,诚意更足的其他类型剧。《琅琊榜》《三国机密》《忽而今夏》《和平饭店》等朝堂剧、青春剧、谍战剧的热播则更说明了受众在选择剧目时已经逐渐趋于理性,盲目的跟风只能被影视大浪潮进行过滤筛选。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政策约束、大众审美的改变导致发展环境遇冷

2018年,广电总局颁发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限古令”,严禁戏说胡编乱造的古装剧宫斗剧在一线卫视播出,严禁恶俗青春偶像剧传播,每年各卫视至少增加一到两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电视剧,并且严抓收视造价,票房注水。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如懿传》《巴清传》以及《凰权·弈天下》,这些剧虽均为大手笔、大制作,但是播出过程一波三折,这也给其他制作方和投资方了一个预警,“宫斗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大众需求方面,从当初的大叔崇拜到现在满屏的小狼狗、小奶狗系列,从霸道总裁到现在的霸道女总裁,从堕胎、撕逼的疼痛青春到现在回归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真实奋斗,从轻松搞笑到现在严肃认真,受众的口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复杂多样,如何及时跟上受众的观赏需求就成为制作方投资方能否占得先机的一个重要标尺。

影视剧的输出与接收,受众的观感体验最为重要,而宫斗剧则宛如空中楼阁,如果一味沉浸在为“斗”而“斗”,范围仅局限在宫闱之内,缺乏心怀天下的大格局,依然满屏负能量、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话,则很难在观众中产生代入感和情感共鸣,除了娱乐大众,更无从谈起对于生活层面的指导意义。

虽然《宫心计2》在题材中加入了悬疑探案的元素,这一点在宫斗剧中已经是突破创新之举,值得称赞,但是其紧张压抑的气氛与当前大众对于轻松生活的向往则仍有所背离。有网友说:“生活已经很不容易,观剧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如果让我在收看的过程中感到更累更紧张,那我宁愿选择听音乐。”

总有贱婢害本宫?宫斗剧这个“老瓶”是时候该装点“新酒”了!

甄嬛传的受众年龄细分 数据来源于爱奇艺指数

对于受众市场的精细划分或许也是宫斗剧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热衷宫斗剧的多为中、青年女性,而针对幼龄的青春玄幻、针对男性的商战职场、针对中老年的家庭伦理剧以及今年大热的大男主剧都对中青年女性这一市场进行瓜分,制作精良的都市言情再占一部分份额,那么宫斗剧受众量将大大不如以前。

宫斗剧虽陷入了制作和创新的瓶颈区,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素材土壤的剧目类型,它或许并不会消失,如何打破原有的叙事及题材,添加新鲜元素、注入新鲜血液,去除虚无感,融入现实生活的考量,实现华丽转身,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