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改革」廣州市戒毒管理局踐行「治本安全觀」,進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廣州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民警在展示利用VR系統幫助戒毒治療的過程。南方日報 劉敬連 攝

努力構建符合廣州市特點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新格局,破除發展短板,實現“治本安全觀”是廣州市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首要任務。如何進一步推動戒毒場所法治化規範化建設?如何進一步提升戒毒效果?這是新時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改革方向,也是必須作答的時代命題。

在廣州市司法局黨委的領導下,廣州市戒毒管理局黨委適應新的工作形勢和要求、積極探索科學戒治方法,在省戒毒管理局“三三六”戒毒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推出了“6121”工作規定,在全市戒毒系統推行。

一條運行高效、管理規範的科學戒毒道路

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收穫的是超乎意料的成果。“6121”工作規定,在嚴格執行戒毒人員每週5天勞動、1天課堂化教育、1天休息的基礎上,規定戒毒人員每天勞動不超過6小時,充分保障休息權益。每天體能訓練不少於1小時,強化身體機能。專題教育時間不少於2小時,實現高牆內的自學“進修”。興趣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培養興趣陶冶性情。

“竹竿舞”“非洲鼓”“醒獅舞”“鑼鼓隊”“書畫比賽”及“合唱大賽”,以往對於戒毒人員來說是“遠在天邊”的事物,如今在高牆內變得“近在咫尺”。為突出廣州戒毒特色,廣州市戒毒管理局通過良性互動的特色項目比賽,不斷培養戒毒人員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強身健體意識,充分激發了戒毒人員的潛能,增強了他們出所後融入社會的信心。4年來,戒毒人員的身體狀況持續好轉,所內門診就診率年均下降12.8%,外出住院率年均下降11.78%,98%的戒毒人員家屬對廣州市屬戒毒場所的戒治效果表示非常滿意。

精心組織,打造的是高效專業的戒毒民警隊伍。要實現科學、專業戒毒,戒毒民警的專業素養和實操能力至關重要。近年,廣州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民警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專業輪訓,包括隊列指揮員培訓、專兼職教師培訓、心理諮詢師培訓、康體訓練師培訓等,為戒毒人員的身體康復、心理治療提供了科學保障。目前,全局共有專兼職教師236人,心理諮詢師215人,康體訓練師101人。力量充足的教育戒治團隊讓“6121”工作規定成效更加突出,影響力不斷擴大,省內外兄弟單位陸續前來參觀考察,此舉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一條提質升級、精耕細作的創新道路

在廣州市岑村強制隔離戒毒所辦公室的電腦屏幕上,“戒毒人員體質健康評定標準系統”正在對近2000名戒毒人員體測數據進行運算、更新。這是廣州市戒毒管理局、廣州市岑村所與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合作研發的全國首個“戒毒人員運動與健康管理系統軟件”。該系統採用指標、項目、常模三個測試標準以及性別、年齡、體質特徵三個干預模型,由信息管理、體質測試管理、體質數據管理、體質評價、運動干預五大核心功能模塊組成,通過各項數據分析,為戒毒人員量身定製個性化“訓練處方”,在今年2月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月該項目正式通過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具有較強的科研與實用價值。

以點帶面,在體能訓練中尋求戒治新突破。目前戒毒人員開展的體能訓練評定標準是基於國民體質標準進行的,但戒毒人員屬於特殊人群,他們與一般社會人群在身體機能、神經調節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以國民體質標準對戒毒人員進行評定,就無法對運動干預在戒毒矯治中的效果進行客觀化的量化測評,也無法對戒毒人員的體質變化情況進行準確的數據化反映。針對這一情況,廣州市戒毒管理局力求突破發展瓶頸,與高校學者進行了上述系統研發。“有了這套系統軟件,我們對戒毒人員的體能訓練就能更科學、有效地開展。”一線管理民警在研討會中說。

力臻完善,系統構建新平臺終有成果。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研發團隊分別對廣州市岑村所1991名戒毒人員及廣州市女子所的580名戒毒人員進行體質測試數據採集工作。該測試包括9個項目,涵蓋了身體形態、心肺功能、肌肉適應、柔韌適能、神經機能5個方面,並使用自主研發的戒毒人員體質測試專用設備(正在申請國家專利)進行針對性測試,共獲得17919個有效體質信息。數據採集後,需要對戒毒人員的整體成績、單項指標成績、各大隊戒毒人員的成績、吸食各類型毒品對身體的損害程度、不同時間入所的戒毒人員成績進行對比,並進行大數據分析,為後續的體能康復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目前,作為試點的廣州市岑村所,已利用該系統為部分戒毒人員編制康復訓練大綱,調整運動干預方案,量身定製“訓練處方”,真正實現“一人一策”,進展效果良好。

縱深推進,進一步推進科學戒治革新發展。未來,廣州市戒毒管理局希望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鼎力支持下,在全省各戒毒場所開展數據採集工作,通過對大量採樣數據的分析,從而全面瞭解我省戒毒人員的體質狀況,發現影響戒毒人員體質健康的風險源,為廣東省戒毒人員體質促進工作提供積極的建議和參考意見。利用大數據,對不同體質特徵的戒毒人員進行分類,對吸食不同種類毒品的戒毒人員在所內期間的運動干預模型進行迭代評估和優化,構建我國戒毒人員體質特徵數據庫,從而形成國家認可的“戒毒人員體質測試標準”,為構建我國戒毒人員體質健康科學化的管理體系貢獻廣東力量。

一條以人為本、靈活施策的禁毒宣介道路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深化“6·27”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鋪就“最先一公里”。近年,廣州全市新發現的吸毒人員呈年輕化趨勢。廣州市戒毒管理局積極聯合各區政法委、街道、社會團體,向廣大市民提供禁毒教育服務。廣州市各戒毒場所邀請轄區內學校的師生、政府機構、禁毒志願團體走進場所,瞭解高牆內戒毒人員的日常生活,共為5萬多人次提供服務。同時,戒毒民警們走進各中小學校、職業學院及高等院校,以及鄉、縣一級村鎮,搭建內容豐富的禁毒展廊、派發寓意深刻的禁毒漫畫、舉辦互動紛呈的問答比賽,為當地群眾組織生動別樣的禁毒教育課。4年來共開展各類禁毒講座、禁毒知識競賽近400場。“我中考的兩道毒品常識題,肯定能做對。”這是每場知識競賽結束後民警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強化“8·31”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打通“最後一公里”。“以前隔著話筒聽他的聲音,看著父親的信,總感到不真實,今天能與父親‘面對面’談話,安心了。”結束幫教後,陳勇(化名)對場所的管教民警表示感謝。今年年初,全市戒毒場所已實現遠程視頻幫戒系統安裝使用,在廣州市番禺大石社區的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指導站則在廣東省境內率先使用該系統。

為全面提升戒毒人員出所融入社會的能力,提高戒毒人員的操守率,鞏固戒斷率,廣州市戒毒管理局大力優化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機制,全市6個戒毒場所均與對口街道、鄉鎮共建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指導站。4年來,共有9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指導站相繼落成投入使用,運作期間,各場所會輪流派民警進駐,以專業知識為9個轄區內共150多萬常住人口提供服務。

踏著創新發展的強勁鼓點,伴著依法治國的鏗鏘足音,廣州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正以明確的方向、合理的目標、開闊的視野,向全社會展現出“相互促進、重點突破”的改革創新思路,詮釋著穩中求進、行穩致遠的廣州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