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广州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在展示利用VR系统帮助戒毒治疗的过程。南方日报 刘敬连 摄

努力构建符合广州市特点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新格局,破除发展短板,实现“治本安全观”是广州市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戒毒场所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这是新时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改革方向,也是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

在广州市司法局党委的领导下,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党委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积极探索科学戒治方法,在省戒毒管理局“三三六”戒毒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了“6121”工作规定,在全市戒毒系统推行。

一条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科学戒毒道路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收获的是超乎意料的成果。“6121”工作规定,在严格执行戒毒人员每周5天劳动、1天课堂化教育、1天休息的基础上,规定戒毒人员每天劳动不超过6小时,充分保障休息权益。每天体能训练不少于1小时,强化身体机能。专题教育时间不少于2小时,实现高墙内的自学“进修”。兴趣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养兴趣陶冶性情。

“竹竿舞”“非洲鼓”“醒狮舞”“锣鼓队”“书画比赛”及“合唱大赛”,以往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是“远在天边”的事物,如今在高墙内变得“近在咫尺”。为突出广州戒毒特色,广州市戒毒管理局通过良性互动的特色项目比赛,不断培养戒毒人员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强身健体意识,充分激发了戒毒人员的潜能,增强了他们出所后融入社会的信心。4年来,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持续好转,所内门诊就诊率年均下降12.8%,外出住院率年均下降11.78%,98%的戒毒人员家属对广州市属戒毒场所的戒治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精心组织,打造的是高效专业的戒毒民警队伍。要实现科学、专业戒毒,戒毒民警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至关重要。近年,广州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轮训,包括队列指挥员培训、专兼职教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康体训练师培训等,为戒毒人员的身体康复、心理治疗提供了科学保障。目前,全局共有专兼职教师236人,心理咨询师215人,康体训练师101人。力量充足的教育戒治团队让“6121”工作规定成效更加突出,影响力不断扩大,省内外兄弟单位陆续前来参观考察,此举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条提质升级、精耕细作的创新道路

在广州市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戒毒人员体质健康评定标准系统”正在对近2000名戒毒人员体测数据进行运算、更新。这是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广州市岑村所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作研发的全国首个“戒毒人员运动与健康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采用指标、项目、常模三个测试标准以及性别、年龄、体质特征三个干预模型,由信息管理、体质测试管理、体质数据管理、体质评价、运动干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各项数据分析,为戒毒人员量身定制个性化“训练处方”,在今年2月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月该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实用价值。

以点带面,在体能训练中寻求戒治新突破。目前戒毒人员开展的体能训练评定标准是基于国民体质标准进行的,但戒毒人员属于特殊人群,他们与一般社会人群在身体机能、神经调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国民体质标准对戒毒人员进行评定,就无法对运动干预在戒毒矫治中的效果进行客观化的量化测评,也无法对戒毒人员的体质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数据化反映。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力求突破发展瓶颈,与高校学者进行了上述系统研发。“有了这套系统软件,我们对戒毒人员的体能训练就能更科学、有效地开展。”一线管理民警在研讨会中说。

力臻完善,系统构建新平台终有成果。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研发团队分别对广州市岑村所1991名戒毒人员及广州市女子所的580名戒毒人员进行体质测试数据采集工作。该测试包括9个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肌肉适应、柔韧适能、神经机能5个方面,并使用自主研发的戒毒人员体质测试专用设备(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进行针对性测试,共获得17919个有效体质信息。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戒毒人员的整体成绩、单项指标成绩、各大队戒毒人员的成绩、吸食各类型毒品对身体的损害程度、不同时间入所的戒毒人员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后续的体能康复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目前,作为试点的广州市岑村所,已利用该系统为部分戒毒人员编制康复训练大纲,调整运动干预方案,量身定制“训练处方”,真正实现“一人一策”,进展效果良好。

纵深推进,进一步推进科学戒治革新发展。未来,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希望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在全省各戒毒场所开展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对大量采样数据的分析,从而全面了解我省戒毒人员的体质状况,发现影响戒毒人员体质健康的风险源,为广东省戒毒人员体质促进工作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参考意见。利用大数据,对不同体质特征的戒毒人员进行分类,对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戒毒人员在所内期间的运动干预模型进行迭代评估和优化,构建我国戒毒人员体质特征数据库,从而形成国家认可的“戒毒人员体质测试标准”,为构建我国戒毒人员体质健康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贡献广东力量。

一条以人为本、灵活施策的禁毒宣介道路

「戒毒改革」广州市戒毒管理局践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提升戒毒效果

深化“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铺就“最先一公里”。近年,广州全市新发现的吸毒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广州市戒毒管理局积极联合各区政法委、街道、社会团体,向广大市民提供禁毒教育服务。广州市各戒毒场所邀请辖区内学校的师生、政府机构、禁毒志愿团体走进场所,了解高墙内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共为5万多人次提供服务。同时,戒毒民警们走进各中小学校、职业学院及高等院校,以及乡、县一级村镇,搭建内容丰富的禁毒展廊、派发寓意深刻的禁毒漫画、举办互动纷呈的问答比赛,为当地群众组织生动别样的禁毒教育课。4年来共开展各类禁毒讲座、禁毒知识竞赛近400场。“我中考的两道毒品常识题,肯定能做对。”这是每场知识竞赛结束后民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强化“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前隔着话筒听他的声音,看着父亲的信,总感到不真实,今天能与父亲‘面对面’谈话,安心了。”结束帮教后,陈勇(化名)对场所的管教民警表示感谢。今年年初,全市戒毒场所已实现远程视频帮戒系统安装使用,在广州市番禺大石社区的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则在广东省境内率先使用该系统。

为全面提升戒毒人员出所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戒毒人员的操守率,巩固戒断率,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大力优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机制,全市6个戒毒场所均与对口街道、乡镇共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4年来,共有9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相继落成投入使用,运作期间,各场所会轮流派民警进驻,以专业知识为9个辖区内共150多万常住人口提供服务。

踏着创新发展的强劲鼓点,伴着依法治国的铿锵足音,广州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正以明确的方向、合理的目标、开阔的视野,向全社会展现出“相互促进、重点突破”的改革创新思路,诠释着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广州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