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傳統武術早已經成為我國的國粹,在傳統武術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武學宗師,這些武學宗師為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清末民初的十大武學宗師,看一下他們當年的風采。

十、陳長興(1771年—1853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陳氏太極第六代傳人,楊露禪的師傅,自小學習祖傳的太極拳,出神入化。他對於太極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摒棄了陳氏太極不傳外人的觀念,教導出了楊露禪。更是將陳氏五路太極拳法進行了歸納精煉,刪減了一個繁瑣重複不實用的動作,同時對於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太極拳一二路,是第一套完整的太極拳套路,豐富發展了太極拳理論知識。

九、杜心武(1869年一1953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中國近代著名武學宗師,師承自然門祖師徐矮師,是自然門的二代掌門人,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加入同盟會,開始了自己的革命事業,並在國民政府和新中國都有擔任職務。初期一直擔任孫中山保鏢的角色,有一次當孫中山與黃興和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共商革命大計的時候,杜心武一人在門口獨對三個清廷的刺客。杜心武先是趁敵不備,飛身一摸將三個刺客身上的手槍給繳獲了,然後使用絕招神腿,將三個刺客給打趴下。

八、黃飛鴻(1847年—1924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黃飛鴻我想就不需要我多贅述了,作為一代武學宗師,黃飛鴻對於南方武術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不僅是縱橫江湖數十年,闖下了赫赫威名,更是在抗日保臺戰役中立下功勳。1867年曾經有一個洋人帶著一條壯如牛犢的狼狗在香港設下了擂臺,向全香港的中國人邀戰。當時還是年輕小夥子的黃飛鴻不甘心中國人受到這樣的侮辱,於是從廣東來到了香港,用“猴形拐腳”將惡犬擊斃,從這以後黃飛鴻名聲大噪。

七、李瑞東(1851年-1917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李氏太極創始人,一生經歷了六位名師的指導,習得內外家拳法的精髓,並將一生所學融會貫通,自創李氏太極拳法。李先生在北京的時候,當時北京的郊縣有土匪肆虐,聚眾多達五百餘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先生不忍心百姓受到土匪的禍害,帶領弟子數人闖進土匪巢穴,將匪首給生擒了。

六、郭雲深(1820年—1901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形意拳的代表人物,年輕時因為剷除鄉間惡霸而攤上了人命官司而入獄,入獄後的郭雲深依舊是勤練武功,由於帶著刑具,因此練就了只邁半步的絕技。號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在江湖中名聲大噪。其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餘歲而終。

五、楊露禪(1799年—1872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楊氏太極的創始人,電視劇《太極宗師》即是講述他的故事。畢生精力鑽研武學,醉心拳道,訥於言而敏於行,成就威名後仍淡泊依舊,不為浮華虛榮所累,是典型的"武痴"。楊露禪是太極拳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將武術傳播並且發揚光大的。

四、董海川(1797年—1882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八卦掌創始人,其在北京城的時候與楊露禪曾經大戰三天三夜不分勝負,形成了雙雄對峙的局面,並稱為京城雙雄。其開創了以轉掌為特徵的八卦掌,這對於中國武術屆來說是一個新的拳中,形成了新的學派。培養出了一大批武術名家,影響一個時代。堪稱十九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武術家之一。

三、李書文(1862年-1934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李文書,八極門的代表人物,因其槍法、拳術天下無雙而得"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之美譽,江湖人稱神槍李文書。因為俄國拳王馬洛托夫在北京設擂臺並且言辭侮辱國人,並且打傷了京津地區多位武術名家。李文書上臺挑戰,僅用一拳就將馬洛托夫打的暈頭轉向,隨後更是將馬洛托夫肋骨打裂,擊下擂臺。

二、李景林(1885年-1931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武當太極劍傳人,東北軍著名軍事將領,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的創始人之一,山東國術館的創始人,曾以劍術於數招之內擊敗神槍李文書。一生致力於武術的全國化推廣,其在上海的時候就積極奔走呼籲,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辱,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更是主動將自己所學的武當太極劍的秘傳劍譜公之於眾,使其在民間得以推廣和傳播。

一、孫祿堂(1860—1933年)

清末民初十大武學宗師,黃飛鴻排第八,霍元甲無緣入榜

孫氏太極創始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天津的《大公報》評價先生道“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一以貫之,純以神行。海內精技術者皆望風傾倒。……為人重然諾,有古風粹然之氣見於面背。”北平的《京報》評價孫祿堂先生是“我國太極拳界惟一名手。”《世界日報》評價孫祿堂先生:“其藝已臻絕頂。”就連李景林也曾說過:“環顧宇內能集拳術之大成而獨造其極者,唯孫祿堂先生一人。”由此可見孫先生的天下第一已經是當時大家所公認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