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庸武俠到組工「武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可謂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成長,其書中那充滿浪漫色彩的俠義情懷、百轉千回的兒女情長和博大精深的歷史家國背景,猶如陳年佳釀,醇厚綿延。在這裡,筆者無意論述金庸小說的文學藝術特色,而是要藉此談談組工幹事應具備的“武學”修為。

精研“內功”,打造思想“主心骨”。金庸先生在其武俠小說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強調了“內功心法”的重要性,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因為有九陽神功護體才能在短時間內練就乾坤大挪移;反之,《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雖雜學武林各派之長,卻因“內功”修為不足,不免在頂尖高手面前屢屢敗下陣來。當今時代,信息發達,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在學習這些知識的同時,我們必須要修煉好“內功”,增強“主心骨”,如此方能不斷精進。對於我們共產黨員來說,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的“內功心法”,共產主義理想就是我們的“主心骨”。黨的十九大鄭重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將其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作為年輕的組工幹事,我們要有精研“內功”的態度,深入學習新思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打造堅固的“主心骨”。在此基礎上博採眾長,不斷學習各種知識,達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境界。

苦練“外功”,學好業務“組合拳”。神功不可能在家裡練成,千里馬也不可能在庭院中長大。有時,人的機遇固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才是關鍵。正如《射鵰英雄傳》中的主人公郭靖,其降龍十八掌固然是由洪七公傳授,但真正賦予其威力的卻是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埋頭苦練。作為年輕的組工幹事,我們要有苦練“外功”的精神,不斷強化業務能力的學習,尤其是要利用在基層的寶貴機會,放下架子,貼近群眾,俯下身子,走進農田,在基層廣闊的天地間錘鍊本領,增長才幹,從而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棟樑之才。

“俠義”為重,闖蕩江湖“守初心”。金庸武俠小說的深刻之處,不在於刀光劍影的江湖紛爭和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而是在於主人公們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郭靖從一個“傻小子”成長為一代“大俠”,不是因為其高深的武功,而是因為其在家國危亡面前毅然肩負起了苦守襄陽、保百姓平安的重任。古人留給我們“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兩種處世哲學,但生逢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年輕的組工幹事豈能退縮?使命共擔當,江湖只能心中藏,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堅守崗位,在為人民服務的點滴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誠然,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永遠不可能練就絕世武功,也很難擁有武俠人物那般傳奇的人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平時的學習和實踐中感悟武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