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爲欽差大臣 卻縱容手下搶掠 死後牌位被供到昭忠祠內

【太平天國系列145,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1853年3月,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後,為了擴大戰果,又迅速佔領距離南京僅一百來公里的揚州。揚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的地方,水路的便利交通,一度讓揚州成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太平軍佔領揚州後不久,咸豐皇帝派往前線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的欽差大臣琦善趕到,並在揚州城外建立清軍的江北大營。琦善此人,乃是依靠清朝世襲的爵位,做過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是鴉片戰爭時期朝堂上的主和派,曾擅自割讓香港,被道光皇帝視為奇恥大辱,下令將琦善鎖拿到北京問罪,後獲赦免,再任高官。

他身為欽差大臣 卻縱容手下搶掠 死後牌位被供到昭忠祠內

太平天國起義後,琦善被咸豐皇帝賞三品頂戴,任命為河南巡撫,不久後太平軍攻陷武昌,咸豐震怒,琦善因為捐備軍餉,咸豐覺得他懂得為皇帝分憂,直接讓他做了熱河都統並作為朝廷的欽差大臣前往抗擊太平軍的一線,“補授廣西提督並授為欽差大臣總理軍務”,即刻南下堵截太平軍。

1853年4月,清軍在揚州城外建立的江北大營,初步完成對揚州東西北三面的包圍。完成對揚州的包圍後,琦善並沒有積極迎戰,而是開始自己的享樂生活,整日呆在揚州城北門外二十餘里的袁姓花園裡終日取樂,為了營造自己很賣命的樣子,琦善還是假模假樣的下令士兵用大炮轟城,但是都屬於虛張聲勢,並沒有對太平軍造成實際上的損失。

他身為欽差大臣 卻縱容手下搶掠 死後牌位被供到昭忠祠內

琦善身為前線主官,如此懈怠,事情終究還是傳到咸豐皇帝的耳中,咸豐大怒,問責琦善:“所謂統籌全局者安在耶!”琦善卻上奏摺說自己沒有兵源,希望皇帝派允許他請求其他軍隊的援助,所以揚州城外更加懈怠,直到有外援到來,攻城才算有所進展。

當年9月,城中太平軍糧食緊缺,洪秀全等人安排的輜重也沒有辦法送進城去,清軍援軍也越來越多,10月初咸豐帝嚴責琦善,如果再不努力攻城,那就接受國法的處置”。後來太平軍實在太缺糧了,不得不自己開始轉移,琦善並未耗費多大的功夫就“攻佔”揚州城。

進城的清軍沒有說安頓百姓,反而是自己迅速轉變角色,成為官匪,琦善坐八人大轎駐臊狗山,城中煙焰瀰漫著,“飛馬報聞賊之遺火突起,其實皆大兵之所放也”。琦善為了報復老百姓協助太平軍守城,下令關閉城門,縱容手下將士燒殺搶掠,收刮百姓財物,據說整整在城中折騰了七個晝夜,“城內火未息,大兵復入城擄掠重貲”,可以說是“天怒人怨,罪不勝誅”。《鹹同廣陵史稿》中直接說琦善這個清朝官員是“罪人也!”

他身為欽差大臣 卻縱容手下搶掠 死後牌位被供到昭忠祠內

琦善放縱部下搶劫揚州的第二年就病死了,咸豐皇帝對他的死表現的十分的傷痛,說什麼琦善的死是琦善自己的不幸,更是咸豐皇帝的不幸,損失朝廷功臣。後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清朝在各地修建昭忠祠,表彰那些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死難的朝廷官員,經曾國藩、富明阿多次上奏,琦善牌位被供到揚州的昭忠祠內。不知當時揚州城中倖存百姓做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