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未來的成都什麼樣?“科幻世界”的成都又是什麼樣?一組充滿科幻感的《hi 成都》圖畫作品在網絡一經發布後,成都這座城市又火了。

這組圖畫的作者是一位微博名為“@手指斷了a”的90後插畫師聶慧徵,他還是一名電影場景概念設計師,而這組圖片正為大家展現了一座未來的科幻成都的樣子。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電視塔-

成都是什麼?是沸騰的火鍋?是深藏玉林路的小酒館?是金融城的摩天大樓?是軟件園形色匆忙的IT男?是浣花溪旁詩人留下的草堂?是遊客們來了就要去一去的寬窄巷子?

在這組《hi 成都》作品中,錦裡、太古裡、人南立交、成都演藝中心、環球中心、339高塔、綠道等等成都地標場景皆有出現,而且被賦予了絢爛的色彩。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A字橋-

專屬於成都的味道

從錦裡,太古裡到玉林小酒館,廊橋,聶慧徵記錄的都是陽光褪去後的夜成都,在璀璨燈光的照耀下,成都照樣閃耀著屬於它的光彩。在“搭配”著滿大街的火鍋店,人們喝著酒,吃著肉,聊著天,氛圍熱烈。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錦裡-

聶慧徵說,“我想火鍋很能代表成都,所以用了很多這樣的顏色,體現那種辣辣的感覺。” 採用著這樣真實的元素,在現實和想象之間遊走。

這是一首真正的《成都》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趙雷的《成都》再次使玉林小酒館成了旅客們打卡的必去之地。

玉林西路的盡頭,可不只有小酒館。從上世紀開始在玉林社區裡聚集了大量的藝術家、詩人、地下搖滾、民謠、建築師。他們租用小區內的老住宅作為自己的畫室或者工作室。劉家琨說,玉林是對成都而言相當於蘇荷區之於紐約。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小酒館-

這份屬於成都的文藝氛圍被聶慧徵畫入了插畫中。在圖中更是放上了“老成都”三個字,是感覺玉林路最有“老成都”的韻味。

要不是沒有看到介紹,真正是沒有看出來這裡就是在聶慧徵畫筆下的“太古裡”。除了朗御和IFS那隻正在爬樓的大熊貓,最後只有用上了中國的傳統燈籠和成都代表熊貓來渲染這座現代和傳統並存的城市。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太古裡-

將錯而就錯,反而愛上了這裡

本想去的九眼橋,將錯就錯到了廊橋,反而愛上了這座橋。“在其他地方,我從來沒見過那種橋,上面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建築。現代與傳統結合得如此巧妙。”

可能趙雷的《成都》對於從外地到成都的所有人來說有種“這才是成都”的感覺。所以他就直接把小酒館的招牌放在了屋頂上。成都的339電視塔,蘭桂坊,成都小麵館,老媽蹄花也都出現在其中。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廊橋-

帶著厚重歷史的廊橋,而遠處是現代化的成都,高樓大廈,現代建築都被畫入其中。在華西大學鐘樓上的“成都味道”四個字大概最能體現《廊橋》的主題。

愜意,是成都“慢”生活

“慢”生活一直是大家對成都的印象。感覺生活在成都的人都很慢,活的愜意。聶慧徵也是這麼理解的。

他去了杜甫草堂,說“杜甫草堂特別幽靜,跟北方公園很不一樣。”草堂雖然不大,但綠意森森,“有種春天的感覺。”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綠道-

“愜意”是聶慧徵是他給成都下的定義。他畫筆下的《綠道》正體現了此意。那個騎單車的人,“或許是學生,或許是上班族,他們通過綠道上班、上學,那是多麼愜意的事。”

“新”成都的未來

夕陽下,下班回家路上的歐洲中心,是他站在一座橋上看到的視角。只要仔細一下,聶慧徵的“小心思”表達出了他對成都的感情。“那橋上除了‘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之外,還有一行字:天氣晴:溫度21°/13°,空氣優。”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歐洲中心-

圖頂上的成都標準“太陽神鳥”和成都的未來現代的天府新區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太陽神鳥那是成都最神秘的印記,濃縮了成都的歷史”。在他看來,在城市朝著科幻的發展愈演愈烈的過程中,過往的歷史仍然燭照這座城市。

而圖中最主要的是表達未來的成都發揮了想象。最吸引眼球的是感覺像未來世界裡的“長廊”。這個“長廊”將各個寫字樓連接在了一起,人們可以直接從自己的辦公樓裡走出來,在空中活動。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天府新區-

燈火輝煌的城市裡,高聳入雲的樓房、行駛在馬路的汽車、穿梭在空中的飛船、漫步在城中的市民等等因素描繪出了一座煙火成都、一座科幻成都。

文字/星星 圖片/@手指斷了a 編輯/星星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成都,大概是最具科幻感的城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