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爲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

成都在不斷髮展和精進的同時,“什麼是成都?”的疑問也隨之而來。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而成都的新變化給予了我們答案,圍繞成都“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城市佈局,成都將構建“雙核、兩帶、三區、三脈絡、多聚落”文化格局。

是的,文化就是成都的模樣。

成都印象

越擴越寬的成都,漸漸展現了這座城市的多元化,像城南就是成都的經濟命脈。城南是樓宇眾多的經濟區,聚集著五湖四海的精英。而“雙核”便是新、老的合作,老城文化設施核心區和天府新區文化設施核心區的攜手之作。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兩帶”則是龍泉山文化帶和龍門山山前古鎮文化帶,它們分別位於城東和城西。城東是一馬平川的工業區,溼地和工業是這裡的主旋律;而城西不僅僅有龍門山,還有文化歷史遺址,這裡是成都的發源地,是文化的傳承地。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三區”和依託三條綠道規劃的“三脈絡”不同,它分別指的是都江堰文化設施集群區、雙流文化設施集群區和空港新城文化設施集群區,但是它們發揮著強化文化展示,提供文化特色體驗的作用。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最後的“多聚落”則是統籌佈局形成均衡分佈的區級文化中心和文化聚落,龍泉驛皇冠湖城市副中心、簡州新城、淮州新城、東部新城(三聖鄉)、北部新城、武侯新城、青白江新城、溫江光華、郫都新城、新都翠微湖等城市專業副中心及其他區級文化聚落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也正是有了這些“成都文化名片”,才有了深巷幽林下的濃郁的茶湯、大宅門前抽著葉子菸的老人、五光十色的城市的光影。

20個城市級公共文化設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市文廣新局局長師江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明泉做客《新天府會客廳》時,講到“我市將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擬建的20個城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名聲響亮且面積龐大的公共文化設施群為“成都文化”打造了最佳的孵化地,這裡不僅僅是文化的秀場,也是傳承的理想國。

成都文化秀場的雛形

巴金文化博物館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巴金文化博物館建在正通順街戰旗文工團西側,佔地面積約13.3畝,由巴金文化陳列館、巴金文化藝術中心和巴金書院三大主體建築構成。

杜甫千詩碑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杜甫千詩碑位於杜甫草堂區域內,310米的杜詩書法石刻碑廊和草堂原有的川西古典園林渾然一體,熠熠生輝。而第二階段的杜甫千詩碑也在浣花溪公園緊鑼密鼓地進行。

成都川劇藝術中心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成都川劇藝術中心總建築面積約12715平方米,而它的前身是聞名遐邇的錦江劇場,之前是成都市民熟悉的悅來茶園,舊址在老狼廟。

成都圖書館新館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成都圖書館新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翁路98號。館舍佔地1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館藏文獻總量145萬冊。

四川美術館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四川美術館是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的所在地,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東城根街與人民西路交匯處,天府廣場西北側。

金沙考古及遺址保護中心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青羊區金沙遺址路,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8000平方米。由遺蹟館、陳列館、文物保護中心和園林區等部分組成。這裡是“3000年前的成都”,也是成都城市史的開端。

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光華大道二段601號,這裡匯聚世界非遺文化精粹,是以“記憶、傳承、歡樂、和諧”為宗旨,以文化演藝為核心的開放式文化旅遊和休閒消費目的地。

而以上的成都文化秀場都還僅僅是雛形,不少秀場仍在擴建和再定義,未來的這股文化力量必定勢不可擋。

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

師江局長做客《新天府會客廳》時,還提到“打造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

而這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就是以洛帶古鎮、五鳳古鎮、雲頂山遺址為核心佈局各類公共文化空間;以川西民俗文化為依託,以青城山鎮、平樂古鎮、街子古鎮、白鹿小鎮、安仁古鎮為核心形成龍門山麓古鎮文化帶。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按照成都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副中心—區級文化聚落—基層文化服務網絡”的佈局模式。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不斷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成都市民看到了“老成都”的模樣。它裹著鮮豔的外衣,骨子裡卻是對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這20個公共文化設施,為你揭開了老成都的韻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