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

成都在不断发展和精进的同时,“什么是成都?”的疑问也随之而来。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而成都的新变化给予了我们答案,围绕成都“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市布局,成都将构建“双核、两带、三区、三脉络、多聚落”文化格局。

是的,文化就是成都的模样。

成都印象

越扩越宽的成都,渐渐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像城南就是成都的经济命脉。城南是楼宇众多的经济区,聚集着五湖四海的精英。而“双核”便是新、老的合作,老城文化设施核心区和天府新区文化设施核心区的携手之作。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两带”则是龙泉山文化带和龙门山山前古镇文化带,它们分别位于城东和城西。城东是一马平川的工业区,湿地和工业是这里的主旋律;而城西不仅仅有龙门山,还有文化历史遗址,这里是成都的发源地,是文化的传承地。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三区”和依托三条绿道规划的“三脉络”不同,它分别指的是都江堰文化设施集群区、双流文化设施集群区和空港新城文化设施集群区,但是它们发挥着强化文化展示,提供文化特色体验的作用。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最后的“多聚落”则是统筹布局形成均衡分布的区级文化中心和文化聚落,龙泉驿皇冠湖城市副中心、简州新城、淮州新城、东部新城(三圣乡)、北部新城、武侯新城、青白江新城、温江光华、郫都新城、新都翠微湖等城市专业副中心及其他区级文化聚落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也正是有了这些“成都文化名片”,才有了深巷幽林下的浓郁的茶汤、大宅门前抽着叶子烟的老人、五光十色的城市的光影。

20个城市级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市文广新局局长师江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明泉做客《新天府会客厅》时,讲到“我市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拟建的20个城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名声响亮且面积庞大的公共文化设施群为“成都文化”打造了最佳的孵化地,这里不仅仅是文化的秀场,也是传承的理想国。

成都文化秀场的雏形

巴金文化博物馆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巴金文化博物馆建在正通顺街战旗文工团西侧,占地面积约13.3亩,由巴金文化陈列馆、巴金文化艺术中心和巴金书院三大主体建筑构成。

杜甫千诗碑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杜甫千诗碑位于杜甫草堂区域内,310米的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和草堂原有的川西古典园林浑然一体,熠熠生辉。而第二阶段的杜甫千诗碑也在浣花溪公园紧锣密鼓地进行。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2715平方米,而它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锦江剧场,之前是成都市民熟悉的悦来茶园,旧址在老狼庙。

成都图书馆新馆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成都图书馆新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翁路98号。馆舍占地1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145万册。

四川美术馆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四川美术馆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的所在地,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城根街与人民西路交汇处,天府广场西北侧。

金沙考古及遗址保护中心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和园林区等部分组成。这里是“3000年前的成都”,也是成都城市史的开端。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二段601号,这里汇聚世界非遗文化精粹,是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以文化演艺为核心的开放式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目的地。

而以上的成都文化秀场都还仅仅是雏形,不少秀场仍在扩建和再定义,未来的这股文化力量必定势不可挡。

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师江局长做客《新天府会客厅》时,还提到“打造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而这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就是以洛带古镇、五凤古镇、云顶山遗址为核心布局各类公共文化空间;以川西民俗文化为依托,以青城山镇、平乐古镇、街子古镇、白鹿小镇、安仁古镇为核心形成龙门山麓古镇文化带。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按照成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副中心—区级文化聚落—基层文化服务网络”的布局模式。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成都市民看到了“老成都”的模样。它裹着鲜艳的外衣,骨子里却是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之处,请微信留言告知,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这20个公共文化设施,为你揭开了老成都的韵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