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五年,感謝有你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2013年,《京師學人》對編輯部架構重新調整,將原先分散於各個傳統新聞採編部門中的新媒體編輯加以挑選,組建「新媒體部」,並在編輯部內部對新媒體給予人事、財務等優先配置,力圖將《京師學人》這一品牌打造成北師大校園媒體的探路者、領航者,利用新媒體平臺秉持的快速傳播能力、及時互動能力,作為第一時間的信息推送者和新型創意操作者,讓優質的信息和優秀的信息創造者都向新媒體平臺集中,聯合《京師學人》紙媒平臺,共同擴大自身傳媒影響力。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五年來,新媒體經歷了創立、發展、壯大等等過程,如今已成為較有影響力的校園媒體,然而在創立初期並不那麼樂觀。新媒體初期主要是以轉發優秀文章和發佈雜誌內容為主,初期閱讀量0的狀態保持了一段時間,後來也只有兩位數的閱讀量,在2014年4月18日,公眾號堅持更新將近一年以後,閱讀量才首次突破三位數。2014年8月18日,轉載的一篇特稿文章《守夜人高華》使新媒體閱讀量首次突破一萬。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京師學人》首條閱讀量過百推送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京師學人》閱讀量首次突破一萬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是常態,新媒體仍在不停的探索、前行。2015年9月份,新媒體改變轉載文章的方式,開啟全面“原創時代”,除去新刊外,新媒體人自己也加入了寫稿隊伍中。一年後,2016年9月,新媒體再次改版,稿件方向進一步升級,專注“文化·品味·思想·深度”,這樣的風格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2017年6月,《京師學人》公眾號總用戶數終於突破了10000大關。在保持日更的頻率下,新媒體又開闢了一些固定欄目,比如說每週一的活動推送,還有每週三的圖說專欄,定格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風格的圖片故事。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新媒體成員慶祝用戶數量過萬

新媒體在雪人們努力下漸入佳境。2017年11月,京師學人三連爆款。11月14日推送《免費師範生:十年行路》,引起人們對免費師範生群體的關注,也吐露了“免師”的心聲,單篇稿件閱讀量高達46455次,高達157人次評論表達自己觀點與看法。11月18日,在得到師大小吃街即將拆除的第一時間,記者便展開工作,第二日便及時推送《師大東門小吃街,真的要消失了》,閱讀量達38134次,133條評論是師大人還有二附學生共同的味覺記憶。11月27日,新媒體成員原創的《北師大宿舍不相信眼淚》直指大學生必然經歷的宿舍人生,29926次的閱讀量,還有169次的評論是同學們強烈的共鳴。在蛋蛋網公佈的11月“北師大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上”,京師學人位列第二,並且當月熱門文章前五中,學人佔有三席。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如今,新媒體的影響力正在不斷的擴大,我們仍然關注熱點,橫幅、書店、偶像練習生、轉專業……發揮著新媒體平臺快速傳播、及時互動的特性。

1826天,1144次推送。新媒體的五年有快樂,有傷悲,有掌聲,有責備,但正如新媒體2018年新年賀詞裡所說,我們還將懷著熱情,繼續呈現真實、審辨思考、關心世界、祈求和平。我們拒絕當傳聲筒,我們反對作復讀機,我們更不會照搬事實。基於忠誠批判,以希望一切變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完善、更美好的初衷,發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聲音。感謝您對京師學人的關注,我們還要一起勇敢走向下一個五年。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老狗」寄語

好快啊,新媒體五歲了。

十年砍柴為無界寫過一篇發刊詞,叫《以有生之涯,開無界之路》。他說,“人人有攝像機的年代,真相卻往往變得撲朔迷離,甚至被粗暴地遮蔽;人人都可以發表評論的時代,眾聲喧譁中偏激、情緒化的聲音淹蓋理智、公允的觀點。在得移動終端得天下的傳播時代,做一個優秀、負責任的新媒體是我們這代新聞人的使命。”

所謂近鄉情更怯,作為一個此生可能不會再涉足新聞業的普通人,我讀到它時,是有愧的。我不知道應該用何種面目對曾經的自己說,“你早就該知道,在新聞業度過你的餘生,是不可想象的。”我也不知道應該用何種眼神目送那些仍在理想的長河中奮力前行的小船,因為我不忍看到它們在長夜裡泅渡,逆流而上,不停地倒退,卻再也無法倒回過去。

我必須承認,我已經沒有了當初的信心和勇氣。離開校園的那一天,在京師學人的所有朋友都來相送,這似乎該是個開心的時刻,可我又說不出地難受。這裡曾經寄寓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最燦爛的理想,最困頓的掙扎與最閃亮的記憶。對於這一切,我可以不滿,可以懷念,但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我還是要放手。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的所愛,不然怎麼能知道他們對自己多重要呢?

當過了酷蓋,也總該賺俗世的麵包了呀。深夜孤星月色是總能讓人感慨,可我還是想多看看早晨的太陽。忘記曾經夜裡的奔逃,第二天,我才能跑得更快,胳膊伸得更遠,迎接一個更美好的早晨。暫時忘記,總歸是種保全記憶的辦法,我寧可非我所願地活在白天,也不想腦海裡關於黑夜的一切在現實面前毫無轉圜,轟然崩塌。

而對那些仍在黑暗長河中奮力前行的,逆流而上的夜行船,我依然報以深深的熱忱和發自心底的尊敬。即使它們今後也像我的船一樣靠了岸,船中乘客也一定不會忘記那些槳聲燈影的夜晚。如果你不幸上了這賊船,不用抱怨,盡力去愛它吧。你或許不會享受這段航程,但你要知道,與其說愛是一種感覺,不如說愛是一種動作。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多少廢墟遊客,多少瘦骨銅聲。我們一起遊蕩在夜的黑暗中。”

——《京師學人》新媒體部創始人 原編輯 鍾南海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新媒體五週年了,真的好快。很幸運,我見證了她四年的變化,也陪她走過了其中的三年。分享一下其中的三個瞬間。

第一個。2015年4月15日。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這是我進入新媒體部後第一次體驗所謂“搶新聞”的概念。那天沙塵暴非常嚴重,幾乎沒人出門,我在學子超市賣完口罩出來看到群裡消息,當時是新媒體負責人的阿光說他打算出門拍沙塵暴,我心想:真是一群瘋子吼。

第二個。2015年4月17日。

我做的第一條破一千閱讀量的推送。內容是《京師學人》的舊欄目“人在師大”,模仿“人在紐約”,隨機採訪師大的路人,大約兩年前這個欄目已經消失了。

第三個。2016年4月16日。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我第一次親手刪掉自己剛剛發出去的稿子,一天沒吃飯的我坐在西北餐廳嚎啕大哭。後來我們在微博備份,這篇推送在朋友圈以微博長圖的形式傳播。

其實對於新媒體時代的“新媒體部”,談一些舊聞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對於“京師學人”這一群可愛的人,這些舊的時間點就是把我們連在一起的情感片段。

校媒這個詞語的限定意義即發生在校園,因而校媒對於個人,無非就是記錄當下,製造回憶。不論你是否還“人在師大”,當你憶起這所學校,“京師學人”或她的一個選題出現在你的腦海,這就夠了,對於每一個愛過“京師學人”的人來說,足夠了。

——《京師學人》新媒體部首任部長 李芷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大一的時候我半路出家,中間蹭過新妹的半年例會,我還記得第一次例會李貓帶了古早味的蛋糕給我們,很軟,好吃。旁邊坐著河馬老闆,我指著微信名片問她,這是你嗎,然後就這樣認識了我在現實世界很難找到的愛聽金屬樂的朋友。三年,像後臺推送數據一樣,我看不到從1000到10000的質變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但是他的每一個1都真真切切的進行著,數據和評論是最好讀者的反饋。每一位忠實讀者都能發現我們的變化,新的圖說欄目,不再每天必須更新,“求作者xxx的聯繫方式”——新妹拉近了我們和讀者的距離。

我最近跑去一家媒體實習,他們講自己的“調性”是有態度的直男。那我們的又應該是什麼呢?要不要追熱點,要不要端著自己的“架子”,怎樣斡旋平衡,新妹還年輕,有太多的未知和變化尚未發生,相信這是值得期待的。

——原新媒體部編輯 現任《京師學人》副主編 王躍祺

新媒體可能是現下變動最劇烈的行業之一,一有什麼新聞、熱點發生,它的反應最快速、劇烈和普遍,這種種特點也反映在了雪人的新媒體部門,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媒體成員的觀念和行事。

與變動中的新媒體接觸有很多好的部分,比如頭腦風暴很多,想法很新奇,喜歡關注新鮮事物,不拘泥於舊傳統,有勇氣,也有立馬付諸實踐的行動力;不好的部分,比如事實很容易被熱點掩蓋,理智很容易被觀點帶跑,語言文字、鏡頭下的表演、共同體的氛圍……這些東西的煽動性遠超想象,對於立志做好校園記者的我們來說,撥開譁眾取寵和種種紛爭,找到背後的事實和沉澱的理性雖然困難,但卻是我們必須貫徹始終的追求。大一在新媒體的一年加上大二我提前結束做部長的一年,在各種各樣互相攻訐的聲音中找到“可以去相信的”東西一直是我內心中一個備受折磨的願望。但好在,我看到希望,有一些比我年長或年幼的理智又熱切的年輕人給我信心,也有很多長輩,不論是否身處新聞媒體行業,始終心繫真實與美好。

我願新媒體好,但更願身處其中的每一個雪人更好,在難以理解的環境中我們要理解自己並理解他人,儘管是無法抽離的一份子,也不要耽於情緒化(反而該警惕情緒化),更重要的是從現象背後找到原因,找到事實,然後用我們可以用的手段——一個校園記者的義務和責任——行動。

——《京師學人》原新媒體部部長 周言昱

太難了,讓我來給新妹體寫寄語。 那些我所期望的似乎都在倒數第二次例會上說完了。 希望大家多看書、多做選題、多寫稿,希望大家能學做H5、學會設計二維碼和題圖。 我希望大家離開的時候,都沒有覺得過去的時間被浪費;希望大家能成為朋友,把新妹當成依靠,開心的不開心都可以往裡面倒。 有時候大家會被一些公共事件或者難以置信的偏見傷害,我也是這樣,這種時候我們就去新妹躲一躲,去書裡躲一躲。 如果還找不到答案,那就看看淡豹的《為未來的女兒》吧,希望能緩解大家的不安、焦慮和無力。 最後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你可以不用記住每一個人,你只用記住你來過新妹,並且值得,這就夠了。

——《京師學人》原新媒體部部長 陳怡帆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是一個紙媒處於出路探索、新媒體魚龍混雜的特殊時期。自2013末年起,微信公眾平臺從少數大型媒體的專屬寵兒逐漸演化成了幾乎所有社會團體必備的宣傳通信手段。跟隨著社會大環境,京師學人公眾平臺伺機待發、破繭而出、穩步壯大,一代又一代懷揣媒體夢想的人加入她為她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無論是部長、編輯、部員,無不深感身為學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時間來到了第五個年頭,京師學人的發展到達了井噴之後的瓶頸,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要做好一代人的事。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記者缺位則真相缺位」,當下的新聞報道環境日趨複雜,京師學人要保持自己的本色——拒絕當傳聲筒,反對作復讀機,不照搬事實。堅決守住有良媒體人的底線,基於忠誠批判,以希望一切變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完善、更美好的初衷,發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聲音。京師學人,相信思考的力量。

——《京師學人》新媒體部部長 陳星合

直到提筆的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文字的無力和語言的匱乏,它無論如何描述不出我對新妹的愛與期待。

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時代,“理想”這個詞顯得渺小而又脆弱。在很多大學生把各類學生工作與社團活動當作自己進階之路的墊腳石時,雪人顯得那麼純粹而又美好。一群獨特並且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做著我們熱愛的事情。從排版到撰稿到當部長,新妹見證著我一路以來的成長,成績與喜悅常常伴隨著責難與非議,慢慢地學會承受,承受自己的這一份,承受新妹的這一份。

新妹竟然五週年了,任部長的這34天裡,經歷了太多之前接觸不到的事,也許在成長,我也太想快些成長,因為她是我的夢啊,我太怕她受到傷害了,我想盡我所能讓她變得更美好,可我總怕自己做的不夠好。一起努力吧,不論春秋冬夏,雪人都會過去的,不是嘛?

——《京師學人》新媒體部部長 鄧睦申

今天是京師學人新媒體部的五週年紀念日,也是我加入新媒體部的第236天。

236天前,收到鹽魚部長的面試通過短信,那種因為所憧憬的東西向你伸出手而開心得想要下樓跑圈的心情,至今還和那條回覆一起,躺在我的收件箱裡。

每週日的例會,我們閱讀精選稿件,我們閒談最近網上衝浪的新發現,我們得到的不只有一個個選題,還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對所有的看似理所當然保持疑問的自覺性。

在這個什麼都很快速的時代,思想的傳播比從前更容易。接收廣泛的信息,順理成章地接收多而雜亂的思想,甚至不加思考地宣稱這種思想屬於自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然而新媒體教會我,你要有質疑的自覺性,追問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應該這樣嗎,如果不這樣,還能怎麼樣?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想法有時尚顯稚嫩,也許一番爭論後,得出的結論仍然在重蹈別人的覆轍,但這不代表質疑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呀。我寧可經歷痛苦的思考過程最終一無所獲,也不願意永遠輕鬆地以別人的是非為是非。

而新妹體就是這樣一個聚集了很多習慣獨立思考的人們的地方。你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用怕被忽視,你分享一個想法,最終可能得到很多個想法的總和,既是思想的搏擊場也是自由的港灣,這裡的氛圍令人著迷。

祝願新妹體新的一年能繼續發出自己的聲音,永遠不倒閉!!!

致新妹:只有在這裡我才能對周遭保持清醒,不盲目從眾也不遺世獨立,而是做一個同時具備冷靜和熱情兩種特質的觀察者和發聲者甚至改造者。不論是行文還是為人,這裡總會教給我許多東西。她是媒體,也是集體,也是家。很幸運能夠遇到雪人,遇到新妹,遇到新妹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新媒五年,感谢有你新媒五年,感谢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