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現在,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對有身份的人沒有及時認出來或者在接待的時候有所怠慢的情況,我們會評價道:哎,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不少人為此鬧出了很多笑話甚至丟了自己的工作。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在某網站上,有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其中最搞笑的是一位網友聽自己爺爺講的故事: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當然,我們遇到的情況可能沒有上述情況這麼暴力,但真的遇到這種事,自己如果沒有處理好的話,少不了一絲絲的尷尬。

其實,每個人都有點傲氣,以為對面這位朋友很普通的嘛,可能在言語上或者行為上有不禮貌的地方。嚴重的話,甚至是有點故意為難的意思咯。

事後,再來想想自己的做法,真想抽自己兩嘴巴,都是什麼觀察力嘛?

牛屋貴客:來自古人的應對智慧

前面說的有眼不識泰山,在古時也有類似的例子,並且衍生出了牛屋貴客的成語。

牛屋貴客這個典故源自《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褚季野由章安縣令升為了太尉記室參軍,當時諸公名氣很大,但地位卑微,認識他的人不多。有一次,褚公坐了當時行商的販船,半路在錢塘亭投宿。吳興縣令沈充也正好送客經過浙江。因來來往往的客人太多了,褚公便被亭吏趕到牛屋睡覺。

半夜,沈充無法入睡,起來散步 ,這個時候他看見牛棚下有人,便問亭吏:"牛棚下是什麼人?"亭吏回答說:"昨天有個粗野的人前來投宿,我就讓他睡牛屋了。"

沈充當時喝多了酒,就對著牛屋喊:"傖夫想不想吃餅子?你是什麼人,我們聊聊可以嗎?"褚公揚了揚手,說:"我是河南褚季野。"遠近都知道褚公的大名,沈充大吃一驚,又不敢要褚公移動地方,就在牛屋款待褚公,並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對他賠禮道歉。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但褚公與沈充喝酒吃菜,非常坦然,言談就像沒事人一樣。飯後,縣令一直送他到縣界。

這則故事後來演變成為牛屋貴客這個詞語,說明有能力的人即使到了一個不相稱的環境中,依然會受到平等而真誠的對待。

真正的強大往往來自內心

除了有些人誤把金子放進鐵礦裡,由此鬧出一些笑話,那些真正有修養的人如何對待他人的輕視也是一門大學問。

人是一種奇妙的動物,他的本能之一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能夠突出自己比別人優秀的地方,那便更好了。所以說,從古至今,一些作為身份象徵的物件必不可少,從古時候的象牙到今天的腰帶和名錶,人們從來都想要把自己與另一類群體劃開。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但是對於一些有修養的人來說,他們並不為外界的紛雜而擾亂內心。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就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認可是建立在他人的認可與評價上。而真正的大佬呢?他們的小房子是建立在強大的自我認知上面。

當我們把對於自己的價值評判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上面,這就有點危險了。這好比蓋房子的地基是打在了別人的地基上,這樣,他人掌握著主動權,你的房子就有隨時坍塌的可能。

而如果藉助自己內心的力量來打地基的話,小房子的地基就是打在自己家裡,堅如磐石,動搖不得。

有眼不識泰山?古人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解決的

上面所有的內容可以總結成兩句話:如果你是那個認錯大佬的人,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訓,看人不要只看外表,還要觀察氣場與風度;如果你是那個被認錯的大佬,這個時候,深呼吸一口氣,表現你氣場與風度的時候到了。

更多有料有意思的小故事盡在蜻蜓FM,打開蜻蜓FM,搜索《趣說世說新語》,一堆人生智慧等著你~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