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錢爸爸

深圳市錢爸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簡稱,2013年1月15日,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000萬元。截至7月10日0點,累計交易總額325億元,累計交易筆數750241筆,由平安銀行存管。

7月9日晚間,錢爸爸在官網發佈公告稱,平臺部分出借者出現匯款延遲的現象,公司宣佈暫停運營,寶安區經偵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公告表示,由於行業大規模負面爆發,監管政策收緊以及備案延期等問題,對互聯網行業造成了結構性的危機,近期多家平臺相繼出現了逾期和兌付困難,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更是加劇了問題的惡化速度。

同時,也促使一部分借款人產生了僥倖心理,以P2P理財平臺不合規為由在網絡散佈惡意不正當信息,導致整體環境下借款人還款意願逐步下降,也讓很多投資人產生緊張情緒,大量用戶集中申請提現造成平臺出款工作量增大積壓,這直接導致了近期錢爸爸平臺部分出借者回款延遲的現象。

目前,錢爸爸平臺位於福田區大中華金融中心的總部和南山營業部以及南山區特發信息科技大廈的運營中心從2018年7月10日起暫停營業,進入依法整改程序。同時,已經加大工作崗位人手配置,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按計劃、有序的解決用戶的回款問題。

P2P網貸爆雷潮

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爆雷:指P2P平臺因逾期兌付問題或經營不善而停業。

“爆雷”前一般會出現的現象有:部分標的逾期、未能及時還款、狀況嚴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出現提現困難、暫停P2P業務、直接跑路等。

6月問題平臺高達63家:

早前,網貸之家發佈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上海、廣東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跌破1000家,總計998家。其中,上海地區有21家停業及問題平臺,北京和廣東各有10家。

端午節期間,號稱交易量達800億元的網貸平臺唐小僧爆雷,此後,幾乎每天都有數家平臺傳出“出事兒”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停業轉型平臺17家,問題平臺63家(提現困難60家、跑路3家),創下今年單月問題平臺爆發的最高峰。

近期爆雷也不斷:

進入7月以來,除了錢爸爸,還有有兩家百億交易規模的平臺出事。7月3日,累計交易規模390億元的杭州網貸平臺牛板金發佈公告稱,有9852萬元的借款項目出現逾期。7月7日,累計成交量140億元的上海平臺銀票網爆雷,實控人自首,警方已立案。

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部分平臺涉嫌虛假宣傳

在爆雷的問題平臺中,部分平臺涉嫌虛假宣傳。

除了唐小僧、聯璧金融等四大知名高返平臺“全軍覆沒”外,還有錢滿倉、五星財富、小金袋、管家金服、鹹魚理財、小諸葛金服、旺財貓、花果金融等問題平臺給投資者帶來困擾。其中不乏所謂的“上市(央企)系”、“國資系”以及帶著其他“看起來實力雄厚”標籤的平臺。

事實上,“國資背景”、“上市公司背景”、“銀行存管”等標籤均會被平臺用來增信,其中一些不乏虛假宣傳。通過虛假宣傳,欺騙和誘導投資者選擇平臺投資,但是一旦爆雷,大量投資者的資金無法兌現。

此外,在大量提現困難的平臺背後,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設立資金池、變相自融、關聯擔保等違規操作,這些都是監管明令禁止的。

資金池,也稱現金總庫。最早是由跨國公司的財務公司與國際銀行聯手開發的資金管理模式,以統一調撥集團的全球資金,最大限度地降低集團持有的淨頭寸。

業務主要包括的事項有成員單位賬戶餘額上劃、成員企業日間透支、主動撥付與收款、成員企業之間委託借貸以及成員企業向集團總部的上存、下借分別計息等。不同銀行對現金池有具體不同的表述。

P2P自融,指的就是有自己實體的企業老闆來線上開一個網貸平臺,從網上融到的資金主要用於給自己的企業或者關聯企業輸血。選擇自融的平臺幾乎就和平臺的經營風險綁在了一起。

擔保,作為上市公司的一種經營行為,是社會正常的經濟現象。實踐中,我國上市公司的擔保行為往往發生在有關聯的企業或有潛在關聯的企業之間。

關聯,通常意義上就是指控制與從屬關係。關聯擔保是特指發生於有關聯的或間接關聯企業之間的擔保。

300億“錢爸爸”被拖垮,P2P網貸頻爆雷

資金存管是防止設立資金池、侵佔或挪用客戶資金等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

原中國銀監會2016年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禁止網絡機構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要求網貸機構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但是,目前尚有超過一半的網貸平臺尚未完成銀行存管。業內普遍認為,監管收緊的趨勢已經顯現,一些不合規平臺主動或被動暴露出問題的事件將越來越多。

新動向:主動清盤

有專家認為,此輪“爆雷潮”在業內早有相應預期。國內某知名互聯網金融平臺負責人表示,去年年底有關部門發佈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在今年6月末前完成P2P行業的合規性備案。

然而,一些問題平臺在對照相應整改方案後,自知在合規性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於是選擇主動清盤退出。

主動清盤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監管方諒解,給予平臺實控人解決問題的時間,而不會直接抓人,因此,很多人乾脆主動申請清盤,留下一個遙遙無期的償還計劃。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清盤平臺其實是“假清盤”,兌付方案只是為了拖延時間,在宣佈清盤後失聯,並未完成兌付。

未來可期

每個行業的存在都其理由,不能單從反面觀之。畢竟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發展所遵循的規律,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問題就一味地否認它。

傳統金融機構放貸成本高、效率低,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非常不利,而P2P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點。

此外,P2P不僅能夠覆蓋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提供資金支持的領域,而且也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縮影。

目前,全國網貸備案統一標準正在加緊出臺,並給予平臺整改時間。相關部門也在加快行業整改的工作進度,將符合整改要求的平臺做好備案登記,有利於緩解市場緊張情緒,避免行業恐慌。相信在良幣驅逐劣幣的行業洗牌後,網貸行業會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