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開打!中國要怎麼辦?

亞太日報評論員:徐虹

資深金融分析師

喧鬧了許久的中美貿易戰,終於從口頭上的威脅落地。美國於當地時間7月6日00:01起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作為反擊,中國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的反制措施也於7月6日正式生效。

這一戰,避無可避!

初衷:美國為什麼要挑起貿易戰?

縱觀整個貿易戰進程,我們不難洞察美國在全球挑起貿易戰的初衷:特朗普政府觀察到了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貨幣體系下,通過發行美元,大量的貿易赤字維持的全球分工格局正在不斷削弱美國自身經濟的平衡以及美元信用,美國產業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這個當初由美國一手創立的全球生產貿易格局,維持成本逐漸高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經濟復甦進程越來越慢,也越來越弱。

自2008年次貸危機和歐盟主權債務危機以來,十年過去了,雖然美國經濟復甦領先,已實現了充分就業,但其利率水平仍然未處於高位。歐盟的QE最快2019年方可能進入逐步加息進程,日本至今無法退出刺激經濟的貨幣寬鬆政策。

種種現象特朗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得不將此種經濟復甦的緩慢歸因於美國製造業的衰弱,和相對應的美國與其它國家之間巨大貿易逆差。於是,重振美國國內的製造業,保護美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成了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戰略以及保障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仍然以美國為核心的主要舉措。

貿易戰開打!中國要怎麼辦?

一艘疾馳的滿載大豆的美國貨船,趕在貿易戰開打之前靠岸。

佈局:亂花漸欲迷人眼

事實上,從經濟學角度而言,貿易戰對於開打雙方的經濟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這點中美雙方均有共識。因此,特朗普政府在“挑起貿易戰”之前做了精心的佈局以及心理戰術的運用。

從起初的“弱勢美元”,並隨著之後的“美朝核談判”、“中美臺灣問題”以及“南海問題”,以及最後的“中美就貿易戰展開的三輪談判”,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在為“貿易戰”的開打作鋪墊。一方面,通過“弱勢美元”以促進美國國內製造業的復甦,加快復甦進程,以減少之後的貿易戰對美國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通過軍事政治爭端作為障眼法,既可以迷惑中國拖延時間,以獲取最有利時機開戰;同時,也寄希望於通過敏感問題和貿易戰的威脅恐嚇,希望中國主動犧牲核心利益滿足美國要求,不戰而勝

貿易戰開打!中國要怎麼辦?

影響:美國的短視恐將造成兩敗俱傷

很明顯,經過對中美兩國關稅影響宏觀層面粗淺的分析可知,貿易戰對於開打雙方的影響必定是兩敗俱傷,但美國的一意孤行卻反映了他對當前世界經濟融合程度和中國經濟結構認知上的不足。

根據雙方開徵貿易關稅的商品清單顯示,美國對華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包括農用犁和飛機零部件等。其中,涉及產品和企業中近大半是來自於美國的獨資或者合資企業。而中國對美進口包括大豆和汽車在內的商品進行徵稅反擊,這些商品中較大部分都能找到相關它國替代品。

微觀層面,對於我國涉及的出口企業來說,勢必帶來出口量的減少,從而對企業運營造成衝擊,一部分負債較高的中小企業面臨挑戰。同時,對於那些受到關稅波及的美國獨資或者合資企業而言,關稅壁壘帶來的衝擊較大。如果沒有相應的關稅豁免政策,那麼權衡中美市場而言,可能會做出製造業迴流美國本土以維持美國市場份額的選擇。

而對我國宏觀角度而言,則面臨著貿易順差的降低、關稅導致的輸入性通脹、繼而演變成為人民幣的貶值、為抑制通脹緊縮貨幣帶來的緊縮貨幣風險,從而進一步打壓我國實體經濟,資本外流、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進入惡性循環。

從國際形勢來看,美國挑起的這場貿易爭端實際上並不僅僅針對我國,對於歐盟、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均採取了貿易霸凌政策。由於世界經濟的高度融合,跨國公司的全球化佈局,美國徵收關稅的行為勢必帶來本國國內通脹更為迅速的上漲,且影響被涉及跨國公司的利益,帶來更快加息和資本大量流入美國,進一步導致實體與金融的失衡,可能將美國更快推進經濟衰退。

最重要的是,美國此番貿易戰的核心就是壓制“中國製造2025”,而該戰略實際上是在進程中,目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並未完成,中國的很多高科技產業本身便是外資控股的,而我國自主中高端製造如汽車、手機等主要出口市場也為非美國的其他國家。因此,通過關稅為主要手段的貿易戰來打壓“中國製造2025”目前而言效果不佳,影響可控。

貿易戰開打!中國要怎麼辦?

我們該如何應戰?

面對不可避免的這場惡戰,我們無法選擇逃避,只有昂起頭顱迎難而上。對於貿易戰帶來的諸多風險,保持冷靜和理性,不僅要知己更要知彼。

第一、對於原產地美國的在被徵稅清單裡的產品而言,我國應該向他國尋求替代品,從而降低對原產地美國企業的產品需求;對於無法找到替代品的,可以採取

曲線救國方式,通過在無關稅壁壘的國家設立我國的貿易公司,通過貿易公司從美國進口相應商品,並通過中國和第三國關稅降至0的方式來規避。通過這些措施繞掉關稅壁壘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第二、增強與歐洲、東亞等國家,尤其是其他受到美國貿易霸凌國家的多邊貿易和投資合作,降低貿易雙方關稅必要時降至為0,進一步擴大雙方的自由貿易和多邊合作,做好失去美國市場的準備,以消化美國貿易保護帶來的對宏觀經濟的衝擊,保持經濟一定增速上的穩定。

第三、為貿易戰轉變為匯率戰做事先準備。由於貿易戰對於雙方經濟帶來的影響會導致匯率的波動,而金融戰對經濟的摧毀更為徹底和迅速。因此,央行應該謹慎管理匯率波動,在匯率出現貶值預期的時候,通過嚴格管控資本賬戶、離岸市場直接干預、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改革等方式儘可能保持匯率在較為均衡水平上的平衡,既不能導致大量資本流入帶來泡沫進一步堆高,也不能過度貶值使資金大量外流。

第四、

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這是突破西方霸權扼住咽喉的關鍵環節。攻克技術難關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保持中國經濟結構的均衡。這裡的均衡不僅是指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平衡,也包含了中國不同地區發展之間的均衡。第一產業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化,第二產業的高端製造業,第三產業的高科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都應該在本國不同發展水平的不同地區得到合理佈局。努力突破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做到自力更生推動創新;通過營造良好的投資商業氛圍,吸收更多外來投資,催發經濟活力。

第五、做好局部軍事衝突的準備。貿易戰的開打,事實上是美國重塑輝煌的第一個階段,之後可能演變成匯率戰金融戰,並伴隨著常規軍事威脅。對於中國而言,必須事先做好軍事佈局和應對策略,聯合俄羅斯等軍事大國共同對抗。經濟不穩招致社會動盪,軍事衝突威脅政權穩固,所以維持經濟金融穩健運行和社會的安定,必須嚴肅以對,全力以赴。


亞太圓桌會由亞太日報聯合旗下亞太智庫,以不同領域專家的內行視角評析時事,關注社會問題、行業經濟,引發關注,推動思考。

貿易戰開打!中國要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