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亞特·羅素:人工智慧經濟潛能無限,或帶人類進入黃金時代

6月12日,第十六屆中國軟交會在大連召開,本次軟交會以“軟件定義智能新時代”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區塊鏈、信息安全、IT人才等重點領域的發展態勢。來自希捷、思科、華為、科大訊飛等國內外IT領軍企業的高管與著名專家學者,圍繞各自的領域,就如何認識與融入人工智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斯圖亞特·羅素:人工智能經濟潛能無限,或帶人類進入黃金時代

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驅動力

數據儲存解決方案是AI落地的基石

“每一年數據都在更有利推動著我們世界的發展,”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黃俊先生說,“靠近生活本身,我們的支付、我們的社交其實背後都有我們數據的身影。”

當數據被人們解釋和理解它的意義的時候就成為了信息,而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用來推動決策和行動的知識和認識。人工智能也是通過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計算智能,人工智能就有了決策和行動的能力。黃俊表示,這種需要儘可能用大樣本和大量重複迭代的操作,只有具備數據基礎之後,才可能擁有智慧。

從計算層面看,從一代集中式的平臺,移動到二代分佈式用戶服務器,再步入到集中式的雲計算,未來將會走到邊緣智能。根據IDC的統計,中國企業一對AI帶來的受益持樂觀態度,90%受訪者認為AI將在未來三年內對其組織產生深遠的影響,1/3企業有大量專門用於部署AI的預算。不過黃俊指出,AI 運用需要很多IT基礎設施的部署,數據儲存解決方案是整個AI落地的基石。

未來二十年人類將進入智能時代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未來智能的源泉

作為全球領先信息整合方案提供商,華為副總裁楊瑞凱先生從雲計算的角度探討新智能時代。他認為未來二十年人類將進入智能時代,對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三個大的方面的變化。第一個就是萬物感知。所有的物體未來都會數字化。第二個方面就是萬物互聯。物聯網會成為未來主要的連接方式。第三個方面就是萬物智連。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未來智能一個源泉和一個基礎。

他表示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華為三十多年在各個領域的技術上的積累,通過平臺把它開放出來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構建良好的生態,向各行各業提供滿足客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斯圖亞特·羅素:人工智能經濟潛能無限,或帶人類進入黃金時代

數字化革命將提供巨大價值

政府和行業合作對於技術的演進發展非常重要

思科全球客戶運營部副總裁諾姆·德保羅針對“智能化城市”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稱思科的遠景和戰略就是要改變人們工作生活、遊戲和學習的方式,解決人們面對棘手的問題。第四代工業革命思科做了很多以應用為中心的技術,這場數字化的革命,將“提供巨大的價值,徹底改變大健康、製造業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他認為合作應該是未來數字化時代共同發展跟進步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把行業連接起來,不同的行業其實當有技術,互聯網、物聯網、製造業加在一起能夠更好為人服務。

“思科跟中國合作也是由來已久的”,參與很多中國的項目,像智慧城市、互聯網+、網絡安全、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國家層面的政策。他認為政府和行業之間的合作對於技術的演進和發展來講是非常專業的,不僅僅是發展技術,而且把這個技術真正轉型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提升當中和生活的質量提升過程當中,每個公司都意識到了政府和行業之間合作的必要性。技術只是很孤獨,沒有提供解決辦法的話就沒有很大的價值。

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了

人工智能為人類賦能,不是取代人,而是成就人

來自科大訊飛的高級副總徐玉林先生帶來了《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演講。他認為IT產業經理了五次浪潮,每一次浪潮的推進都是因為人機交互形成重要推動力來改變的。而隨著萬物時代的到來,無屏、移動、遠場以觸摸為輔的人機交互時代已經成為趨勢,語音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演講中,徐玉林展示了最新語音合成技術與識別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科大訊飛在預料、教育、智慧城市、政府等領域應用。他還提到去年12月國家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也落科大訊飛,而2014年上線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上的創業團隊與企業已經突破76萬,每天使用次數超過45億,因此他認為“人工智能這個時代已經來了。”

徐玉林表示,“未來人工智能為人類賦能,成為人類的助手。人工智能不是取代人,而是成就人。”希望跟社會各界一起,跟眾多的企業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斯圖亞特·羅素:人工智能經濟潛能無限,或帶人類進入黃金時代

人工智能從經濟意義上講潛能無限

能夠把風險控制在最小限度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斯圖亞特·羅素教授,以“人工智能:現在與未來”發表演講,他稱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大量的革新,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多國家都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開始大幅的部署跟投入,因為“這種革命性的變革會改變我們經濟的形勢。”

人工智能發展的十分迅速,他同時指出,“人工智能不值得我們去迷信,很多的操作我們都要有保留的去相信。”因為技術並不完善,超人類的智能並不在我們近期的未來,因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假設道,“未來將有一天,人工智能做出的決策比人類做出的更好,它們比人類獲得更多的信息,比人類看得更清楚,這有可能帶我們進入人類發展的黃金時期。”甚至“沒必要存在國際之間競爭”。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帶來一些“嚴肅的問題”,比如AI武器的開發,和工作消失的問題。為避免人類和機器人存在衝突的關係,他提出了全新的AI架構建議:首先機器人只有一個目標,最大化實現人類的需求,其次對人類喜好的不確定性是我們製造出不和人類利於衝突機器人的出發點。第三則是信息來源必須是對人類行為的仔細觀察,瞭解後面潛在的原則和初衷。

他總結道,人工智能發展的很快,而且它在能力上確實能夠明顯超越人類,這意味著它帶來了風險但是也帶來了機會,而且從經濟意義上來講潛能是無限的。他認為如果我們對AI能重新界定的話,我們能夠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如同土木工程師能說“我設計的是橋,但是我設計的橋是不會倒塌的”一樣,AI工程師也應該說出:“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