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英媒認為2.0版殲31能替換殲15上艦,但現實的問題卻複雜的多。

近日英媒《國際飛行》刊文分析稱,中國目前或許正在計劃以殲31替換殲15作為未來航母主力艦載機。至此,殲20與殲31的上艦之爭或許又將成為諸多分析、評論的焦點。但如果僅就殲31來講,它是否具有替換殲15作為中國未來主力艦載機的潛力呢?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在理論上只需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殲31目前配備的渦扇13E發動機是中國對俄製RD33發動機的國產、升級版本。

1、換髮,提升推重比。根據此前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公佈的2.0版殲31性能數據,其最大起飛重量28噸,配備2臺渦扇13E(國產化RD33),雙發最大推力18噸,因此2.0版殲31最大起飛重量時的推重比僅為0.64。相比之下,同樣採用2臺RD33發動機的俄製米格29K艦載機,其最大起飛重量為24噸,此時推重比為0.75,不僅明顯高於2.0版殲31,甚至相比蘇33的0.76,以及在蘇33基礎上進行有效減重的殲15(0.78)也不落下風。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即使艦載機以彈射起飛,過低的推重比也將嚴重限制戰機的油、彈裝載量。

因此,如果將2.0版殲31配備現有2艘航母作為滑躍起飛艦載機,其起飛性能將明顯不及殲15與米格29,即使未來配備彈射航母,過低的發動機推力也將嚴重限制艦載機的油料、彈掛載。目前有消息顯示,中國已在研發最大推力10噸級的渦扇13X型發動機,因此未來殲31若想上艦就必須換髮,提升推重比。最大推力10噸級的渦扇13X固然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考慮到該級日後的頻繁改裝與任務提升,未來加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相當必要。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如果需要殲31上艦,即使是F414這種“中推之王”也將難以滿足其需求。

2、嚴格控制上艦改裝增重。如果渦扇13X的最大推力能達到100千牛,那麼它將超越美製F414(94千牛)成為“中推之王”,殲31若能擁有這樣的優秀動力就該滿足了。配備2臺F414發動機的F/A-18E/F最大起飛重量為29噸,相比2.0版殲31的28噸基本相當。但28噸是2.0版殲31的陸基版數據,參照蘇27變身蘇33的“下海過程”,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將比同款陸基版增重2-3噸,因此艦載版殲31的最大起飛重量很可能將突破30噸。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作為一款隱身戰機,殲31上艦將面臨比傳統戰機更嚴峻的超重風險。

如果想令艦載版殲31具備類似米格29K的推重比(0.75-最大起飛重量)那麼單臺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必須達到11.25噸,這是一個接近大推力發動機的數據。因此,3噸或許是殲31進行上艦改裝的增重上限。但殲31作為一款隱身戰機,在上艦時不僅要進行傳統艦載機的密封、防腐、結構補強等改裝,還要換裝更厚、更耐用的隱身塗層,這其中包含的超重隱患明顯超過傳統戰機,因此需要中國在控制健31上艦增重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殲15雖然隱身性能不及殲31,但其空優使命卻是艦載殲31難以承擔的。

3、提升空優作戰能力,變身多用途戰機。最後是一個比前兩者更加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殲31能否替代殲15的空優作戰使命。早在殲31首架原型機面世起,人們就將其與美國F35戰機相比,或許在世人眼中,殲31的定位與攻擊為主,空優為輔的F35類似。如果殲31替換殲15成為中國主力——也是唯一一款固定翼艦載戰機,那麼就必須提升空優作戰能力,在保存原有對地攻擊能力的同時,具備壓制周邊國家大多數戰機的強大空優作戰能力。

獨家|殲31替換殲15上艦?解決這3大硬傷就有可能!海防力量變化中

儘管F35並非主打空戰,但殲31想在空優作戰中有效壓制F35卻並不容易。

如果需要殲31在未來的空優作戰中壓制中國周邊國家裝備/部署的F35戰機,就需要具備更高的推重比。如果將殲31的推重比提升至0.9,則單臺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就要增至13.5噸,這已經超過了目前裝備殲20戰機的俄製AL-31系列與早期國產“太行”發動機。而將一款裝備雙發中推動力的中型戰機,升級為一款裝備雙發大推力動力的重型戰機,其難度並不比從頭設計一款戰機更容易。而且相比這種升級方案,直接讓殲20上艦似乎更加簡單。

有鑑於此,儘管解決殲31的這3項硬傷,使其成為一款獨當一面的強大艦載機似乎並不困難,但這些都只是技術層面的簡單推測,真正進入科學論證、技術研發階段就會發現問題遠非想象中那麼簡單。英媒此次的這番猜測如果只是業餘還情有可原,如果是西方媒體一貫的忽悠套路就值得警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