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足球在中超中次次零票房,這樣是不是會促進國足的進步和發展?有何依據?

吉誠快運


我想應該不能促進進步,反而更有可能催生各種亂現象,並使國足實力更加下滑。(數據均為網上收集可能有錯誤,望諒解)。

這是04年至17年中超場均的上座人數變換表我們可以看到前三年的場均人數變換並不大,甚至有些輕微下滑,而到了07年卻有了大幅度上漲。這並不是因為聯賽水平提高或者影響力增強造成的而是源於足協的一現奇葩政策。有感於聯賽上座率堪憂,英明的領導下令場均上座人數低於5千和1萬的俱樂部,年終分紅將會被扣除10%和5%。為了減少損失各俱樂部各想奇招,組織免費看球,大發增票,這才有了07年開始的上座人數的上漲。而中超真正繁榮還是到了11年之後,恆大升入中超帶動各俱樂部加大投資,才使得觀看人數越來越多。

而市場下滑帶來的危害也不止足協的各項奇葩政策,也有著其他危害。對於聯賽,我們都記得聯賽假黑時間最猖狂的便是甲A末期(00-03),和中超初期這段時間,例如甲b五鼠,甲a末代冠軍,廣藥,海利豐,實德系等事件均發生在這一時期,而謝亞龍,南勇等也是這一時期掌握足協大權,這裡未嘗沒有因為觀看人數減少,影響力和關注度小,使得其更肆無忌憚。而1+2+1(既1名門將2名後衛1名前鋒)的假球公式也使得一些熱愛足球的隊員自暴自棄,甚至同流合汙。

同時聯賽關注度的減少也會影響投資人和贊助商的投入。球員收入肯定會會下滑,06年時中超球員年均收入38萬左右,各隊隊球員收入不均,例如申花最高是肖戰波的300萬,而最低則只有2.4萬左右尚不及上海平均工資29569元。而我們都知道足球是項高淘汰率的青春職業。

收入低,社會地位低也造成那些年家長對於從事足球運動特別抵制。具體表現在國青隊身上05年之後國青再未闖入過世青賽,亞青賽的成績也每況愈下。2013年時任國少主教練的張海濤曾說過“但可以用的、還有一定基礎的、多少會打比賽的,全國總共人數也就42人。這就是現在98年齡段中國青少年球員的全部家底。”。以足球培養規律來看一般至少在10歲左右就要開始較為專業的訓練,之前也要有一定的業餘培養,這樣98年的球員開始計劃從事足球時間一般就是在08年之前,這也是中國足球名聲最差的時候。而98球員目前扔是u23適齡球員,即使在世界上也是這一兩年才剛剛開始冒頭。而目前中超的球員大多均是甲a聯賽開展之後。所以目前來看中超的繁榮對國家隊有無決定性的提升,需要在等短時將等到00年甚至03,05這代球員成長之後才真正的價值。

所以如果中超回到無人問津的時代可能國家隊的實力會跟加下滑。那麼到不如徹底推到重建。


騎烏龜去賽馬


如果每場比賽票房都是零的話,不僅不會促進中國足球的進步和發展,反而會影響中國足球的進步,甚至會讓中國足球倒退。

原因很簡單,現代足球和經濟密不可分。其實看看中國女足就知道了,為什麼中國女足在孫雯那一代老女足退役後,始終沒能再現老女足的輝煌戰績?因為沒有太多的姑娘踢球。而為什麼沒有太多的姑娘踢球?因為工資太少了。為什麼工資少?因為比賽沒人關注。

很多球迷在踢到女足時,都認為應該將男足的工資至少給一半給女足。問題是,說這些話的球迷,基本上可能從來沒有去現場看過女足比賽,甚至都不太會觀看女足比賽的電視直播。現代社會,影響力就是經濟,眼球就經濟,如果女足比賽沒什麼人關注,俱樂部怎麼會收到大量的商業贊助,又如何給女足們發高薪呢?

現在中超聯賽踢得很火熱,確實,中國隊現在在亞洲都算不上一流球隊。但是,總體來說,中國足球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只有高水平的外教、外援來到中國,才能幫助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

而俱樂部之所以敢花那麼多錢簽下大牌洋帥、外籍球星,也是因為中超的關注度很高,場均上座率排名全世界聯賽前列。如果大家都不去現場看球,俱樂部也就不會簽約大牌了,球員的工資也會很低了。這個時候,你又指望誰去踢球?孩子們更不會為了一個沒有前途和錢途的足球,去犧牲學習時間了。


菱鏡頭


不一定。如果中國足球隊知恥而後勇,來一個鳳凰涅槃,臥薪嚐膽的結果,事情會朝著好的方面進行,得到進步和發展;如果仍然像今天這個樣子,恬不知恥,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和建議,那隻能越來越糟,最終走向消亡。當然這是我們永不希望的。


我為癲狂


中國的足球和影視圈一樣都是錢在做怪,只要有錢打廣告踢不踢球無所謂,就想小鮮肉只要長的好看會數1234就可以賺幾千萬甚至幾億,所以球員只要有錢,有這個必要拼搏嗎,世界盃踢不上無所謂,踢了還爬被人把自己踢傷,回來沒法出場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