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中國高校男教授經常大言不慚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

小末末末


我就是在一個“女生成災”(下面有回答用到了這個詞,這裡姑且引用,沒有歧視女生的意思)的大學,學校裡總體男女比例接近3:7,女權主義思想高漲,連女廁所裡都有站立式小便器的那種。

在我們學校,倒是沒有老師敢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不然立刻就會被女生“噴死”,反倒是男生經常被嫌棄。我們學校裡基本上各方面表現優秀的都是女生,這可能是跟我們學校的氛圍和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偏文科、偏保守),但無可否認這是今天許多大學的共同特點,大部分大學女生的表現比男生優秀,就連各省市的高考、中考狀元也是女生佔得比例高。

那這是不是證明女生的學習能力比男生強呢?我覺得不是。這是我們的教育評價機制偏向於女生。女孩子的特點是:大多比同齡的男生要成熟。這裡說的成熟不是指思想上的成熟,我認為一個人的思想跟性別的關係不大,而是說女孩子更加諳熟人際關係和社會規則,也更加聽話,也就是更加“乖巧懂事”。而我們的評價體系更加偏向這些“乖巧懂事”的女孩子。

有些人在大學裡“女生成災”的情況下,提出了“男生危機”的說法,其實“男生危機”不是女生的錯,也不是男生的錯,而是我們的評價體系的錯。今天的教育如果還只是一味的應試教育,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今天的大學如果還只是用人際關係和學生工作這些來評價學生,老師如果還只是上課念PPT,期末考試劃重點背誦,給分看關係。那麼更加“乖巧懂事”和“成熟”的女生當然會比男生優秀。

有些高校男教授,甚至女教授在招研究生的時候對女生有偏見,有的甚至明確表示“不招女學生”,那這是不是表示他們歧視女性的。我覺得也不一定,他們可能只是在客觀地表述一個現象:女生考研的動機確實很少有是真正喜歡科研和學術的

動機單不單純不是導師最看重的,現在絕大多數人考研的動機,不管男女,都無非為了提升學歷找個好工作,導師看重的還是能不能做好科研。在科研上,男生的特點(理性、客觀)是比女生的特點(感性、主觀)更加符合科研工作的要求的,當然這裡指的是受過相同的學術訓練的男女性。在有些理工科學科上,男生天生就比女生有優勢,這是兩性的不同,談不上歧視,就像女生比男生更加擅長語言、溝通一樣,這只是一般而言,並不是指全部的男生和女生。

所以這不是男教授的錯,也不是女生或男生的錯,而是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的錯、我們的文化的錯。如果一個女生是通過背書刷題考研,考上研後除了考試什麼都不會,三年研究生生涯談個男朋友、結個婚,生產一篇論文順便生個娃,那麼大多數老師都會對這個女生“敬而遠之”的。我相信等到我們的文化更加開放包容、鼓勵創新,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更加多元,等到男女真正平等的那天,女生和男生在科研領域就能平分秋色,甚至女性超過男性。今天一些西方國家已經有許多女科學家做出傑出的工作,而我們的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費曼學習法


因為有些高校男教授認知和價值觀出問題了,他們心中對女性缺乏敬畏,很容易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言為心之聲,這些名教授可能是某一領域的權威,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其輿論影響力也大,但也正因為如此,更應該慎言,至少不在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內,還是少放厥詞為妙,否則只能毀三觀、秀無知。我不知道這些歧視的話,如果在美國公開說的話將會面臨怎樣的法律後果,至少也夠這些教授們喝一壺的吧?

總之,掌握話語權不代表可以發表歧視性別的言論,當他們講出這些話的時候,應該多想想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除非他們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那算我沒說。

當然了,一些教授發表的言論是不是真的有歧視性,也要詳加斟酌。

比方說,這些言論是不是嚴格限定在本專業領域內?記得有個姓謝的經濟學教授說,為了減少3千萬光棍,中國應該允許共妻制,從經濟學的角度,可能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在倫理道德、社會公平和可行性方面,就顯得十分幼稚,而且與一夫一妻制的現代精神相違背。

(謝某人教授)

再比如說社會學教授孫立平,認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方法之一是減少婦女就業數量”。我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既然城市已經人滿為患,為什麼還要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是我不理解的地方。或許我沒有看到他完整的說辭,總之,我覺得要看前後文,要看他在什麼背景和條件下說的這番話,不能僅憑摘抄的一句話就判定他在搞歧視,這也是不對的。至於說什麼減少婦女就業崗位,既然是市場起到主導作用,就業也是雙向自由選擇,那就隨它好了,憑什麼說你減就能減?你還想憑藉行政力量來干預?那你不就是一個艾斯B嗎?


還有你一個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為什麼要點評女性的胸脯和長相呢?雖然白天教授,晚上叫獸,但是公然說這樣的事情不覺得丟人嗎?拿低俗當有趣,拿好色當坦蕩,我有理由懷疑這種教授平時是不是就這副德行。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當我們沾沾自喜歧視別的女性的時候,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妻子、女兒也會被別人歧視;當我們歧視女性就業的時候,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婆因為要懷孕而找不到工作,自己不得不加班加點拼命的幹,就為了一家老小有個溫飽……

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成了受害者。

只是這些名教授們不愁吃喝,依然站在那裡大言不慚、吐沫橫飛的說個不停。我真希望能夠讓他們餓上三天,然後再來說話不遲。

我是喻派胡言,愛財如命的人力大叔,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可以回答一切有關職場和社會問題的雜家,歡迎關注和我交流!


喻派胡言


這些男教授,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至六七十歲不等。他們從受教育階段開始,一直到他們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階段,一直都生活在重男輕男、歧視女性的社會氛圍之下,他們當然不覺得歧視女性有什麼不對。

就像你穿越回明朝,你要是告訴當時的士大夫,女性也可以跟男性一樣平等地享有權利,也是有自我的人,他們不僅不會反思,反而會大聲喝止你,認為你不守孔孟之道,道德敗壞,害死女人;

今天的這些教授,同樣認為,女人本來就是比男人低一等的動物,跟男人同樣地上學已經夠糟了,還想跟男人有同樣的升學機會?這是大逆不道,陰陽倒錯,世風日下啊。

還有一點,這些教授的“成功”,是得益於歧視女性、打壓女性的社會環境的,因為至少這樣的社會機制,幫他們減少了一半的競爭力,讓他們的競爭對手大大減少,他們有了更多的上位機會。

這也是讓他們非常懷念的。

所以當今天女生們普通能讀書了,上大學的女生越來越多了;因為女生的社會環境惡劣,她們不得不更努力地學習,整體上她們的學習成績比男生還要稍強——這也讓教授們很生氣:一定要把考題改了,一直改到男生能比女生強,才算合理。君不見,只要給足夠的時間,不管怎麼改,女生還是會拔得頭籌,至少不亞於男生。

怎麼辦?別看成績了,只要是個男的,就錄取;女的就不錄取。

除了《中國婦女報》總結的這些教授以外,這兩天我又看見微博上還有一位山東大學的老師@步軍都虞候 的言論。同樣也很具有代表性。他的言論當中,還有一個特點:特別懷念當年(約八十年代時的大學)女生少的時代:比如說,

“老師在表揚優秀生,絕大多數都是女生。我上學時,女生多數笨笨的,優秀生男生要佔壓倒優勢。教育肯定出問題了。”


“我88年上學時,……而且山大考古系流傳著不招女生的說法。當然,如今他們幾乎是只招女生了。”

“(山大)女生成災了。”

“國家得善待、優待、培養男生。”

並不是斷章取義,他這樣的言論極多。估計也是很多老師的心聲:他們不去想為什麼男生的成績不夠好,而只想著,如何把優秀的女生拉下馬。

講真,這位步老師的水平,如果不是仗著以前的教育資源比現在更不公平,女生無學可上,他能否考上?以後的工作中能否競爭得過女生?存疑。

因為工作性質,我經常與中年及以上的知識分子打交道。多年來,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有可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得不錯,但一旦深入瞭解到他們的價值觀,幾乎沒有見到過尊重女性、能把女性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的。這些人,生活在一個畸形價值的成長環境、工作環境當中,並且因此而受益;並沒有一個“平等”“公平”的價值觀,你怎麼能指望他們忽然醒悟過來?

只能寄望於年輕一代的學人了。


侯虹斌


看到上文大家提出的觀點和議論,我也談談我本人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我覺得女生比男生學習成績高,學歷高,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涉及到一些生理方面的問題。

因為在自然界中,動物裡往往雄性佔據著主導地位,說明雄性的思想往往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引導,它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儘管這在小男孩子身上並不明顯。

但是不服從於管理,不屈服於拘束,這是小夥子們來說所必須具有的特點,我相信一個只會聽從於他人什麼都乖乖聽話做好的男孩子是沒什麼出息的。這是男性作為主導的一方所必須擁有的要素。

你看到這裡可能會知道我要說什麼了,調皮搗蛋的大多是男生,他們需要成就感,這種動力的源泉來自於對首領的挑戰心理,不屈服的心理,若是我們以動物的角度來看的話。我這麼說你可能會覺得誇張,但是生物難道不就是從競爭中不斷變換進化的嗎?當然這些人自然會被被扣上“差學生,壞學生”的名號。

男生們的心不在於學習上,嚴謹來說他們不在於文化課的學習上,就算他們真的坐在了座位上,安心聽著老師上課,並且想學好,但是這是屬於“被動式的迎合心理”去學習,效率怎麼可能會高呢?

而女生受到這個心理影響就很小了,因為作為女性她們對此並不是太過於抗拒,有不同意見的部分女性朋友,請先不要著急,聽我講完,我知道你們想說你們也不想學習,大家都一樣,也想玩,但是身為雌性動物來說,女人對於這種算是征服性的驅使讓你們去做什麼,你們並沒有男生那樣心中還是有點不爽。即使有也很小,所以你們的心更容易踏實下來。

教授們要的學生,不要女生,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女生的思維方式,沒有目標感,大多難以做出新的成就來,學術沒有了主管因素的引導,那將會是停步不前。但是做到這一步的男生就不一樣,他們是真的熱愛這個東西,他們那顆雄性挑戰心更容易捅出什麼“簍子”來,而這個簍子,往往對於那一領域來說代表著歷史性的意義。

人再怎麼高級,也不可能違背自然界的生存原則,就像有的人稱為的“高級動物”,不論怎麼說,女生的話,更傾向於理性,作為一個輔助性的身份,男生的“胡來”需要你們的牽制,否則也會出亂子,男女相互制約,相互補充不足,人類會進步地越來越快。否則女性成了男人,男人成了女人,那人類是個什麼東西?


小拽50


這其實是源於中國的傳統社會性別等級分劃。以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古代,人們要生存下去是需要力氣的,而女性因為生理的原因力氣沒有男性那麼的足,所以便逐漸成為男性的附屬。

而如今,在這個以智力取勝的社會里,這種意識依舊殘留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女性的崛起大大損害了男性長久的社會利益和社會地位,男性在社會競爭中不再有絕對的優勢。

高校的男教授,他們作為學術研究中的佼佼者,我相信是有一股自傲之氣、尊貴之感的。他們在獲得學術上的極大成就和極大滿足之後,就會產生類似古代知識分子那種自以為是,他們高談闊論,指點江山,自以為言論中帶有王侯將相的豪邁之氣,他們還視四周突然發現有女子與自己站在同等高度,就是“婊”字部首的那個女,心裡自然不大暢快。另一方面,女子一結婚就會生孩子,一生孩子就要分心在孩子身上,也許還會帶著奶印,屎印來搞科研,形象不好不說,精力也會分散。但是這是生理賦予女子的責任,並不是女子自身的錯,更何況這應該是一個偉大的天賦,不應該成為女子的缺點。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一直以來“女弱”的觀念,作為教授,聖賢書讀的絕對不會少,中國百家文化各有所長,各有傳奇,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女子的歧視性忽視。比如儒家孔子,一代聖賢,他對自己的妻女是個什麼態度呢,不讓自己的妻女出家門,外頭人送水進來都是挖一條水道,從水道牆頭送入。作為中國人思想的奠基人,他對女性同樣展現了無比的自私與絕對的佔有。當然,他是受到了時代的限制,但是他的思想在傳承下來的同時並沒有隨著時代發展,這有可能是男權社會在窺探到女權日益增長的發展後形成的一種不成文的帶有默契的抵制。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女孩子走出家庭,接受教育,走向社會,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抵制的力量會越來越弱,最終會與男尊女卑思想一起、在最後一代男權社會堅守者的入土後集體落幕。

最後,我還是要說一句,高校教授,作為塑造下一代青年人思想和價值觀的工程師,擁有這樣的思想實在令人悲哀。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會是孤舟,也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作為科研人,不可能不信息交換,成果共享,假如這些教授真的如此看不上女子的力量,有本事就不要採納女科學家的成果,不要看女科學家的論文。不過,這樣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旦信息封閉,資源落後,他們的研究馬上就會落後於時代,被時代所拋棄。


剡玊


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這不過是網上一些好事之徒,搬弄是非罷了。

大學教授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一群人,就算真有歧視女性的想法,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表。誰不知道網絡的可怕?真要這麼做還不被唾沫星子給淹死!真要這麼做豈不是比那些網絡造謠者的智商還低?

我們首先得承認,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但這並不表明男性和女性沒有差異。男性和男性之間的差異也很大,何況是男性和女性呢?過去說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個既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這種觀點強調了性別平等,能力也平等。說不對,是因為很容易被誤解為女性應該跟男性一樣,好像男人能做的女性都能做得到,反過來,好像女性能做的男性也應該能做到。這種觀點忽略了人的差異性。只有承認,人有差異,才能更高接受平等觀念。

也請不要詭辯,比如說,男人不能生孩子,女人才能生孩子,你一定要說做了手術後也可以,那就沒有討論的可能性了。

現在流行的兩性之間打交道的方式,看起來很多時候反而是男性沒地位啊?老公掙的錢是老婆的,自己掙的還是老婆自己的。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諸如此類。至於這種說法是不是花式秀恩愛,我不清楚,但至少說明談男女平等,也沒那麼容易一句話說清楚。

我自己也在大學工作,因為是師範大學,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多很多倍。沒看到哪個老師公然歧視女生。反而是社會上經常流傳所謂女司機的言論,當然是歧視女性。

根據我的印象,也許不正確,如果有知道的,請幫忙糾正。好像很多精密行業女性要比男性多,這是因為女性做事很多時候比男性更細膩。你不能說這是歧視女性吧?難道這不是說女性很男性也有一些差異嗎?前段時間,溫儒敏老師說男性跟女性有些差異,網上一些不明真相,甚至是知道了真相,仍然在那裡起鬨的人,不知道內心的陰暗面到底有多大?

現在大學裡面女生越來越多,說明女性受教育程度已經有很大的轉變。應該說,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地方,能夠比大學裡面更強調男女平等的了吧?女性走上社會之後,面臨的不平等現象就太多了,大家偏偏來說大學,當然是因為柿子拿軟的捏。

問題是,男性跟女性在很多時候也的確有所不同。一些女碩士女博士吐槽自己的導師,說自己的老師看不起她,多半還是因為自己的學術研究真的不如別人吧,男研究生也不是沒有差的,但他們就沒這個藉口了。

在很多時候,女生比男生感性,這點應該沒錯吧,所以有些理論思維特別強大的學科,女性就相對要少,這是事實。這也不能說是歧視女性,因為這些領域也有傑出的女性,比如居里夫人屠呦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應該還是女性受教育的歷史還太短,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文化習慣等,在性別方面起作用,比如說同樣讀研究生,女生有些要懷孕生孩子,同樣讀研究生,女生面對愛情等要比很多男生更認真,還有很多社會因襲的傳統文化負累,所以再做一些研究工作的時候,有很多做得比男生好,但從總體情況來說,男生的優勢就要超過女生。也許再過幾代人,女性在理工科方面就會超過男性。

估計有人會說,你這也是歧視女性。我要說的是,如果一個人不能冷靜的面對現實和理性思考,那你就跟網絡噴子的智商沒什麼區別。


西奈山的火柱


我覺得有的說的還是挺在理的,而且更多是在陳訴一種社會現象。

比如科研這個,肯定是他以及他認識的教授手下女學生都是這樣,那麼他這麼看女研究生不足為奇。

再比如看胸和臉那個,男人看女人差不多都這樣看起。

再說商品這個,現在社會上女性不就是這樣麼?年齡越大嫁人越難,我身邊好幾個女的30都沒嫁人,對象都不好找。

這些都算是以他們的角度看待女性,而且只是一部分,沒有解釋背後原因,對這些教授來說很不公平。

圖1的算是給出他的解決辦法了。其實我倒是希望這樣,為什麼我給大家解釋下。比如我的家庭2個孩子,分別6歲和2歲。孩子每天幼兒園3點就放學,小的還不能去幼兒園,等孩子7歲上小學了5點就放學。那麼作為工作族的家長怎麼辦?每天3點就要和上司請假接孩子,然後帶著孩子回崗位繼續工作那麼孩子晚上沒飯吃,要麼直接回家惹得上司不滿意。有人說雙方父母呢?早知道現在延遲退休,都60歲才退休。那麼家庭必須要有個人能夠全職來管理家庭,這個人最好不應該是爺爺奶奶那輩人,因為他們年齡大,精力有限,而且他們也有工作一輩子想全世界走走的想法和能力,再幾年他們也走不動了。而媽媽是最好的守家對象,但是現在大多數的男人薪酬無法養活1個家庭。也有說請人來做,且不說安全問題,就說這種全職保姆的工資都是4000(多的上萬)起步,也就是說夫妻雙方掙錢養保姆孩子,那麼為什麼不直接丈夫掙錢養老婆孩子呢(反過來也可以)?像日韓那樣1整體提高社會工資待遇,大學生畢業月薪都能1萬+。這樣年輕人有勇氣完成國家提高生育率的想法。2夫妻有一人在家帶孩子能夠和諧家庭。最後3可以讓更多剩餘勞動力參加工作。






盜夢極客


這些男教授是不是腦子有坑?

女性在學術界表現不佳,是因為中國社會思想裡對女性的要求與學術界格格不入。我國社會幾千年來男女分工就不一樣。

在中國的環境裡,一直物化女性。要求三從四德,要求溫柔賢惠,又要當賢妻良母。但這一切種種,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與此同時,科研工作也是要深耕細作,嘔心瀝血的。人一天只有24小時,除去睡覺,又有多少精力。

我們實驗室有一個女博士後,一大早就要起床做飯給她老公吃,下午五點就要早早回家做晚飯給她老公,後來懷孕了,十個月都不在科研狀態,耽誤了不少工作,產出很低。

但她有什麼辦法,她不生孩子,不做家務,外人就說她不顧家,不是一個好女子。她不專心科研,就說她不適合做科研,不是一個好科學家。

我導師是一名出色的女科學家,她也有兩個孩子,作為代價,她要六點起床打理孩子的事,送孩子上學。下午接完孩子再回實驗室,晚上每天工作到兩點。去年生了二胎,分娩後休息了一天,隔天就來上班了。通宵加班簡直是家常便飯。就是這樣,也要建立在她丈夫承擔了大部分家庭事務的情況上。

但在我們社會,主張男主外,女主內。又有幾個男人願意像我導師丈夫一樣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業呢?科學工作與家庭都是極其耗費精力與時間的。如果我們要求女性承擔更多家庭的責任,再去要求她們在科研工作上有一樣的表現,這是腦子有坑的表現。

我認為只有到男女真正平等那天,這樣的言論才會消失。夫妻雙方承擔一樣的家庭責任,懷孕期間男方給予更多的照顧,這樣女性才能真正在學術圈實現自己的價值。

更多回答,請關注一下我


不太正經的劉博士


作為一名站在這些批評言論靶心的女博士,簡直太感同身受了,可以說是一把辛酸淚。在寥寥幾年短暫學術生涯中,本人已經鍛鍊到對這些言論見怪不怪了。既然是教授言論,相比於一般的社會言論,自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根據本人粗淺的人生經歷, 這些性別歧視的言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1、基因決定論

這種說法呢,往往從先天和孃胎上為性別歧視找原因,比如說男人基因裡刻著征服和事業心、女人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她們要把繁衍下一代作為首要任務,如此等等,大概在這些人眼裡看來,歧視女性是要替天行道啊。

2、社會文化理論

這一說法比基因輪有進步,認識到性別的社會性,也就是性別是一種社會構建。人類社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演化,逐漸形成了男人應該怎麼樣、女人應該怎麼樣的觀念,這種文化觀念進一步影響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選擇,形成穩定的社會分工和分化。即使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後天秩序對女性的壓抑和壓迫,反而要繼續強化這一結構秩序,維持現有的性別格局。

在這兩大觀點之上,又演化出其他各種觀點。不難發現,這些言論,常常伴隨著引經據典,說者常常是一副講科學、擺證據的實證態度,鄭重其事得討論這件事:一方面,證明自己不是信口開河的街頭八卦,而是態度嚴謹的學者之言;另一方面,也證明自己所言為真,經得起事實和證據上的推敲。

遺憾的是,從這些教授的邏輯鏈條來看,無論他們的推理和證明多麼完美和精彩,他們並沒有肩負起知識分子引領社會進步的擔當。


戴韻戴韻


高校人才雲集,近年來,某些高校教授口無遮攔的言論,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言論,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啊!


這些男教授,他們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都是以男人為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對於他們來說女人只是附屬品。他們所處的年代女人沒有工作只能在家做做家務,照顧照顧老人。那時候的女人文化水平也比較低。受到些因素的影響這些男教授的潛意識裡就瞧不起女性。


這些教授認為,女人是比男人低一等的動物,像男人一樣接受教育已經很好了,還要更男人搶升學的機會?這些教授不接納從而產生對女性的歧視。


儒家思想在我國傳統理論思想中占主導地位。儒家男尊女卑觀點與封建君主專制思想一起植入中國人的心中。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出男女平等,可是人們的思想觀念改變的還不徹底,這種觀念又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這些教授自然會看不起女性。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後要說的是岐視女性是一種陋習,不管是教授,還是別的什麼人,現在社會講究人人平等。不要用陳舊、迂腐的思想來評判當今社會的女性。。假如是為找存在,突出自我,標新立異的話,那就趕快收起醜陋的嘴臉。當今中國的女性已經分佈在各各行業,從事著各種工作,已經不是過去只會圍著灶臺轉的婦女了,是當今社會的中流砥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