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詮釋高房價是怎麼扼殺實體經濟的

6000億元!在華為2018新年獻詞中,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表示,2017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約6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5%。

難能可貴的是,華為的這6000億,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不上市,還有超過一半以上來自國外!同時2017上半年華為僅在中國就繳稅超676億,納稅額拿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

2017年,華為不容易,利潤低導致人力成本高,“清退34歲以上員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2016年僱員費用高達1218億,同比增長了21%。2016年,華為員工共18萬,人均貢獻淨利潤只有20萬!

隨後,任正非炮轟深圳房價太高,提升了僱員的成本,認為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任正非可不是隻過嘴癮,這幾年,華為一直在逃離深圳!

華為內部低價銷售松山湖房子

最近,華為內部公佈了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第一批住宅配建項目(湖畔花園)的分配方案,帶精裝修價格只要8500元/平米!類似的房子在深圳85000元/平米都不一定買得到。

華為詮釋高房價是怎麼扼殺實體經濟的

據華為內部傳出,華為在東莞會提供3萬套員工住房,包括1、松山湖2000畝項目,預計2萬套;2、松山湖安居房項目443畝,預計5500套;3、湖畔花園175項目,預計3000套;4、華為松山湖南區公寓115畝,預計2500套公寓。

湖畔花園是華為在2015年12月31日以1個億的底價拿下的地,樓面地價只有1820元/平米,總建築面積約41.43萬平方米,由20棟住宅樓、一棟幼兒園及社區配套組成,系華為在松山湖新基地的員工配套住宅,預計可容納5000多人居住。

按照分配方案,不區分樓棟、樓層、戶型,單價全部統一為8500元/平米,以兩房居多,各個部門分配的房型比例也一致,一房佔12%,二房佔比76%,三房佔比12%。

按照規定,前5年是租賃,期滿後由員工購買(員工擁有完整產權),購買5年後才能轉讓。也就是相當於總共要10年後才能入市流通。

房價有多恐怖?

假如說,有個人2005年舉家之力,投資50萬開了家公司,苦心經營,收益喜人。他能賺得多少回報呢?一般的企業,十年如一日的,純利潤在20%就不錯了(股神巴菲特的年收益為20%+),能達到30%就不錯了。

就按30%計算,參考最簡單的模式,每年都把所有的利潤拿出來繼續投入公司,10年後,50萬的公司會變成680萬。

但是如果,2005年,同樣這個人,同樣是手頭50萬元,在最具代表性的深圳寶安中心區全款買套房子,買時均價5000左右,現在單價在6萬多,總價值輕輕鬆鬆達到了600多萬。

再假如,當初他稍微有一點投資意識,咬咬牙,50萬,按照當時2成首付,買上5套的話,如今價值多少?

創業VS炒房,是一筆讓越來越多的人算出來有些驚心的賬,尤其在深圳。

“買房,對我來說,一樣是一種遙不成及的胡想。”一位在深圳騰訊總部工作的85後阿文告訴記者。

他在騰訊已工作4年,級別為T2級工程師,薪水接近3萬,在騰訊普通員工薪酬中屬於中等偏上,買房一事仍然無窮期棄捐。

高房價連騰訊員工都難以招架!

華為搬家?

2015年,無論納稅還是營收,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都位居東莞第一,雖然沒有公佈具體數據,有人預計,營收達到千億級別,稅收20億左右。華為成為東莞最耀眼的企業。

如果華為終端仍舊留在龍崗,那麼這些成績本該屬於龍崗。可是如今被東莞成功挖走牆角。

關於逃離的目標區域,文章透露,華為在東莞松山湖已獲得了1900畝的土地,而且還在追加(華為在深圳佔有的土地總面積為2460畝)。

另有消息稱,除了華為手機研發會留在深圳,無線部分、華為大學、研發中心、中試中心等要搬至東莞松山湖華為基地,並能夠會在2017年、2018年停止大型搬家工作。

華為詮釋高房價是怎麼扼殺實體經濟的

報告中顯示,在深圳,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5月,華為公司繳納個稅的人數持續減少,從去年的7.29萬降到了2016年一季度的6.3萬人,而到五月份員工則減少到2.05萬人。減少人員月均稅額4000元,測算減少年度稅源9.84億元。

華為方面也證實,在這期間從深圳遷出了20300人。綜合遷入遷出情況,2016年華為累積淨遷出深圳11200人。

今年什麼情況?查了下華為所在的龍崗區一季度經濟數據。稅收收入同比下降25.8%,看來,在2017年,華為還在跑。

華為詮釋高房價是怎麼扼殺實體經濟的

要知道,在2016年,華為的產值還佔深圳龍崗區工業總產值的47%以上!

一邊是實業需要振興,一邊是房地產富得冒油

看到華為外遷深圳,上海急了,要知道,華為上海的員工超過1萬。

今年6月1日,任正非和上海市簽署戰略協議,其中一個重要事項是解決華為員工上海住房問題。

上海正在動用大量行政和財稅力量,阻擋高房價對高科技企業的驅離,能如願嗎?

企業不盈利,不慌?咱有地!

功能機時代的“中華酷聯”,華為依舊堅挺,他的老朋友酷派日子手機業務可不好過。

賣身樂視後,酷派依然沒有起色,之前有傳聞:酷派要被樂視賣了,竟是深圳地產公司要接盤。

報道還稱,目前酷派現在資產價值最大是“地塊”,信息港、松山湖以及甚至科技園北區都是非常好“地塊”。

其中,科技北區是2008年經濟危機時,酷派創始人郭德英低價購入的,聯合酷派信息港以及松山湖等地塊,酷派所持有的土地價值將近百億。

之前曾有報道,諸多上市公司的業績,正在被一線城市學區房秒殺。

2016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的2918家上市企業中,有627家公司半年的利潤不足1000萬元。其中,395家上市公司陷入虧損狀態。於是,有“家底”的上市公司開始出售房產以改善業績。

上市公司賣房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樓市過熱背景下經濟形態的扭曲。

儘管房地產業與實業並不是相對立的,房地產業關聯的產業包括鋼鐵、水泥、化工、木材、家電、傢俱、園林設計等60多個行業。

但當炒房收益遠大於經營時,資本逃離實體經濟是必然。

任正非深夜獨自一人打出租車,宗慶後坐高鐵二等座,董明珠出差住旅館從來不帶一個人,製造業的利潤是在血海里拼出來的,來之不易。

反觀,房地產大佬,買幾塊地,房價暴漲後,錢來得太容易,出行都是前呼後擁,喜歡邀請大明星來捧場!

10年前,北京上海的房價一萬元一平米,10年後,10萬元一平米!房子還是那個房子!

10年前,我們是2G網絡,用的是功能機,10年後,我們是4G網絡,用的是智能機!華為即將引領5G時代。費用降了,手機變智能了,而且,價格不斷下降!通信業是科技進步的基礎,華為功不可沒。可華為的利潤率卻不如地產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