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7月6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報道稱, 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補貼可能會比2018年降低逾三成,同時,電動汽車獲得補貼的門檻將上升到工況續航200公里。

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補貼具體降多少?

如果事態按照彭博社的報道發展,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會下降多少?不妨算一筆賬。

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上圖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如果2019年補貼減少三分之一,補貼金額減少如下:

150≤續航<200 補貼減少0.50萬元

200≤續航<250 補貼減少0.80萬元

250≤續航<300 補貼減少1.13萬元

300≤續航<400 補貼減少1.50萬元

續航>400 補貼減少1.67 萬元

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這僅僅是理論情況,實際在補貼政策制定過程中一定會有傾向性,不會像理論這麼簡單和樂觀。

低端車型更難拿到補貼

補貼降低是新能源汽車的趨勢。按照2015年國家頒佈的《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7年補貼要在2016年基礎上降低20%,2019年補貼要在2018年基礎上降低20%。

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補貼幅度滑坡不意味著全部車型補貼一刀切的降低,以2018年為例,低續航產品補貼大幅降低,高續航車型補貼不降反增。

2017年,電動汽車的補貼標準是續航100km。2018年,補貼的最低續航標準是150公里,同時,補貼金額下降。以續航150km的電動汽車為例,在2017年可獲得國家補貼3.6萬元,2018年僅能獲得補貼1.5萬元。而2019年,200km將成為獲得補貼的門檻,微型車拿補貼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電池技術升級,新車續航將近一步增加

國家制定補貼政策絕非拍腦門想出來的,而是有科學的依據。這其中,電池技術的進步是一大原因。

2019年電動汽車補貼或退坡三分之一,買車會多花錢嗎?

2017年,電池的能量密度只要達到90Wh/kg,即可獲得全額補貼,如果達到120Wh/kg則能獲得的1.1倍標準的補貼。

到了2018年,電池組能量密度120Wh/kg只能拿到標準補貼,而140Wh/kg和160Wh/kg分別成為1.1倍、1.2倍補貼標準的門檻。

事實上,2018年年初上市的純電動車型,如比亞迪e5、吉利帝豪EV等電池能量密度均超過了140Wh/kg,而下半年上市的一些車型如北汽新能源EU5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已經超過150Wh/kg,傳祺GE3 530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更是大於160Wh/kg,滿足補貼係數1.2倍標準。

這證明車企和電池供應商已經可以連手打造出能量密度超過160Wh/kg的電池系統,2019新上市的高端車型續航里程大幅增加已經不存在技術難度。而且2018年剛剛過半,剩下的半年裡也許有更先進的電池技術出現,這也給了我們更多的幻想。

車價會升高嗎?

據彭博社消息,2019年電動汽車獲得補貼的門檻或為200km,參考2017-2018的補貼變動情況,200km續航車型補貼金額或將比2018年大幅降低。但這不代表消費者購車成本會大幅增加——廠家會通過自己補貼消費者、陸續停產低補貼車型、推出符合新的補貼標準的升級版等辦法促進銷售,以期利益最大化。

比如今年6月11日之前,2018年的補貼標準尚未生效,而過度期內補貼為2017年0.7倍,但大多數電動汽車品牌仍然按照2017年全額補貼標準銷售汽車,消費者並沒有多花錢。具體可以參見電駒的調查《過度期內補貼真的下降了嗎?》。

廠家自掏腰包補貼消費者也許會在明年重演,但不會持續太久,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推出能拿更高補貼的新產品。以奇瑞小螞蟻eQ1為例,初代車型工況續航151km,補貼後售價6萬餘元,而最新的小螞蟻400車型,工況續航301km,補貼後預售價仍僅為67800元。

再如傳祺GE3 530,其採用了寧德時代最新一代153Ah電芯技術,電量組容量較老款增加10kWh,重量減輕28kg,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大於160Wh/kg。新車型的續航大幅增加,但售價反而比老款更低了——老款車型補貼後售價超過15萬,而新款車型預售價僅14萬元起。

小結:技術不斷進步、產業鏈不斷成熟、產能不斷擴大,這些因素都讓電動汽車的成本在不斷下降,同時也能滿足最新的國家補貼標準。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即使有些廠家一時無法滿足標準,也會自掏腰包去補貼消費者,想盡辦法提升銷量,提升產能利用率,以求形成良性循環。所以說,即使國家補貼下降,消費者實際購車也不會多花錢,但得到的續航里程卻會大幅增加。

(文/李佳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