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做了「實體的今日頭條」,今年的雙11有何不同?

一年一度的雙11又要來了,今年不同的是,雙11成為了平臺的新戰略開端與試金石。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沒什麼人提電商了,因為它們演變成了B2C+C2B+O2O+線下零售等等的綜合體,產業的角色在逐漸的模糊和消融。

今年的關鍵詞是“零售、增量、智慧供應鏈、場景、線下”。電商平臺們將大展手腳的領域聚焦在“數據、系統、供應鏈”等能力的釋放上,與各種銷售業態結合。

筆者從京東瞭解到,以雙11為開端,京東將以場景、線上線下融合、全數據、生態型智能商業體等為核心進行升級變革。

3C事業部更名為3C文旅事業部

發揮“主場”優勢的場景融合

在2016年的雙11京東3C專場發佈會上,胡勝利對外宣稱“3C主場,必在京東”,時隔一年,胡勝利再次強調“3C主場,當‘燃’京東”。之所以稱為主場,可以從雙11戰績窺出:

11月2日,京東正式公佈了“11·11全球好物節”首日戰報,數據顯示:

京東3C文旅銷售額24秒即宣告破億,105秒破3億;

其中手機品類11月1日當天銷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00%;

電腦辦公全品類總銷售額95秒破億,總銷量超240萬件;數碼品類1分57秒破億,總銷量近295萬件;

而在此前圖書品類日當天,圖書冊數總銷量近1500萬冊,整體銷售額是前30天日均銷售的6.4倍;京東旅行品類日整體銷售額同比去年同期增長588%;

在整體市場排名上,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GfK發佈的《2017年3C核心產品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1—8月京東3C在線上市場佔有率超過50%,位列第一,且京東3C增速遠超其他線上平臺近兩倍,是線下市場增速的三倍。

京東做了“實體的今日頭條”,今年的雙11有何不同?

京東做了“實體的今日頭條”,今年的雙11有何不同?

2017年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是號稱“京東大本營”的京東3C事業部正式更名為京東3C文旅事業部之後參加的首個購物狂歡節,同時也宣告著京東全面發力圖書文娛與生活旅行兩大品類。

3C文旅事業部,包含通訊、數碼、運營商與物聯網、零售創新、圖書文娛、生活旅行等部門。其中零售創新指的是京東之家。

其實將圖書與生活旅行與3C融合的背後,是對消費者習慣的順應。例如圖書,數字化大行其道,而電子書又依託於手機;同樣,生活旅行是3C最好的應用場景。

用戶的消費已經垂直化、場景化,追求個性化、專業化、高端化,一些細分市場的追求是消費者一直在不斷引領市場的增長。因此將新業務向高端遷移,與3C融合最為合適。

據悉,京東後續還將有事業部的整合。

首個線上線下聯動雙11購物節

百大品牌聯手,助力無界零售

今年的雙11格外不同,戰火燃至線下。今年雙11是京東3C文旅首次推出線上線下聯動大促,優惠金額遠超30億元,手機、電腦、數碼、圖書四大品類共將發佈超過1640款新品,同時,所有京東手機自營商品30天內實現價保。

而在線下,130多家京東之家和3C專賣店,將同時舉辦11場線下粉絲嘉年華。京東宣佈預計11月11日,京東之家和3C專賣店的數量將會升至160家。

在品牌合作方面,雙11前後,京東3C文旅與百大品牌商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如惠普、三星、中信出版社等,基本都是基於無界零售戰略的合作協議,如尋求借助京東大數據為中國消費者定製產品的深入合作;通過京東之家、3C專賣店拓展創新零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在供應鏈體系、線下零售網點、會員聯合運營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除了渠道跨界,京東還在做文娛價值的輸出,反向獲取用戶。

為了覆蓋更多的年輕用戶,京東3C舉辦了王者榮耀手遊賽,是2017年雙十一大促的重要環節之一。全國7個賽區5000多名選手的激烈鏖戰。

《王者榮耀》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毋容置疑,而京東與愛奇藝聯合推出的職場生存手冊節目《有話職說吧》,則打破了以傳統商家到消費者的營銷順序,而以消費者反推商家的逆向營銷,實現定製化消費服務,進一步推動消費者對品牌好感度和認知度,並通過深化品牌場景帶動用戶情感,以品牌需求為出發點逆向推進IP開發,實現“品牌+平臺”聯動發酵,最大化擴延核心內容影響力,開闢出職場生存的全新定製化節目類型。

這其實都是圍繞“無界零售”,打破傳統零售空間、品類和供應鏈的組織形式,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得到根本的改變。

“實體今日頭條”——京東之家智慧平臺正式亮相

打通消費升級“最後一公里”

資訊閱讀有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那實體零售呢?

繼京東之家後,京東正式宣佈推出一項黑科技——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它是以京東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履約體系為基礎,搭配京東之家實體店而打造的精準化、智能化、多場景應用的“無人移動商店”。

京東做了“實體的今日頭條”,今年的雙11有何不同?

這種“京東之家實體店+無人移動商店”的全新零售業態,集結了數據採集、精準擺位、推薦、抓取等。

在精準化數據採集方面,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基於京東大數據、人臉識別、視線跟蹤以及店面銷售人員觀察錄入等方法,可以準確判斷消費者年齡、性別、瀏覽記錄等,通過數據採集和積累沉澱可以精準推算出該地區客群消費偏好和特點,未來還可將此數據與用戶個人京東賬戶進行匹配,實現線下購物和線上消費數據的融會貫通。

而在智能化推薦及銷售方面,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可以在經管一段時間數據積累之後,把該地區客群消費習慣和偏好進行分析。

比如北京三里屯地區消費者更喜歡某國外品牌的手機,則可以實現對這一區域消費人群的廣告推薦,當用戶站在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前之時,主動將該款手機的顏色、配置、參數、用戶評價等詳細信息在屏幕上自動呈現,從而為實現智能產品推薦。

此外,京東之家智慧平臺採用智能機械臂實現對大小不一商品的精準抓取,還能夠對紅酒玻璃瓶等特殊材質產品進行無障礙輸送,並自動選擇最佳商品提取路線。同時,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可智能調節貨道,根據商品銷售情況自動補貨、碼正,使得智慧平臺內部貨品擺放始終整齊有序。

京東之家智慧平臺是京東之家的有力補充,能夠進一步擴展京東之家實體店的輻射範圍,並且幫助京東之家實體店獲得更多社群消費洞察。未來,圍繞京東之家實體店,京東之家智慧平臺將在機場、高鐵站、高檔社區、高端酒店、商場購物中心等實現全面佈局,打通當前消費升級“最後一公里”。

智慧平臺充當實體版今日頭條的角色,滿足用戶千人千面的需求,並實現精準推薦、零距離購買。它是無界零售概念裡的毛細血管。

劉強東“積木理論”實踐:開放心態、拼接生長

無論是事業部的場景合併,還是百大品牌聯手,還是智慧平臺對最後一公里的滲透落地,都是劉強東“積木理論”的踐行。

劉強東在《財經》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介紹了第四次零售革命下的組織嬗變,其中核心觀點是應對未來京東要打開業務環節之間的強耦合關係,使之成為一個個可拆分、可配置、可組裝的插件;通過對多個可選插件的個性化組合,可以滿足客戶不同的偏好和需求。也就是“積木理論”。

事業部的合併,是場景間的連接耦合、組裝;

百大品牌聯手,是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拼接在一起達到共贏;

智慧平臺的推出,是對多個可選插件的個性化組合,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今年以來,京東的角色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不斷進行的廉政風暴,幫助員工解決孩子上學等問題,特別是“永謙卑、不作惡、求共贏”口號的提出,解釋了——不僅內部謙卑不作惡,也對客戶合作伙伴不作惡,共贏求發展的心態。

在積木理論的框架下,增長不是來源於吃掉更多的甘蔗節數,而是與更多的“ 積木”拼接在一起,通過連接實現成長。如果說“吃掉更多的甘蔗節數”代表的是一種“我贏你輸”的思維,那麼“與更多積木拼接在一起”則代表了一種“共贏共享”的思維。

筆者很認同劉強東的這句話:接下來的第四次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