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月100元,小店區要發錢!

三晉都市報綜合報道

7月9日起,太原市小店區2018年高齡老人津貼,申報工作在各社區陸續啟動。凡具有小店區戶籍、滿80週歲以上的老人,均可在戶籍所在社區申請享受高齡老人保健津貼待遇,最高每人每月100元。

每人每月100元,小店区要发钱!

補貼標準:

2017年9月1日起至2018年8月31日期間,凡具有小店區戶籍、滿80週歲以上的老人,均可在戶籍所在社區申請享受高齡老人保健津貼待遇。80—89週歲老人為每人每月80元;90—99週歲非低保高齡老人津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元。

申報條件:

小店區高齡保健津貼按年度一次性發放,這次申報的保健津貼,是從2017年9月1日開始計發,截至2018年8月31日。只要身份證上的年齡、戶籍符合享受條件,均可到戶籍所在地社區辦理申報事宜。在社區的申報工作截止到7月底。

如何申報:

去年申報過的,今年續報時需攜帶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紅底照片一張、本人身份證、晉城銀行卡原件及複印件各一份,到社區填寫“小店區高齡老人補貼複核審批表”即可。

今年新申請的居民,需攜帶的材料包括本人戶口本、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各1份、一寸紅底照片兩張,來社區填表辦理,另外,還需自行辦理一張本人的晉城銀行卡。

如果本人不能前往,不管續報還是新申請,可委託他人辦理,代理人除攜帶以上材料外,還需帶上代理人自己的身份證,以及申請人申請當月5寸生活照一張,要求手持當月報紙,正面拍攝,或者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視頻通話。

另外,本年度死亡的,親屬可憑死者戶籍註銷證明按在世時間申請發放。

發放時間:

據小店區低保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社區(村)受理完申報材料後,還要經街道、鄉鎮審核,最後報民政局審批、造冊,高齡津貼發放要到9月前後。

我們國家為了表示對高齡老人的關心,

便實施了對老年人補貼制度,

其實,不只小店區有高齡津貼的補助,全省其他地方也有。

山西省各地市具體補助標準

早在201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就發佈了《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全省經濟困難的高齡與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及提高百歲以上老年人補貼標準的通知 》,具體內容如下:

補貼對象:

(一)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80週歲(含)至99週歲(含)的老年人;

(二)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60週歲(含)至99週歲(含)的失能老年人;

(三)全省100週歲(含)以上的老年人。

失能老年人是指經過專業機構評估或經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鑑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須依賴他人長期照料的老年人。

補貼標準:

(一)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80週歲(含)至99週歲(含)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30元。

(二)全省城鄉低保家庭中60週歲(含)至99週歲(含)的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60元。

(三)全省100週歲(含)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標準由現行的200元提高到300元。

補貼方式:

低保家庭中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補貼,可通過現行低保資金途徑發放,也可以通過養老服務券等形式發放。百歲老人補貼仍按原渠道發放。具體發放方式由各市自定,但應做到及時、透明、便捷。

各地市具體補貼標準:

太原市:90-99週歲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50元的保健津貼;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00元的補貼。

大同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領取300元的健康保健津貼。

朔州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00元補貼。

忻州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00元補貼。

呂梁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00元補貼;80週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制度由各縣(市、區)自行制定。

陽泉市:90-94週歲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補貼800元;95-99週歲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補貼1200元;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補貼3500元。

晉中市:率先在全省實現80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全覆蓋;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享受1000元高齡補貼的同時,享受縣級3600元的健康保健津貼。

長治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3600元補貼金。

臨汾市:全市實行高齡津貼的縣(市、區)達到11個。

晉城市:80-89週歲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800元尊老金;90-99週歲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2400元尊老金;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3600元尊老金。

運城市:100週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3600元補貼。

附:山西省老年人優惠待遇和福利指南

太原市:

我省戶籍的60歲老人可辦優待證,優待證分綠色和紅色封面兩種,60—69週歲的老年人申領綠證,70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申領紅證。年齡計算以身份證日期為準。

社會保障:年滿90至99週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的保健津貼。太原市小店區率先將年滿80週歲的老年人納入高齡保健津貼覆蓋範圍。發放標準為80週歲~99週歲老人每人每月50元,100週歲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元。

門票:70週歲以上老人省內國有景區遊玩免頭道門票。

出行:65週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電)車和市內軌道交通。

醫療:65週歲及以上、凡是在社區居住半年以上的老年人,無論戶籍和非戶籍人口,每年都能在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享受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

大同市

大同市自2003年10月開始老年證的發放工作以來,全市共辦理老年證約28萬本。持有老年證可享受的以下優惠。

醫療:到醫院就醫優先,各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醫療保健服務,70歲以上的老年人,憑證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

門票:老年人憑優待證進入公園,免購門票。

出行:65歲以上老年人乘坐市內公共汽(電)車,實行半價優惠,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

服務:各級法院對涉老案件應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

朔州市

社會保障:建立健全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由市、縣(區)老齡部門會同人社部門逐步將80週歲以上老年人納入高齡津貼保障範圍,制定統一的津貼標準,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為全市經濟困難的高齡與失能老人建立補貼制度以及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養老服務:各級政府按照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或低償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場所,重點支持社會力量承接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

出行及服務:年滿60週歲的老人可以免費進入公園、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紀念性陵園等公共文化設施。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進入旅遊景區,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

醫療:年滿60週歲的老人在各類醫療機構優先就診、化驗、檢查、交費、取藥、住院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

呂梁市

社會保障:以汾陽市為例,從2016年1月開始,汾陽市對有本市行政轄區內常住戶口年滿80週歲以上非行政事業單位退休的老年人(省地級企業單位及外地退休人員除外)發放“高齡補貼”。凡年滿80週歲至89週歲的高齡老人,每人每月補貼50元;年滿90週歲至99週歲的高齡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00元。年滿100週歲及以上的老人,享用每月200元補貼標準。高齡補貼執行時間從2013年1月起執行。從2013年開始,汾陽市60歲以上老人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均有汾陽市財政補貼每人每年10元。

忻州市

出行:全市65歲以上老年人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均可免費乘坐忻州市城區所有城市公交車。

醫療: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建立老年人就診綠色通道,設立老年人服務窗口,設置明顯的老年人服務標示。

門票: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享受進入本省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旅遊景區免頭道門票,進入其他旅遊景區享受頭道門票半價優惠的優待。

晉中市

社會保障:高齡老人補貼金方面,晉中市提出該市每年要為100歲及以上老人,安排不低於1000元的補貼金;各縣區市等都要分年齡、分層次,每年為80歲及以上老人發放一定數額的補貼金。

門票及醫療:60週歲以上老人免費進公園、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名人故居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使用公廁。

陽泉市

醫療:65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

門票:60週歲以上老年人到省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旅遊景區免頭道門票。

臨汾市

社會保障:臨汾市目前施行高齡津貼的縣、市、區達到11個,翼城縣設立了農村特困老人救助基金(一期基金規模50萬元),並將每年25萬元的老年人護理補貼納入財政預算;汾西縣建立了特困老人救助制度。

出行:臨汾市區和9個縣、市、區的7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優待證可以免費乘坐市(城)區公交車。

醫療:各地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免費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其中,吉縣、大寧縣、蒲縣等將免費體檢年齡下延至60週歲。

長治市

8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領取高齡老人補貼金。建立高齡老人補貼金制度。市財政每年要為每位100週歲及以上老人安排不低於2400元的補貼金;各縣(市區)和高新區都要分年齡、分層次每年為80週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安排不低於200元的補貼金。

晉城市

進一步實施尊老金髮放制度,對90-99週歲老人,由市財政每年發放給2400元的尊老金;對百歲以上及80-89歲老人,由縣(市、區)財政每年分別發給3600元和800元的尊老金。

出行:本市65週歲以上老年人憑身份證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車。

門票及醫療:進入本市國有控股的旅遊景區免頭道門票,進入其他旅遊景區享受頭道門票半價優惠。免費進入公園、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紀念性陵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在各類醫療機構優先就診、化驗、檢查、交費、取藥、住院。免費使用公共廁所。

運城市

進入本市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旅遊景區免頭道門票,進入其他旅遊景區享受門票半價優惠;免費進入公園、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紀念性陵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優先購買車票、船票、飛機票,優先托運行李、物品;在各類醫療機構優先就診、化驗、檢查、交費、取藥、住院;免除鄉村公益事業的勞務和出資義務;免費使用公共廁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