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見面那麼多文雅的稱呼,原來都是有套路的

在看一些古代題材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裡面的一些對人的稱呼的詞。覺得他們的這些稱呼很文雅,有禮儀之邦的風範。其實,古代的這些稱呼都是有套路的,只要瞭解了套路,我們自己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古人見面那麼多文雅的稱呼,原來都是有套路的

古人稱呼的總原則就是:對別人通常使用尊稱,對自己則用謙稱。

古人見面那麼多文雅的稱呼,原來都是有套路的

對別人的尊稱主要有以下幾種:稱別人的字,稱別人的官爵,用“足下”“閣下”等表恭敬的稱呼。

尊稱的一個原則就是在一般的稱謂前面加上“尊”“令”“賢”“貴”“老”等表示敬意的詞語,這種方法常用來稱呼別人的親屬及師友。比如尊祖、尊父、尊叔、尊兄、賢輩、賢弟、賢婿、令郎、令愛、令尊、令堂、貴客、貴友、老伯、老弟、老師等等。

古人見面那麼多文雅的稱呼,原來都是有套路的

對自己的謙稱就用諸如卑、鄙、賤、劣、晚、下、小、不、愚等字。比如卑職、鄙人、賤人、劣弟、晚生、晚輩、下官、小人、不才等等。

對自己的家人親屬往往使用“舍”“家”“敝”“賤”等,表現出自己的謙虛。比如舍親、家兄、敝親友、賤荊(自己的妻子)等。

古人見面那麼多文雅的稱呼,原來都是有套路的

在使用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注意輩分的差別,對長輩和平輩謙虛恭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是對晚輩則不能表現的過於謙卑,還是要拿出一點做長輩的架子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