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见面那么多文雅的称呼,原来都是有套路的

在看一些古代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里面的一些对人的称呼的词。觉得他们的这些称呼很文雅,有礼仪之邦的风范。其实,古代的这些称呼都是有套路的,只要了解了套路,我们自己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古人见面那么多文雅的称呼,原来都是有套路的

古人称呼的总原则就是:对别人通常使用尊称,对自己则用谦称。

古人见面那么多文雅的称呼,原来都是有套路的

对别人的尊称主要有以下几种:称别人的字,称别人的官爵,用“足下”“阁下”等表恭敬的称呼。

尊称的一个原则就是在一般的称谓前面加上“尊”“令”“贤”“贵”“老”等表示敬意的词语,这种方法常用来称呼别人的亲属及师友。比如尊祖、尊父、尊叔、尊兄、贤辈、贤弟、贤婿、令郎、令爱、令尊、令堂、贵客、贵友、老伯、老弟、老师等等。

古人见面那么多文雅的称呼,原来都是有套路的

对自己的谦称就用诸如卑、鄙、贱、劣、晚、下、小、不、愚等字。比如卑职、鄙人、贱人、劣弟、晚生、晚辈、下官、小人、不才等等。

对自己的家人亲属往往使用“舍”“家”“敝”“贱”等,表现出自己的谦虚。比如舍亲、家兄、敝亲友、贱荆(自己的妻子)等。

古人见面那么多文雅的称呼,原来都是有套路的

在使用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辈分的差别,对长辈和平辈谦虚恭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是对晚辈则不能表现的过于谦卑,还是要拿出一点做长辈的架子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