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導言:1664年,年輕的路易十四希望向全歐展現自己的威勢,而又不希望把國家陷入昂貴的戰爭,於是決定將他第一個征服的目標鎖定為位於北非阿爾及利亞海岸、由奧斯曼帝國庇護的穆斯林海盜基地,吉傑勒港(Gigeri)。當時,北非的穆斯林海盜是地中海貿易最大的威脅,而宗教原因更加劇了他們與歐洲人的對立。海軍元帥博福爾公爵率領15艘從外購置或租借來的戰艦開始了這次帶有聖戰意味的遠征,並於6月26日到達吉格。法國的艦隊最初取得了勝利,但卻逐漸陷入了漫長的、與穆斯林蓋倫槳帆船和縱帆船的消耗戰中。物資補給問題變得尤為突出,加之博福爾公爵完全不瞭解海軍,這次作戰最終在3個月後以失敗告終。路易十四極為震驚,因為荷蘭、英國乃至疲弱的西班牙,都能狠狠地教訓這些異教徒,並以此展現自己的海上力量。法國既然是歐洲第一大國,他的海軍也應是歐洲第一。由此拉開了法國海軍在路易十四時代重新崛起的步伐。

路易十四親政時的海軍狀況

1661年馬薩林病逝,死前密矚路易十四要親自掌權、不再任命首相;於是23歲的青年國王,宣佈親政,並把自認為是馬薩林繼承人的重臣尼古拉斯·富凱給解職(理由是貪贓收賄)。太陽王的時代開始了。他一天工作八小時以上,以無比的熱誠與精神治理國家,他任用一批賢才管理國家的各方面事物,使國家發展走上正軌。

1662年,當柯爾貝爾來到當時的法國海軍總基地土倫視察,法國艦隊觸目驚心的狀態讓他極為驚訝。黎塞留當初所留下的龐大風帆艦隊只剩下2到3艘具有航行能力,能勉強使用的也不過8艘。而30多艘蓋倫槳帆船隻剩下狀態極差的6艘。剩下的船隻,或因長年失修而坐沉,或因缺乏保養而朽爛。商人的頭腦使柯爾貝爾十分看重王國的海外利益,而保障這一切的法國艦隊竟如此處於如此糟糕的境況。這使他無法忍受。柯爾貝爾回到宮中,便向路易報告了此事。同年,法國海軍年經費在他的建議下恢復到黎塞留時代的三百萬法郎。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路易十四

儘管人們大多將法國海軍在這一時期崛起的功勞歸於柯爾貝爾,但事實上,真正讓法國艦隊的命運迎來轉機的仍是路易十四。1664年,年輕的太陽王希望向全歐展現自己的威勢,而又不希望把國家陷入昂貴的戰爭,於是決定將他第一個征服的目標鎖定為位於北非阿爾及利亞海岸、由奧斯曼帝國庇護的巴巴里海盜基地,吉傑勒港(Gigeri)。當時,北非的巴巴里海盜是地中海貿易最大的威脅,而宗教原因更加劇了他們與歐洲人的對立。海軍元帥博福爾公爵率領15艘從外購置或租借來的戰艦開始了這次帶有聖戰意味的遠征,並於6月26日到達吉格。法國的艦隊最初取得了勝利,但卻逐漸陷入了漫長的、與穆斯林蓋倫槳帆船和縱帆船的消耗戰中。物資補給問題變得尤為突出,加之博福爾公爵完全不瞭解海軍,這次作戰最終在3個月後以失敗告終。路易十四極為震驚,因為荷蘭、英國乃至疲弱的西班牙,都能狠狠地教訓這些異教徒,並以此展現自己的海上力量。法國既然是歐洲第一大國,他的海軍也應是歐洲第一!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法國艦隊與巴巴里海盜的激戰

1660年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在艦隊建設方面,柯爾貝爾首先恢復了法國各主要港口的功能,隨後便向造船強國荷蘭與瑞典購置一批艦艇。他的商人頭腦在海軍建設方面較當年的黎塞留更為精明。黎塞留為扶植本國造船業採取的措施是請外國設計師與工匠來本國施工。結果,他的許多艦艇由荷蘭人在法國設計製造,而本國人卻並未獲得多少有價值的信息,遇事時仍只能求助於他們。而柯爾貝爾則專門聘請荷蘭與挪威的優秀造船匠,在法國開設課程,向法國人傳授造艦事宜。他還將海軍所必須的造船廠與鑄炮廠全部收歸國有,並在羅什福爾與土倫重新建立海軍軍火倉庫。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路易十四的野心所及,法國海軍必須一分為三:在南部的地中海、西部的比斯開灣與西班牙沿岸以及北部的英吉利海峽、北海,都需要一支相對獨立的海軍的存在。一個國家漫長的海岸並不代表發展海軍的優勢,在法國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但柯爾貝爾與太陽王絕不會放棄他們的宏圖。而在1660年代法國歐洲第一的國力開始在海軍建設上體現出來。從土倫到勒哈弗爾,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造艦景象。一種誇張的說法對那時盛況的描述甚至有些難以置信:“一艘在土倫建造的40炮戰艦僅用了7小時就完全建成,而在柯爾貝爾之子、塞涅萊侯爵視察土倫時,一艘蓋倫槳帆船從無到有僅僅花費5個小時。”當然這段描述過於誇張,但是在當時法國海軍的建設確實以十分驚人的速度擴建。1661年法國還只有30艘戰艦,其中只有3艘配備60門以上的火炮,到1666年時法國已有70艘戰艦,其中50艘是風帆戰列艦,接著1667年法國海軍的規模已超越荷蘭成為世界第一。1671年法國艦船又增加到196艘。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柯爾貝爾

法國艦隊的規模迅速膨脹,從1662年柯爾貝爾認為“至少比沒有好”、幾乎喪失了作戰能力的情況發展為一支無人可忽視的海軍。1668至1669年,法國的造艦運動達到頂峰。柯爾貝爾決定讓國王的艦隊擁有世界上最偉大、最優秀的艦隻,於是為大艦隊訂造了2艘最為華麗的以太陽王稱號所命名的裝備100門以上的巨型旗艦。它們分別是皇家路易號(Royal Louis)與皇家太陽號(Soleil Royal)。之後,柯爾貝爾又建造了2艘以王室成員命名的100炮鉅艦,皇家太子號(Dauphin Royal)與皇家公爵號(Royal Duc)。這四艘鉅艦將法國的造船技術與精湛的巴洛克風格手工藝發揮得淋漓盡致:每艘戰艦的尾樓與側舷上部,都飾有以金箔覆蓋的精美雕塑。而在皇家太陽號上,巨大的阿波羅神像更是這種技藝的極致。當時法國的戰艦往往以黃、藍為主基調,加上百合花圖案或是金色裝飾,堪稱海軍史上的藝術品。從紙面上看1667年後法國海軍規模已是世界第一,但戰鬥力還是要從實戰中得出答案。不久考驗法國海軍戰力的時候到了,1672年法荷戰爭爆發。法國海軍自然也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去,這次他們面臨的對手是世界第一的荷蘭海軍。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搭載112門火炮的皇家太陽號風帆戰列艦模型

爭奪海軍第一強國寶座

黎塞留曾在他的政治遺囑中提到:“對於我們來說聯合省的威脅較小,雖然他們在貿易上的壟斷令人難以忍受,不過正因為這些商人依靠的是貿易與戰艦,即使他們與我們為敵,我們也可以從陸上攻擊他們......”法荷戰爭也確實體現了這點。荷蘭的國境防禦曾經是公認的歐洲最強,當年西班牙人攻打了幾十年都不能越雷池一步。但現如今“歐洲最強防線”在法軍面前幾乎一觸即潰。6月法軍已經打到了萊茵河畔,這條大河是荷蘭人最重要的屏障,此時卻因為乾涸期連淹沒一匹馬的深度都沒有,路易十四親臨前線指揮了渡河作戰,與其說是作戰不如說是閱兵,法軍士兵為了得到獎賞爭先恐後的衝向河對岸,荷蘭人的抵抗根本不值一提,不過在宣揚國王英明指揮的戰報中,這場戰鬥還是被描述的極其慘烈。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1672年法國陸軍的連戰連捷造成荷蘭的災難年

法國海軍在戰爭之初與英國皇家海軍一起從海上試圖登陸荷蘭,但荷蘭海軍上將魯伊特於英法聯合艦隊的四次海戰均獲得勝利,英國方面查理二世被迫停戰,後來在國會的壓力下,於1674年正式結束第三次英荷戰爭。這下大海上法國海軍只能單獨面對荷蘭海軍了。英國退出戰爭倒不是說戰爭期間損失慘重,而是因為法國在歐陸的日益強盛和海外的積極擴張,讓英國感到了不安,英荷之間的貿易糾紛就顯得次要了。但英國海軍卻在克倫威爾時代後又一次獲得了海上第一強國的地位。原因是荷蘭將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陸地,而滯緩了海軍發展,相比之下英國在第二次英荷戰爭後默默發展海軍到1674年後英國海軍實力已經略超荷蘭一籌。但很快法國海軍也要和英國皇家海軍共享第一寶座了。

1674年開始法國海軍目標轉向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在加勒比海法國海軍被荷蘭多次受挫,未能撈到便宜,在地中海法國派出艦隊進攻西班牙,荷蘭方面令魯伊特率領規模不大的艦隊馳援西班牙,被法國海軍連連擊敗。在1676年的奧古斯塔海戰和巴勒莫海戰中,法國海軍的戰鬥力算是鍛鍊上去了,法國也因這兩場海戰獲取西地中海的制海權。荷蘭名將魯伊特因在奧古斯塔海戰傷勢過重在撤退中逝去,使荷蘭海軍的影響力和戰力大幅下降。而法國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海戰誕生了一位海軍名將——迪凱納。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迪凱納

法國海軍的迅速崛起確實讓周邊國家感到恐懼,讓國民感到驕傲。路易十四的陸軍已經所向披靡,而法國艦隊的“軟實力”正不斷擴充著,讓柯爾貝爾為之打造的強大軀殼發揮出越發強大的威力。法國不再僅是歐洲大陸上的危險。英國的查理二世甚至與荷蘭的威廉三世結訂密約,共同遏制法國海上勢力。英國也與法國海軍展開了激烈的海軍競賽。1677年英國開啟30艘風帆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全部都是載炮70或90門炮的大船,其中10艘為三層甲板。

法國海軍也絲毫沒有懈怠。法荷戰爭結束後動員起來的法國艦隊戰船總數199艘,其中載炮40門以上的風帆戰艦68艘。科爾貝爾而一方面為艦隊更新著最優秀的船隻,一方面為海軍培養、徵募著人才。他建議國王在和平時期將海軍投入到對穆斯林海盜的作戰上,一方面展現法國作為歐洲基督教國家領袖的地位,一方面將艦隊維持在戰爭狀態下,保持其紀律與戰鬥力。此後數年,法國艦隊幾乎成為歐洲唯一活躍的常備海軍,而軍官隊伍也在戰鬥中得到來自實踐的培養。到了1681年,法國海軍具有正規戰艦總計179艘,其中戰艦115艘,最大的一級戰艦12艘。這支艦隊總兵力近四萬,其中高級軍官1028人。在地中海上,還有三十艘蓋倫槳帆船,兵力約三千。截止到1683年柯爾貝爾逝世,法國海軍已經擁有276艘戰艦。其子塞涅萊侯爵接替了海軍國務大臣的職務,也接管下了擁有276艘戰艦的龐大艦隊。

早在法荷戰爭結束後,塞涅萊侯爵在父親的支持下已經開始掌控海軍部。之後,他又巡視了全國的港口,成為對航運最為了解的人。塞涅萊基本沿襲了科爾貝爾的政策,只是因為他不再大權在握,無法像他的父親那樣為海軍徵得更多發展經費。1684年5月,上任不久的他與迪凱納一道對意大利北部、以支援西班牙(當時法國與西班牙為爭奪北非領地展開局部戰爭)的熱那亞進行大規模炮擊。法國艦隊向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傾瀉了超過一萬三千發炮彈,許多珍貴的遺蹟被毀。通過這次行動,塞涅萊確立了在海軍中的威信。塞涅萊讓法國海軍的效率進一步提供。在他父親的時代,海軍部下轄的辦事處僅有3個,而在他手中,這一數量很快上升到7個,分理海上貿易、東方艦隊事務、西方艦隊事務、地中海港口、大西洋港口、殖民以及其他事務。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塞涅萊侯爵

儘管法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但想要超越英國皇家海軍實在是困難,英國也不會站住讓法國去超越。可不久上帝給了法國海軍一次機會,1685年查理二世逝世,詹姆斯二世繼位,詹姆斯在位的三年英國皇家海軍發展較慢,整個三年僅下水8艘風帆戰列艦,隨著紀律鬆懈,產生了一種物質節儉政策,艦隊的數量不斷減少,艦隊的狀況不斷惡化。此時法國海軍已經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但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南特詔令使法國工商半毀,海軍也受到了波及,失去了9000名熟練的水手。法國海軍的力量受到削弱。

第一海軍強國對抗第二和第三海軍強國

1686年為了應付法國與日俱增的威脅,荷蘭的威廉三世與神羅等國結成奧格斯堡同盟針對法國霸權。1688年九年戰爭(也稱:大同盟戰爭 或者 奧格斯堡聯盟戰爭)爆發,法國本打算與英國一起對抗奧格斯堡同盟,但在1688年不朽的七人邀請荷蘭的威廉夫婦入主英國,在英國失去人心的詹姆斯二世被迫出逃。法國就這樣單槍匹馬地投入了九年戰爭。在戰爭之初法國軍事上進展的還算順利,法國取得了上風,在海上法國海軍艦船數量上要大於英國與荷蘭海軍艦船數量的總和,不過戰鬥力卻不足以同時壓制英國與荷蘭海軍。法國海軍在1690年的比奇角海戰大勝英荷聯合艦隊後,也成了強弩之末。雖然比奇角海戰後法國海軍已經掌握著北大西洋和西地中海的制海權,對海洋的控制範圍也可說是空前甚至是絕後。但法國海軍的後勁卻顯不足,無法應對一場持久戰。換言之,法國的問題就在於他無法發揮全部人力資源和海上資源以維持有效的軍事行動。而且法國人也並未能借此做好登陸英國的準備。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1690年比奇角海戰

到1692年法國人終於組建了一支軍隊入侵英國,路易十四相信只需一場戰鬥就可以為入侵掃清道路。但形勢已經不是兩年前了。英國與荷蘭重整旗鼓,雙方在巴夫勒爾、瑟堡、拉和岬展開激戰,法國雖在巴夫勒爾取得輝煌的戰術性勝利,但在瑟堡和拉和岬失敗,法國失去了制海權。之後法國海軍轉入了具有經濟效益的劫掠戰,以取得在海上的均勢。儘管在伺候的幾年法國海軍規模依然強大,且在1695年規模達到了頂峰,但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他們的主要任務也不再是和敵人展開制海權爭奪了。而他的對手英國自光榮革命後全國上下煥然一新,1693年英格蘭銀行成立後,英國海軍獲得了發展所必需的大量資金,並且為海軍的長期運作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已經超越法國海軍,再次奪回第一海軍強國的寶座,這一坐就幾乎是兩個半世紀。

而九年戰爭結束後法國海軍的狀況日益惡化,在18世紀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海軍遭受到了災難性的打擊,大西洋艦隊幾乎全滅,地中海艦隊也在1707年土倫戰役後為了不讓土倫港的法國艦隊落入大聯盟手上,水手們含著淚將港內的全部艦艇自沉港底。他們的旗艦、第二艘皇家太陽號與法國地中海艦隊的全部精銳在一週內盡數損失。路易十四時代所締造的大海軍就這樣葬送在了海底。直到半個世紀後再一次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的法國人有一次展開了工程浩大的海軍擴建。

從戰鬥力五到力抗英荷聯合艦隊——太陽王時代法國海軍的再崛起

1702年維哥灣海戰


●The sun Fleet :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rench Navy, 1624-1692

●波旁王朝的故事

●風帆時代的海上戰爭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