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李嘉誠大傳之風雨少年時—茶樓謀生

一本全新解讀李嘉誠的傳記

透徹的商業分析,精彩的情節呈現

成功的本質不是求取財富,而是完善自我

學習李嘉誠的為人、處世、從商,

拆除人生的藩籬

连载:李嘉诚大传之风雨少年时—茶楼谋生

茶樓謀生

1999年,已然名滿天下的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校友會成立典禮上引用曾國藩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手書的內容,激勵學生:“‘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憑著我們的意志,憑著我們的毅力,運用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原創力將之融入我們的生命,融入我們承傳的強大文化,使之轉化成我們的力量,為我們民族締造更大的福祉、繁榮、非凡的成就和將來。”

父親逝世以後,李嘉誠少年立志,決心將來要創一番大業。

儘管舅父表示願意資助李嘉誠完成中學學業,接濟李嘉誠一家,但李嘉誠仍打算中止學業,謀生賺錢,養活全家人。對此,莊靜庵並沒有表示異議,因為,他也是讀完私塾,十歲出頭就遠離父母家鄉,去廣州闖蕩打天下的。外甥進舅父的公司,原本順理成章,但莊靜庵未開這個口,舅父的意思,李嘉誠心知肚明,他必須像舅父一樣,靠自己獨立謀生。

但是日治時期,百業蕭條,求職談何容易。

1943年春節,中國東北、蘇聯遠東、日本、阿拉斯加、加拿大出現日全食,北太平洋及其兩岸部分地區出現日偏食。到這年冬天,正值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國的風,翻越南嶺,直撲香港。

寒冷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落。在這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母親帶李嘉誠沿街挨家挨鋪尋找工作,他們足足行走了一整天,也未能如願。由於燃料短缺,日軍實行燈火管制,天黑許久,路燈才亮起來。母子倆步履蹣跚回到家,雙腳滿是血泡。李嘉誠躺在床上不願動,母親把在路上撿的菜葉洗淨,生火煮粥。舅父帶來一小袋米,他問了問一家人的起居飲食,板凳沒坐熱就起身告辭。

翌晨,李嘉誠堅持一個人出門,他不忍母親跟著他一拐一拐,艱難地行街。母親叮囑他:“你去找潮州的親戚和同鄉,潮州人總是幫襯潮州人的。”於是,李嘉誠先趕往上環的黃記雜貨店,店主黃叔原先住在潮州北門,與李家祖宅僅隔著兩條小巷,他還是李嘉誠伯父李雲章的學生。

然而,黃記雜貨店已然關門,透過門縫,他看到裡面空無一物。希望落空,李嘉誠又冒出個幼稚的想法,去銀行找工作,掃地、抹灰、煲茶、跑腿,幹什麼都行。銀行當然不會倒閉,但等待他的只有閉門羹。

夜幕降臨,李嘉誠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到家,母親卻露出難得的笑顏,告訴他:“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李嘉誠愣住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這兩天,他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雙腳跑得又腫又疼,白眼冷語,深深挫傷了他的自尊心。儘管如此,他仍覺得好事來得太快了些。

見李嘉誠不說話,莊碧琴叮囑兒子:“進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鐘錶打交道,這是一門好技術,日後準能發達。你要好好做,聽舅舅的話。”其實,她瞞住了一個事實—莊靜庵並不忍心讓外甥小小年紀,就獨自闖蕩謀生,他原本就有意讓李嘉誠進他的公司,但擔心如果李嘉誠找工作太容易,會不思進取,故而先讓他嚐嚐找工作的苦頭,這樣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

可是,李嘉誠卻沒有接受舅舅的善意。他也曾經想過去舅舅的中南錶店當學徒,他更知道舅舅當年從老家一步步走到今天,肯定有許多他可以學習的經商經驗,然而李嘉誠不想馬上進舅舅的中南錶店,因為他們一家從潮州投奔香港,已經給舅舅添了許多麻煩,因此不希望再依賴莊靜庵。

“求人不如求己”,是當今很動人的共識,而在少年李嘉誠身上則更進一步,靠人不如靠己。的確,成功者總是自主性很強的人,他總是自己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而絕不會讓別人駕馭自己,那麼是在自己尚不夠強大的時候—少年李嘉誠明白,依靠別人往往會使自己身不由己。

莊碧琴為兒子的倔強感到高興,同時又有幾分擔憂。她同意李嘉誠再去找一天工作,並商定如果第三天還找不到,就一心一意進舅父的公司做工。

第二天中午,在位於西營盤大街中央的“春茗大茶肆”,李嘉誠找到了平生第一份工作。畢竟,他還是個身材纖細的孩子,人滿為患的港九各大店鋪,絕對不會輕易僱用一個沒有根底、沒有文化也沒有茁壯身體的少年,尤其是那些大商輔,更是把他拒之門外。李嘉誠在走投無路之際發現了西營盤這幢引人注目的茶樓,本來他走進這富麗堂皇的地方時心裡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沒想到當他來到後堂站在老闆面前,說明自己迫切的求職要求後,做夢也沒想到,老闆竟然也是潮州人。

聽了李嘉誠開口說第一句話,老闆馬上就對這個身材細瘦,面帶和善笑容的男孩子產生了好感,問他:“你可在澄海生活過?”

李嘉誠回答:“小時候家父就在澄海教書,所以語音中難免有一點澄海的鄉音。”老闆又問:“既然在澄海生活,你可認識一個叫李雲經的老師?”李嘉誠回答:“李雲經正是家父。”

老闆對他再三打量,然後拍拍他的肩膀,說:“原來你是李老師的兒子啊,李老師在澄海當中學校長時,賢達之名早已傳遍了四鄉。當年我侄子就在令尊大人的學校裡讀書,從他那裡倒也沒有少聽令尊嚴謹治校的事。可是,不知你們李家不在潮州地面生活,何故也來到了香港?”

李嘉誠就把日本軍隊如何進犯潮州,家父不情願為日本人做事,最後不得不放棄教學,毅然攜家輾轉來到香港謀生的經歷,都詳細地講給茶樓的老闆聽。當茶樓老闆得知李雲經已經去世,當即拍板決定留下李嘉誠在他的茶樓裡當夥計,並對他說:“如果你不嫌我的茶樓薪水少,索性就留在這裡給我當幫手吧。如果你能在這兒好好做事,至少可以貼補家用。”

李嘉誠進了茶樓做煲茶的堂仔。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

廣東人習慣喝早晚茶,天矇矇亮,就有茶客上門。店夥計必須在早上五點左右趕到茶樓,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因此,李嘉誠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茶樓和最後一個離開茶樓。舅父送了一隻小鬧鐘給李嘉誠,好讓他掌握早起的時間。通過這件事情,舅父不再懷疑外甥獨立謀生的能力。

如果僅僅從養家餬口的角度考慮,在春茗茶樓當一個夥計正為他之所求。他感到舒心的是,老闆是潮州同鄉,老闆娘也是個心地善良的女人。而這裡每天出入的都是一些香港名人大亨,這些腰纏萬貫的茶客們中有許多廣東人,花起錢來可稱得上是揮金如土,有時候李嘉誠在茶樓得到的小費也夠他全家活幾天的了,再加上這裡較為優厚的薪水,還有老闆娘逢年過節給夥計們的加薪,好一陣子,貧困的李家好像忽然苦盡甘來,生計再也不用擔心了。可是,每當下午時分,茶客稀少的時候,李嘉誠就會躲在樓下的角落裡,悄悄誦讀父親生前留給他的《千家詩》。

有一天,一位衣著古樸的老顧客正坐在太師椅上吃茶,忽然拉住李嘉誠的手說:“孩子,我給你看看面相,如何?”李嘉誠哪敢在工作時間與客人閒聊,慌忙推辭。這位老顧客又說:“孩子你放心,給你看相,我是不收錢的!你們老闆那裡,我會說話的,諒他也不敢不給這個面子。”

見老人如此認真,李嘉誠便默許了他。觀察片刻,老人預言李嘉誠是水星轉世,只是困在水中不得施展,只要跳出眼前的困境,將來肯定一片光明,他斷定:“只是為這眼前的困厄之運,你至少還要苦苦掙扎幾年光景。孩子,你現在是一條困在水中的巨龍,遲早有一天會發跡的!”

老人的話,李嘉誠將信將疑,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卻更加困惑,他不明白自己的前程究竟在哪裡。李嘉誠對工作分外珍惜,只是滿身詩書氣的他以前很少幹體力活,隨著在春茗茶樓跑堂的時間越久,越讓李嘉誠感到庸庸碌碌和無所作為。雖然茶樓的生意越好自己能拿到的小費越多,然而讓他發愁的是,莫非自己將來就這樣在茶樓裡奔跑一輩子嗎?眼前儘管可以維持家中的溫飽,然而這種日子越過得平安,越在悄悄遠離父親生前對他的要求,這讓李嘉誠心中非常不安。

有一次,李嘉誠因為勞累過度,茶水不小心濺溼了一位茶客的褲腿。李嘉誠嚇得臉色蒼白,沒想到這位茶客不但沒有責備他,反倒為他向老闆開脫,說他年紀小小就出來打工謀生,實在不容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老闆終於沒有處罰他。李嘉誠每每念及此事,總會說:“這雖然是小事一樁,可於我卻是一件大事。如果還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讓他安度晚年。”

茶樓歲月是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吃苦受累最多的日子。他在茶樓幹了兩年多便自動辭職,進了舅父的公司。茶樓這個容納了三教九流的小社會,不僅使他明白了今後無論幹什麼事情,文化都至關重要,而且,隨著對社會認識的深入,還激發了李嘉誠出人頭地的遠大志向。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