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李嘉诚大传之风雨少年时—茶楼谋生

一本全新解读李嘉诚的传记

透彻的商业分析,精彩的情节呈现

成功的本质不是求取财富,而是完善自我

学习李嘉诚的为人、处世、从商,

拆除人生的藩篱

连载:李嘉诚大传之风雨少年时—茶楼谋生

茶楼谋生

1999年,已然名满天下的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校友会成立典礼上引用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手书的内容,激励学生:“‘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着我们的意志,凭着我们的毅力,运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原创力将之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承传的强大文化,使之转化成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民族缔造更大的福祉、繁荣、非凡的成就和将来。”

父亲逝世以后,李嘉诚少年立志,决心将来要创一番大业。

尽管舅父表示愿意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对此,庄静庵并没有表示异议,因为,他也是读完私塾,十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外甥进舅父的公司,原本顺理成章,但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李嘉诚心知肚明,他必须像舅父一样,靠自己独立谋生。

但是日治时期,百业萧条,求职谈何容易。

1943年春节,中国东北、苏联远东、日本、阿拉斯加、加拿大出现日全食,北太平洋及其两岸部分地区出现日偏食。到这年冬天,正值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直扑香港。

寒冷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落。在这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母亲带李嘉诚沿街挨家挨铺寻找工作,他们足足行走了一整天,也未能如愿。由于燃料短缺,日军实行灯火管制,天黑许久,路灯才亮起来。母子俩步履蹒跚回到家,双脚满是血泡。李嘉诚躺在床上不愿动,母亲把在路上捡的菜叶洗净,生火煮粥。舅父带来一小袋米,他问了问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板凳没坐热就起身告辞。

翌晨,李嘉诚坚持一个人出门,他不忍母亲跟着他一拐一拐,艰难地行街。母亲叮嘱他:“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于是,李嘉诚先赶往上环的黄记杂货店,店主黄叔原先住在潮州北门,与李家祖宅仅隔着两条小巷,他还是李嘉诚伯父李云章的学生。

然而,黄记杂货店已然关门,透过门缝,他看到里面空无一物。希望落空,李嘉诚又冒出个幼稚的想法,去银行找工作,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银行当然不会倒闭,但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这两天,他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双脚跑得又肿又疼,白眼冷语,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尽管如此,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些。

见李嘉诚不说话,庄碧琴叮嘱儿子:“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你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其实,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但担心如果李嘉诚找工作太容易,会不思进取,故而先让他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可是,李嘉诚却没有接受舅舅的善意。他也曾经想过去舅舅的中南表店当学徒,他更知道舅舅当年从老家一步步走到今天,肯定有许多他可以学习的经商经验,然而李嘉诚不想马上进舅舅的中南表店,因为他们一家从潮州投奔香港,已经给舅舅添了许多麻烦,因此不希望再依赖庄静庵。

“求人不如求己”,是当今很动人的共识,而在少年李嘉诚身上则更进一步,靠人不如靠己。的确,成功者总是自主性很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那么是在自己尚不够强大的时候—少年李嘉诚明白,依靠别人往往会使自己身不由己。

庄碧琴为儿子的倔强感到高兴,同时又有几分担忧。她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并商定如果第三天还找不到,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

第二天中午,在位于西营盘大街中央的“春茗大茶肆”,李嘉诚找到了平生第一份工作。毕竟,他还是个身材纤细的孩子,人满为患的港九各大店铺,绝对不会轻易雇用一个没有根底、没有文化也没有茁壮身体的少年,尤其是那些大商辅,更是把他拒之门外。李嘉诚在走投无路之际发现了西营盘这幢引人注目的茶楼,本来他走进这富丽堂皇的地方时心里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没想到当他来到后堂站在老板面前,说明自己迫切的求职要求后,做梦也没想到,老板竟然也是潮州人。

听了李嘉诚开口说第一句话,老板马上就对这个身材细瘦,面带和善笑容的男孩子产生了好感,问他:“你可在澄海生活过?”

李嘉诚回答:“小时候家父就在澄海教书,所以语音中难免有一点澄海的乡音。”老板又问:“既然在澄海生活,你可认识一个叫李云经的老师?”李嘉诚回答:“李云经正是家父。”

老板对他再三打量,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原来你是李老师的儿子啊,李老师在澄海当中学校长时,贤达之名早已传遍了四乡。当年我侄子就在令尊大人的学校里读书,从他那里倒也没有少听令尊严谨治校的事。可是,不知你们李家不在潮州地面生活,何故也来到了香港?”

李嘉诚就把日本军队如何进犯潮州,家父不情愿为日本人做事,最后不得不放弃教学,毅然携家辗转来到香港谋生的经历,都详细地讲给茶楼的老板听。当茶楼老板得知李云经已经去世,当即拍板决定留下李嘉诚在他的茶楼里当伙计,并对他说:“如果你不嫌我的茶楼薪水少,索性就留在这里给我当帮手吧。如果你能在这儿好好做事,至少可以贴补家用。”

李嘉诚进了茶楼做煲茶的堂仔。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天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门。店伙计必须在早上五点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因此,李嘉诚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茶楼和最后一个离开茶楼。舅父送了一只小闹钟给李嘉诚,好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通过这件事情,舅父不再怀疑外甥独立谋生的能力。

如果仅仅从养家糊口的角度考虑,在春茗茶楼当一个伙计正为他之所求。他感到舒心的是,老板是潮州同乡,老板娘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而这里每天出入的都是一些香港名人大亨,这些腰缠万贯的茶客们中有许多广东人,花起钱来可称得上是挥金如土,有时候李嘉诚在茶楼得到的小费也够他全家活几天的了,再加上这里较为优厚的薪水,还有老板娘逢年过节给伙计们的加薪,好一阵子,贫困的李家好像忽然苦尽甘来,生计再也不用担心了。可是,每当下午时分,茶客稀少的时候,李嘉诚就会躲在楼下的角落里,悄悄诵读父亲生前留给他的《千家诗》。

有一天,一位衣着古朴的老顾客正坐在太师椅上吃茶,忽然拉住李嘉诚的手说:“孩子,我给你看看面相,如何?”李嘉诚哪敢在工作时间与客人闲聊,慌忙推辞。这位老顾客又说:“孩子你放心,给你看相,我是不收钱的!你们老板那里,我会说话的,谅他也不敢不给这个面子。”

见老人如此认真,李嘉诚便默许了他。观察片刻,老人预言李嘉诚是水星转世,只是困在水中不得施展,只要跳出眼前的困境,将来肯定一片光明,他断定:“只是为这眼前的困厄之运,你至少还要苦苦挣扎几年光景。孩子,你现在是一条困在水中的巨龙,迟早有一天会发迹的!”

老人的话,李嘉诚将信将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却更加困惑,他不明白自己的前程究竟在哪里。李嘉诚对工作分外珍惜,只是满身诗书气的他以前很少干体力活,随着在春茗茶楼跑堂的时间越久,越让李嘉诚感到庸庸碌碌和无所作为。虽然茶楼的生意越好自己能拿到的小费越多,然而让他发愁的是,莫非自己将来就这样在茶楼里奔跑一辈子吗?眼前尽管可以维持家中的温饱,然而这种日子越过得平安,越在悄悄远离父亲生前对他的要求,这让李嘉诚心中非常不安。

有一次,李嘉诚因为劳累过度,茶水不小心溅湿了一位茶客的裤腿。李嘉诚吓得脸色苍白,没想到这位茶客不但没有责备他,反倒为他向老板开脱,说他年纪小小就出来打工谋生,实在不容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板终于没有处罚他。李嘉诚每每念及此事,总会说:“这虽然是小事一桩,可于我却是一件大事。如果还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让他安度晚年。”

茶楼岁月是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吃苦受累最多的日子。他在茶楼干了两年多便自动辞职,进了舅父的公司。茶楼这个容纳了三教九流的小社会,不仅使他明白了今后无论干什么事情,文化都至关重要,而且,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深入,还激发了李嘉诚出人头地的远大志向。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