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道德習慣,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

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是人才的衡量標準之一。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很難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而且,他不但不能有大的作為,也難以立足於社會。養成好的道德習慣,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張人生通行證。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人發育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一個健康的家庭必須要教育子女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讓孩子成功的拿到這一張人生的通行證。

“你們過分了,垃圾丟得滿街都是!”一天中午,49歲的環衛女工因為這樣一句話,竟然招來一個13歲女孩用鞋底抽打耳光。讓人更為氣憤的是,女孩兒的媽媽非但沒有勸阻女兒的行為,反而稱:“打的好,該打!”

好的道德習慣,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

案例分析

道德是做人的底線,德之不存,何以為人?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雖然學校老師也會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但道德是被感染,而不是被教導的。課堂上的說教遠遠不及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樣作用大,而媽媽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媽媽要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首先自己就要行的正,做的端。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風氣不僅影響了處在道德社會化關鍵時期的少年兒童,更影響了家長。一些家長自身的道德修養就不夠,更不要說教育孩子了。上面例子中,一個女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是不道德的,環衛工也是人,且不說打人本身就不對,僅僅不尊重人、不尊重長輩,就足以受到道德譴責,而媽媽的鼓勵更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女孩的行為應該讓人不齒,其媽媽的行為更讓人憤怒。也許,她認為教育孩子橫行霸道對於孩子將來闖蕩社會有好處,但這樣的教育會誤了孩子一生。

案例分析

道德是做人的底線,德之不存,何以為人?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雖然學校老師也會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但道德是被感染,而不是被教導的。課堂上的說教遠遠不及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樣作用大,而媽媽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媽媽要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首先自己就要行的正,做的端。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風氣不僅影響了處在道德社會化關鍵時期的少年兒童,更影響了家長。一些家長自身的道德修養就不夠,更不要說教育孩子了。上面例子中,一個女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本來就是不道德的,環衛工也是人,且不說打人本身就不對,僅僅不尊重人、不尊重長輩,就足以受到道德譴責,而媽媽的鼓勵更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女孩的行為應該讓人不齒,其媽媽的行為更讓人憤怒。也許,她認為教育孩子橫行霸道對於孩子將來闖蕩社會有好處,但這樣的教育會誤了孩子一生。

好的道德習慣,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績、智力教育常常被看得高於一切。但事實上,一個沒有道德而成績優秀的孩子,比一個有道德而成績差的孩子要危險得多。分析一些刑事案件就會發現,一些犯罪分子智商並不低,甚至要高於很多人,但他們並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於正途,而是用在了犯罪上。究其原因何在?道德敗壞。

有一位高中生,偷了同學的銀行卡,取走了卡上幾千塊錢,那是同學的生活費和學費。而這位高中生成績很好,甚至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希望。能夠取走同學銀行卡上的錢,說明他對這個同學很瞭解,通過一些手段獲得了同學的密碼。這樣一個聰明的學生,卻將自己的聰明用到了犯罪上,而且對象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其行為不能不令人側目。不久他被警察抓住,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一個人是否是人才,最重要的一個考核標準是道德品質。所以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將德育放在第一位。所謂教育無小事,道德教育也是同樣的。道德教育是一件講究原則的事情,也是一件充滿矛盾的事情。

在這個觀念衝突的時代,媽媽可以做到“ 傳道”,可以做到“ 授業”,然而要做到“解惑”卻並不容易,因為在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在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在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在理想與現實等一系列的矛盾中,在眾多的說法和紛繁的觀念衝突中,做出判斷和選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道德教育又不得不讓人做出選擇,這就需要媽媽時時注意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染孩子,並及時糾正孩子在道德方面的偏差。

好的道德習慣,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也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