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理到知縣官越當越小,中外領導人同贊,最後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然而,變化的形勢抵不過複雜的人性。民國有一位元老,早年在晚清政府春風得意,中年在北洋政府走上人生之巔,晚年卻因日偽拉攏走上了不歸路,最後死在曾經的同志手上。

他就是唐紹儀,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

從總理到知縣官越當越小,中外領導人同贊,最後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唐紹儀和夫人吳維翹

唐紹儀出生於商人家庭,從小聰穎異常,14歲便被清政府選送,作為幼童留美。21歲歸國,長期在李鴻章與袁世凱屬下工作,以善辦洋務著稱,一路仕途順暢。先後擔任鐵路督辦、奉天巡撫、郵傳部尚書。武昌起義後,他作為袁世凱內閣的全權代表,南下上海與革命黨談判。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唐紹儀出任第一任內閣總理,卻同時加入同盟會。

唐紹儀有分裂症?

他雖是袁世凱舊部,卻因少年留美,早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民國建立後,他吸收同盟會的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入閣,使同盟會佔據有利形勢,他自己也加入了同盟會。民國初年,內閣制與總統制兩種政體勢若水火,他不滿袁世凱的專橫而辭職。這位民國第一任總理,任期還不到3個月。

從總理到知縣官越當越小,中外領導人同贊,最後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民國第一屆內閣,唐總理居然不在中間在最右邊

唐紹儀退而不休,一直關注政局發展。下臺後,他多次拒絕袁世凱的政治拉攏。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唐紹儀南下參加,擔任財政部長,成為七總裁之一。護法軍政府與北洋政府進行南北和談,他這時是南方總代表。後來,因與孫中山存在政見分歧,他回到廣東老家,在中山縣擔任縣長,立志建設模範縣。他政治清廉,做事勤勉,注重革除陋習,深得民心,有布衣縣長之稱。然而,對這樣一位國民黨元老,地方軍閥的戒備心是很強的。廣東軍閥陳濟棠找機會,逼迫唐紹儀辭職。

從總理到知縣官越當越小,中外領導人同贊,最後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唐紹儀與孫中山

在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唐紹儀以元老身份擔任監察委員,一直未得重用。抗戰爆發後,唐紹儀一反常態,把妻兒送走,自己留在上海淪陷區,沒有隨政府西遷。後來盛傳日本人企圖利用他組織偽政府。雖然沒有唐紹儀投日的確鑿證據,但雙方多次接觸是不可辯駁的事實。考慮到唐紹儀作為國民黨元老的威望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國民黨遂派軍統將他刺殺在家中,而且是被利斧劈死。年近80歲的唐紹儀,就這樣死在曾經的革命同志手中。可悲亦可嘆。

拋開信仰追求不談,唐紹儀的個人能力素質和風度還是值得認可的。毛主席曾經幾次用唐紹儀當了總理再當縣長的事例,教育幹部要能上能下,安居其位。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到好友唐紹儀,說他:“為人正直,有才幹,對中國的未來懷有遠大的抱負。”然而,歷史就是這樣殘酷和現實。

參考書目

1.《民國秘史》,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

2.《民國新聞月刊》,古吳軒出版社,20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