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理到知县官越当越小,中外领导人同赞,最后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变化的形势抵不过复杂的人性。民国有一位元老,早年在晚清政府春风得意,中年在北洋政府走上人生之巅,晚年却因日伪拉拢走上了不归路,最后死在曾经的同志手上。

他就是唐绍仪,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从总理到知县官越当越小,中外领导人同赞,最后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唐绍仪和夫人吴维翘

唐绍仪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聪颖异常,14岁便被清政府选送,作为幼童留美。21岁归国,长期在李鸿章与袁世凯属下工作,以善办洋务著称,一路仕途顺畅。先后担任铁路督办、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武昌起义后,他作为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南下上海与革命党谈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却同时加入同盟会。

唐绍仪有分裂症?

他虽是袁世凯旧部,却因少年留美,早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民国建立后,他吸收同盟会的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入阁,使同盟会占据有利形势,他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民国初年,内阁制与总统制两种政体势若水火,他不满袁世凯的专横而辞职。这位民国第一任总理,任期还不到3个月。

从总理到知县官越当越小,中外领导人同赞,最后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民国第一届内阁,唐总理居然不在中间在最右边

唐绍仪退而不休,一直关注政局发展。下台后,他多次拒绝袁世凯的政治拉拢。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唐绍仪南下参加,担任财政部长,成为七总裁之一。护法军政府与北洋政府进行南北和谈,他这时是南方总代表。后来,因与孙中山存在政见分歧,他回到广东老家,在中山县担任县长,立志建设模范县。他政治清廉,做事勤勉,注重革除陋习,深得民心,有布衣县长之称。然而,对这样一位国民党元老,地方军阀的戒备心是很强的。广东军阀陈济棠找机会,逼迫唐绍仪辞职。

从总理到知县官越当越小,中外领导人同赞,最后竟死在自己人手上

唐绍仪与孙中山

在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唐绍仪以元老身份担任监察委员,一直未得重用。抗战爆发后,唐绍仪一反常态,把妻儿送走,自己留在上海沦陷区,没有随政府西迁。后来盛传日本人企图利用他组织伪政府。虽然没有唐绍仪投日的确凿证据,但双方多次接触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考虑到唐绍仪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威望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党遂派军统将他刺杀在家中,而且是被利斧劈死。年近80岁的唐绍仪,就这样死在曾经的革命同志手中。可悲亦可叹。

抛开信仰追求不谈,唐绍仪的个人能力素质和风度还是值得认可的。毛主席曾经几次用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事例,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安居其位。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好友唐绍仪,说他:“为人正直,有才干,对中国的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和现实。

参考书目

1.《民国秘史》,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

2.《民国新闻月刊》,古吴轩出版社,20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