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說起鳴沙山、月牙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每一位到過此處的人,無不驚訝於這秀麗的沙漠奇觀。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月牙泉位於甘肅敦煌城南5公里處的鳴沙山腹地,宛若文靜的妙齡女子,千百年來和鳴沙山長相廝守,水聲潺潺,澄清如鏡。

自從看過鳴沙山、月牙泉的航拍照片,我就對這裡念念不忘。

約了閨蜜朵朵和王小二,籌備著5.1前往。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還沒來得及分享自己對此處的豔羨,朵朵就殘忍的告訴我一個事實。

月牙泉裡的自然泉水,其實早就乾涸。

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牙泉,是通過地下管道定期注入水源的。

就像一個面容姣好的女子,當你知道她的美麗並非原生,而是科技整形的結果,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失落和遺憾。

為什麼月牙泉需要定期注入水源呢?

原本清澈的泉水來自哪裡?為什麼會發展到今天?

這些消息屬實嗎?

不甘心的我,認真的查看了關於月牙泉的資料。

據地質專家測算,鳴沙山與月牙泉早在一萬兩千年前,就已形成。

其形成原因,大致有3種流行說法: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1. 月牙泉是附近黨河的一段古河道,一直得到地下潛流水源的補給,因而長久不枯竭。

這裡說明一下黨河。黨河是一條由祁連山冰雪融化進入敦煌的母親河,也是生命河。她滋潤著戈壁綠洲,養育著萬千敦煌子民。

  1. 這裡本是風蝕窪地,當風蝕積累達到潛水面深度時,地面便形成了泉湖。

  2. 這裡沙山腹地,自古就有一個湖泊,其月牙的形狀是古人刻意修飾的結果。

這3種說法無論哪個,都還好。可是為什麼水量越來越少了呢?

敦煌綠洲,歷史上是水草豐美之地,有黨河、疏勒河流經,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又是絲綢之路的重鎮。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據史料記載,清朝期間,這裡的湖泊還有船舶行駛往來。

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曾撰文記述:“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

如果說這兩點是文字記錄,那麼有照片可以追溯的,是1907年。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當時的匈牙利籍探險者斯坦因從莫高窟,馱走了大量珍貴的經卷。途經鳴沙山有短暫停歇,拍照留念。

照片中清晰可見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

如今,這照片掛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會議室的牆上。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數據顯示,當時的月牙泉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有餘,平均水深8米多,水質甘冽,澄清如鏡。

遠非今天我們看到月牙泉這般袖珍。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也有3個原因。

1、70年代中後期,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生態漸趨惡化,林木死亡,綠洲萎縮,於是地下水位下降變淺。

2、敦煌修建了黨河水庫,下游的地表徑流斷流。地表水的缺失,直接影響了月牙泉的地下水的補給。

3、鳴沙山的移動。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間,月牙泉周邊鳴沙山東山、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動了8~10米,南北兩山間的區域面積縮減了7%。

和20世紀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腳移動了13~60米,月牙泉終將要面臨沙山掩泉的境地。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最可怕的是1985年。

當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0.8米。由於水少,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讓人唏噓。

政府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採取一系列治理措施。

如將黨河水庫回灌補水、給月牙泉“輸液”以及實施“三禁”政策(禁止打井、禁止開荒、禁止移民)等。

一度面臨乾涸危機的月牙泉終於轉危為安、暫別“消亡危機”,長時間保持在1.35米至1.5米之間的穩定水位。

然而這一切“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危機。

這些年,敦煌溼地面積大幅減少,水資源越來越少,沙化現象日趨嚴重。

有科學家擔心月牙泉有重蹈新疆羅布泊覆轍的危險,會像羅布泊與青土湖一樣消失。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看完這些資料,我對月牙泉有了更深的認識。

原來她並不是嫌棄自己容貌,非要通過科技手段整容的虛榮女子,而是自己曾經的絕世容顏,遭遇了車禍般的變故,不得已才需要採取地下水輸液,來恢復。

我的心裡開始珍惜這難得的沙漠之泉,更堅定了去看一眼的決心。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引水問題,“沙進人退”趨勢如不得到遏制,綠洲失守,敦煌將重蹈樓蘭和羅布泊的覆轍,不僅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月牙泉將不復存在,酒泉市也將唇亡齒寒,河西走廊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生態質量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月牙泉,早就乾涸!五一還去嗎?

這並非危言聳聽,在自然的變化面前,人力始終微薄,所以我們要敬畏自然,愛惜資源,趁著還能看到這美麗的一汪清泉,出發去看看。

等到有一天連著地下灌溉水源也無法維持月牙泉外貌的時候,我們就真的要失去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