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1941年的端午節前,老舍先生和幾位朋友一起寫了這樣一篇文章:

“目前是體驗屈原精神最適切的時代。中華民族在抗戰的炮火裡忍受著苦難,東亞大陸在敵人的鐵蹄下留下了傷痕,千百萬戰士以熱血溫暖了國土,山林河水為中華民族唱起了獨立自主的戰歌,在古老的土地上,中華兒女迎接著新生的歲月……”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老舍先生 像

他們當時是為了紀念那一年的“詩人節”端午節,目的在於昭告天下:

我們決定詩人節,是要效法屈原的精神,是要使詩歌成為民族的呼聲,是要了解兩千年來中國詩藝術已有的成就,把古人的藝術經驗,作為新詩的創作途中的養料……


77年已經過去,無論是稱之為“詩人節”還是“端午節”,在這個人為對的特定的節日裡,人們吃粽子,划龍舟,倒雄黃酒入江等等習俗仍然存在,並將永遠存在。

【注: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小時候,常聽說屈原是如何愛國忠民的,教育要向屈原學習,為自己的祖國死而後已。

長大了,忘了課本上屈原像的細節,卻總是忘不了他的勇氣和堅強。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傅抱石《屈原漁父圖》

就像,從古至今,那麼多書畫家刻畫過的屈原像一般,雖然各有區別和書畫家主觀上添加上去的風格渲染,無一不都表現了屈原的勇氣和堅強。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屈原像(宋?)《歷代帝王名臣像》

這裡的屈原畫像,滿面和藹可親的笑容,和尋常老夫不無二樣,但總能感覺到其笑容可掬的背後,有一顆堅韌的心。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楚屈原像 (元)趙孟頫 《臨李公麟九歌圖》冊頁

下面這些,屈原像,都沒得了以往的笑臉,“形容枯槁”,悲情難自己,似乎更符合歷史記載。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楚屈原像 (元)張渥《臨李公麟九歌圖》 此為距今最早最完整的屈原像真本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屈原像 (明)天然撰贊 弘治十一年重刻《歷代古人像贊》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屈大夫(原)像 (明)胡文煥刊印

而在屈子行吟圖系列畫中,不同時期書畫家也是有著不同的表述方式: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明末,陳洪綬《屈子行吟圖》,1616年,上海圖書館等藏

這裡非常符合《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描述。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傅抱石 《屈子行吟圖》 1930年

而傅抱石和張大千二人的屈子像,或是一番年過六十的老頭子,或是一副莊嚴的學者樣,自有其一番韻味,讓讀者更全面地瞭解屈子。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張大千 1939年作 九歌屈原 鏡心

還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畫家--朱乃正,用意蘊深遠的筆調描繪出了屈原魂:

端午已過,屈原頌不停,國魂常在!

朱乃正《國魂——屈原頌》190×190cm 1984年 布面 油畫

赤紅色的背景,屈子意欲昇天般的神態,隨風再勁,衣袍飄飄,也縱不能抹去心中無論如何要喚醒國民的堅決。

“我們後人感懷憑弔的,是屈原的魂,魂非渺跡,而是永世不滅的希望。”

關注盛世九五wx,更多好料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