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清明節,對於我們中民族來說,可謂是一個嚴肅而莊重的傳統祭祖節日。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在貴州省從江縣有一個叫做岜沙的苗族村寨,清明節期間看不到燒香祭祖的村民,更體會不到過節的熱鬧氣氛。

這裡的村民沒有過清明節的習慣,是因為村前寨後沒有一座埋葬祖先的墳墓。

那麼岜沙苗族是怎樣祭拜先祖的呢?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 岜沙是從江縣丙妹鎮一個行政村,由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莊寨等五個自然寨組成。

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500多戶2300餘人,世居的主要有滾姓和王姓。

樹林是岜沙人祖先的陵園

在岜沙村,你會發現,除了茂密的樹林外,春意盎然的山坡上居然真的看不到一座墳墓。不要驚訝,據當地老人講,這村前寨後的每一棵樹,幾乎都安埋一位岜沙的先人,但是都沒有壘墳墓,也沒有立墓碑。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樹兜下,我們還真的看到了祭拜先人用的紙香之類的物品。

當地老人講這並不是在清明節燒的紙香。岜沙沒有統一祭祖的習俗,平時哪家覺得家裡不怎麼太平,就在埋葬先人的地方種下的那棵樹下燒香祭拜,祈求消災解難,保佑家裡事事平安。

原來這參天古樹下,安息的就是岜沙人的祖先們!這茂密的樹林,就是安息他們祖先的陵園!

樹是人類生命的延續

岜沙人看待生死十分坦然,他們認為:人生在世活不過百歲,從生到死是一個誰也改變不了的生命自然規律,讓四季常青百年不枯的樹木來延續人類的生命,這就是懷念祖先的的最好方式。

所以在岜沙,每生一個孩子家人都要為這個新生命種上一棵樹,並對這棵樹料理保護,讓這個孩子伴隨著這棵樹一起健康成長。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岜沙人沒有在生前就準備棺木的習慣,一個人到生老病死那天,其家再砍下在他出生時種下的那棵樹為其做棺木,擇地下葬後,即在墓穴上又同樣種上一棵樹,表示先人的生命與樹同在,讓生命在自然中繼續延續。

岜沙人把生命融於自然,融於村前寨後的每一棵大樹,形成了岜沙獨特的樹葬習俗。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在岜沙村新建的旅遊接待民族文化歌舞表演廣場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刻寫著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涉足岜沙時留下的感嘆:“人即是樹!”

古老的髮飾與樹密不可分

在岜沙苗寨,男子都留有髮髻,穿著自織土布縫製的古樸簡約服裝。

因為成年男子常常槍不離身,因此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加上秦漢服飾的裝束,被外人喻“一尊尊活的兵馬俑”。

岜沙的男人喜留長髮,髮髻盤於頭頂,四周頭髮則被剃光,頭頂的頭髮表示那是樹木茂盛的樹葉,象徵生命的旺盛與健康。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與眾不同的是,岜沙村子裡的理髮匠是用割草收禾的大鐮刀為全寨子的男人剃頭的,且技藝嫻熟,到想留哪就留哪,想剃哪決不留下一根毛髮。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有民俗學者分析說,岜沙男人髮髻的形成,原因是與岜沙人古老而樸素的崇拜樹木的生態觀念有關。

據傳說,岜沙人的先祖在逃避追殺的危急關頭,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拯救了他們。

因此岜沙人認為,人類離不開樹林;樹能給人們帶來果實,使人得以裹腹,能供人燒火取暖煮食,能用於造房棲息的建築材料;滿山的森樹可以使許多動物得以繁衍生息,供岜沙人得以食物,能滋養水土供人們解渴和耕種。

以樹長存,岜沙人的清明

自古以來,岜沙人對樹的砍伐用材就立有嚴格的條款,並把這些條款列入岜沙的古理寨規,違者重罰,代代相傳,不得更改。

樹給岜沙人帶來幸福

因為有樹,岜沙苗寨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加上原生民族文化獨具特色,至今保持著千百年前的遠古遺風,成為原生態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 1999年被列為從江縣首批開發的旅遊村寨;

▣ 2001年被列為貴州省20個重點民族保護村寨建設的10個重點建設村之一;

▣ 2003年11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從江縣風景名勝區岜沙獨立景點”,是貴州省重點名勝區之一; 當年,上海《旅遊時報》將岜沙列入“中國單身者十大旅遊聖地”;

▣ 2004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黎、從、榕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中的一個景點;

▣ 2007年被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同時被《中國國家地理》推薦為“人的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 2010年10月被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稱號。在《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岜沙被列為民族村寨類A級景區。等等。

現在旅遊開發已經成為岜沙人經濟主要來源,而岜沙人的生命理念形成的樹文化成為遊客和專家學者最喜愛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