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配料就一定能省錢?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坑

養豬業算是一個利潤比較微薄的行業了,特別是在行情不佳的時候,飼養管理做的不好甚至連保本都做不到。因此對於每一個養豬人來說,要做的事情就是方方面面考慮周到,務求最大限度地節約養殖成本以提高利潤空間。

飼料作為養豬流程中的重點支出項目之一,無疑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比如不少養殖戶就想要通過自配料的方法來降低飼料的消耗成本。但是今天我是來給大家潑冷水的,因為自配飼料並不能夠保證絕對地降低成本。下面我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箇中關竅。

自己配料就一定能省錢?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坑

第一、原料成本

要自配飼料,那麼肯定少不了是要購買原料的,各類添加劑(比如骨粉、血粉等)自不用說,即便是主要的原料玉米、麥麩也很少有人會自己種植來生產,除非養殖量實在有限。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養豬場自行採購原料的量肯定不會太多,而飼料原料也屬於薄利行業,主要靠走量來賺錢。在無法保證採購量的情況下,原料的單價肯定是會比較高的。豬場與豬場間比沒有意義,個人能夠拿到的原料單價肯定是要遠遠高於飼料廠家的。

自己配料就一定能省錢?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坑

第二、原料質量

說白了這一點吃的也是量小的虧。飼料生產廠家採購原料是能夠絕對保證原料質量的,畢竟對於賣家來說這是大客戶,實在得罪不起,如果賣給飼料廠家劣質的原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下一步的合作。而對於豬場來說,原料供應商就沒有這樣的顧忌了,即便賣給你次一等的原料,對他們的損失也高不到哪去。如果採購者壓價的話,原料供應商更有可能以次充好。

自己配料就一定能省錢?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坑

第三、原料保存

養豬場採購原料量少除了用不了那麼多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飼料原料的保存比成品飼料難度更高。這倒不是僅僅說的倉儲成本,而是說飼料原料的保質期本身會更短。特別是像麥麩這樣的原料,是非常容易受潮的,保質期非常短,在高溫多雨的季節極有可能滋生黴菌而變成廢料。所以採購了之後就要儘快加工儘快消耗。

自己配料就一定能省錢?其實這裡面還有不少坑

第四、加工損耗

說到原料的採購,其實這也是一項技術活。前面我說供應商可能給你次一等的原料,而這只不過是風險之一罷了。還有一種可能是你採購的原料本身“水分”就比較大。比如玉米這種主要的豬用飼料,完全乾燥的玉米與水分較大的玉米可加工的飼料量差距是很大的。如果你採購的不是完全乾燥的玉米,那麼在加工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損耗,這也是一項重大的成本流失。

以上就是自配飼料過程中的可能存在的一些“坑”,養豬人務必要擦亮眼睛儘量避免。

豬倌巴巴——專注最務實的三農知識科普

每天的豬價行情,具體可以關注豬倌巴巴微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