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打開易學大門,解讀斷卦要訣《通玄賦》

六爻算卦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京房首次將卦象和天干地支相結合,開創了周易算卦的新時代。從此以後六爻一直佔據了中國算卦的主流,各類關於六爻的著作也層出不窮。但是細節規則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直到《卜筮正宗》和《增刪卜易》的出現,六爻規範總算有了一個標準。這兩本經典也成為了研究六爻繞不開的兩座大山。很多人在剛開始學習六爻的時候,在起好卦之後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斷卦。其實在《卜筮正宗》裡早就為初學者寫好了初步斷卦思路的《通玄賦》。但是由於文化斷層,今人讀起古文之時晦澀難懂。如今六哥不才,特地詳解《通玄賦》,只為後學者能更加輕鬆走入易學界的大門。

為你打開易學大門,解讀斷卦要訣《通玄賦》

易爻不妄成,神爻豈亂髮。這句話雖然表面意義不大,但實際上卻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算卦當中最為重要一個原則——不戲佔。只要是至誠至聖求卦,那麼卦象當中一定會給你答案。古人求卦必定是有疑而佔,還有一套完整的儀式。不戲佔應為每一個卜者必須遵守的一個基本準則。

體象或既成,無者形憂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卦象成了之後,用神和原神不出現就說明這件事情不樂觀了。當然這只是初步的簡單的看法,具體的問題還要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

始須論用神,次必看原神。最開始一定要以用神為中心,其次就要看原神。用神衰旺和有根無根在算卦當中十分重要。

三合會用吉,祿馬最為良。用神逢到三合三會就是吉,帶有祿和馬是最吉的。(但是在個人實際斷卦中祿星和馬星並沒有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爻動始為定,次者論空亡,六沖主衝並,刑剋俱主傷。這裡所講述的重點就是在於地支的空亡和衝刑對於卦爻的影響。空亡主落空,六沖為衝動,刑剋為傷,這是基本斷卦方法。

世應俱發動,必然有改張。世爻應爻都發動,說明這個事情一定是有變動。世爻應爻代表主事人和對應事物,在斷卦當中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斷卦之人一定要重視。

龍動家有喜,虎動主有喪,勾陳朱雀動,田土與文章。這個就是在說卦中六神的基本吉凶。但是並不能完全以此來判斷事情的吉凶關係,詳細吉凶還要結合全卦來進行判斷。

財動憂尊長,父動損兒郎,子動男人滯,兄動女人殃。這一段其實就是六親當中的生克關係。財克印、父克子孫、子孫洩兄弟、兄弟克財,每一爻旺相發動,就必然導致影響爻旺相休囚的不同。所以不可忽略之。

為你打開易學大門,解讀斷卦要訣《通玄賦》

出行宜世動,歸魂不出疆。前面說過世爻代表本人,世爻發動,自然適合自己出行了。歸魂卦代表是迴歸,這時候出行就不吉利了。

用動值三合,行人立回莊。用神逢到三合,外出的人就要回家了。衝是衝開,合自就有拉回來的意思。

佔宅財龍旺,豪富冠一鄉。這裡是說財爻和青龍當旺,就是富豪之家了。青龍是光明正大,同時財爻當旺。光明正大地有錢,自然就是富豪。

父母爻興旺,為官至侯王。父母爻是代表文書,古代做官都是科舉考試。文書興旺,利於考試,高官厚祿就不會難得。

福神若持世,官訟定無妨。世爻代表自己,福神降臨,這時候官訟就沒有什麼妨礙了。

勾陳克玄武,捕賊不須忙。勾陳代表公門,它所在之爻如果克代表盜賊的玄武所在之爻,那肯定就不用花費大力氣了。

父病嫌財殺,財興母不長。佔病對應六親一定要強,衰弱就不容樂觀了。

無鬼病難療,鬼旺主發狂。官鬼代表病,用神不現,就代表病因不明。這樣自然就是有病難醫了。官鬼旺相,病情就嚴重了。

請看考鬼歷,禱謝得安康。這個就是古代的巫醫之法了,這裡不做解說。

佔婚兼克用,佔產看陰陽。佔婚以克用為主,生產男女就要以陰陽為主了。

若要問風水,三四世吉昌。這裡是在說在占卜風水的時候,世爻在三、四爻是吉昌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還是要有師父教的人才能明白。

長生墓絕訣,卦卦要審詳。生旺墓絕,也就是年月日時對於卦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初學者一定不能忽略。

讀古書,基礎一定要紮實。古人常常運用專業術語來代替其他一些詞語,基礎不紮實就容易雲裡霧裡。還有就是要能夠舉一反三,“父母爻興旺,為官至侯王”那麼其它六親興旺又是如何呢?這些都是要能舉一反三的地方。由於一些原因,六哥也不能點得太透。希望在看過本文之後對大家的斷卦水平有所提高。

為你打開易學大門,解讀斷卦要訣《通玄賦》

通玄賦

易爻不妄成,神爻豈亂髮。體象或既成,無者形憂色。始須論用神,次必看原神。三合會用吉,祿馬最為良。爻動始為定,次者論空亡,六沖主衝並,刑剋俱主傷。世應俱發動,必然有改張。龍動家有喜,虎動主有喪,勾陳朱雀動,田土與文章。財動憂尊長,父動損兒郎,子動男人滯,兄動女人殃。出行宜世動,歸魂不出疆。用動值三合,行人立回莊。佔宅財龍旺,豪富冠一鄉。父母爻興旺,為官至侯王。福神若持世,官訟定無妨。勾陳克玄武,捕賊不須忙。父病嫌財殺,財興母不長。無鬼病難療,鬼旺主發狂。請看考鬼歷,禱謝得安康。佔婚兼克用,佔產看陰陽。若要問風水,三四世吉昌。長生墓絕訣,卦卦要審詳。萬千言不盡,略舉其大綱,分別各有類,無物不包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